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阵容升级点位其实很纠结——虽然他们近年其实不急于做这件事。
申京和格林是正在观察期的核心,他们自然不会动,而且其实跟火箭目前最强的运动型乱战不冲突:

格林:运动型乱战的球队不能全是体育棒子,必须得有人能搞点这种泥泞肉搏里的出手来发,格林类型和位置都合适,目前就是不够准。
硬要说的话还有控球处理还差点,离不开控卫。
申京:就像铁骑兵也冲不动城墙,能量锋线跟真正的大中锋在内线对抗和拼抢上有等级差,申京看着不显,其实是火箭吸收对抗的关键。
还不提他真能低位拱两个,打击对手的大中锋。

所以他们的存在并不影响火箭从现有风格上持续进化,甚至有点互补——申京提供对抗而被弥补了移动、格林消化了出手而被弥补了传控。
但是因为他们两人在各自序列上还不够强——虽然两人之间也有差距——所以不得不需要其他位置在能量以外提供更多东西:
阿门已经是超量活力,还得提供处理球,也被希望能投得更好,或者在对位内线上有进一步提升;
狄龙的防守和活力是这个思路下标标准准的三号位,但他需要越权作些开发;
范弗里特不必说了,开发和防守负荷都挺高,已经不是自己正常能力范畴了。

每个人单拎出来(除了阿门)可能火箭球迷都想换掉,但他们其实是替幼核消化部分核心职能的,在幼核彻底成长起来前,这几个位置倒向进攻或加注防守都会有问题。
如果火箭把狄龙换成黄忠(小波特之于掘金),那他们的防守会严重降级;把范乔丹换成健康版大球(波普+布朗之于掘金),那格林和申京都撑不住进攻开发。
兼顾攻防?那建队成本就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