郁达夫曾经为了自己的侄女向鲁迅讨要过画册,要知道鲁迅对于绘画虽说算不上是一窍不通,但也绝对和真正的大家无法相比拟,所以郁达夫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为自己的侄女找一个靠山。
郁达夫的这个侄女叫郁风,是当时的奇女子之一。采访、演戏虽说略有涉猎但终究只是兴趣,或者说是迫不得已,而绘画和散文则是她最擅长的,同时还是一个侠女。
说她是侠女绝对算不上是夸张,如今有人断言若是郁风能够醉心于散文或是绘画的话,那么她也会成为一名大家,但她却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甚至就连婚姻也是如此。
一、名门之后却没去留学,只是为了抗日
郁风作为郁达夫的侄女,而且她还在郁达夫的牵线下和鲁迅有了些许的师徒之实。按说这样的一个人物最终绝对是一代文豪,但是郁风却在文学界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有人说这是因为郁风没有出国留学的原因,当时我国的教育水平并不高,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家都有留学的历史。
而郁风却从来没有留学过,许多人说这是因为郁风有些不可教,所以无法出国。其实郁风不仅能够出国,而且不出国留学还是她自己的选择。
郁风自小便非常的优秀,而且对于美术更是非常有天赋。她想要出国留学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当时郁风也是这样准备的。
但是就在郁风前往法国进修美术已经成了必然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郁风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放弃了留学的机会,而是投身于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女性能够出力的地方其实并不多,毕竟当时我国的前线战士大多都是男性。但是郁风却找到了另一种战斗方式,那就是宣传。
郁风在此之前的兴趣非常广泛,为电影配过音、出演过话剧、文章更是发表过不少,所以她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二、为了革命同意结婚
郁风因为郁达夫和鲁迅的关系,能够接触到的人要么是文学界的大家要么就是革命志士。所以郁风自小的价值观就培养的非常好,这也是为什么郁风会选择抗日而非留学。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郁风的父母还是有些埋怨郁达夫的。因为郁风价值观的原因,所以她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反而不太上心。
但其实当时是有一个人一直喜欢郁风的,那就是黄苗子。两人究竟是什么时候相识的现在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两人的说法不一样。
黄苗子说他第一次见到郁风是在他离家出走到上海,第一次去叶浅予家中的时候见到了跟着郁达夫的郁风。
但是郁风却说她是在艺术学校毕业后,跟着郁达夫参加聚会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黄苗子。这两种说法几乎差了两三年。
不过若是以当时的年纪来看的话,黄苗子的说法可信度应该比较高。因为他离家出走的时候刚刚十八岁,而且当时他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漫画作者。
而当时郁风刚十五岁,对黄苗子这样默默无闻的人自然是不怎么上心。但她却是跟着郁达夫在一起,所以黄苗子注意到她的可能性非常高。
但不管怎么说两人都是相识了五年以上的时间才成婚,当时人们大多都是十五六岁成家,所以无论是黄苗子还是郁风在当时都能算得上是大龄青年了。
当时两人其实心中都是对对方有好感的,但是却有一道天堑不可跨越,那就是两人的政治理念不同。最终还是黄苗子坐不住了,请求夏衍去说媒,并坦言可以和郁风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郁风这个时候才真正同意了黄苗子的追求,俩人长达六十余年的幸福生活也就此开始。
三、亦师亦友,互相学习
无论是郁风还是黄苗子其实都是多才多艺的,但是两人因为时代的原因,所以所学的终究是有些遗漏。
而且比较有趣的就是两人还经常会点评对方所擅长的领域,当时郁风比较擅长的现代中国画和散文,而黄苗子则更擅长漫画。
但是郁风常常会点评黄苗子的漫画,而且有时还会将其批评的一文不值。其实郁风虽说不动漫画,但却是站在了艺术的角度上来进行点评,这也是黄苗子所缺失的一点。
而黄苗子对郁风的点评也大多是如此,毕竟漫画不仅需要绘画还需要设置剧情。于是他也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点评郁风的绘画作品和散文。
两人更是亦师亦友,黄苗子最初学习漫画其实是不被家中支持的,所以他仅仅只是中学毕业。但是因为朋友们的教导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黄苗子所说的朋友中自然是包括叶浅予和郁达夫一类的大家,但要说真正对他帮助最大的还是郁风。
后来两人也凭借着互相支持成为了我国文艺界的双子星,十足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