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舔砖,配方按地域调整,山区梅花鹿散养,月消耗量统计详
在养殖的世界里,有很多需要我们关注和学习的地方,就像梅花鹿养殖这件事儿,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呢。
梅花鹿可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动物,它们的鹿茸是传统医学里的名贵药材,鹿肉味道鲜美,而且鹿皮、鹿筋等也有很多用途。不过呢,要养好梅花鹿可没那么容易。比如说,不同的地形地貌就会给养殖带来很多不同的挑战。
就拿山区散养梅花鹿来说吧,这和在平原地区养殖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山区地形复杂,有山路弯弯,还有不同的海拔高度,气候也可能变化多端。比如说在北方的一些山区,干冷的气候居多,而在南方山区的某些地方,可能湿热一些。这样的地域差异对梅花鹿的养殖影响可大了。
就像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的,他在云南的山区尝试散养梅花鹿。那里气候湿热,和北方干燥寒冷的山区就有很大区别。南方的山区蚊虫多,疾病传播的风险就高一些,而且梅花鹿在这种湿热环境下,食欲有时候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而北方的养殖户也有烦恼,特别是在冬季,干冷的空气可能会让梅花鹿呼吸道受到影响。
在梅花鹿的养殖过程中啊,我们都知道要给它们补充营养,这就离不开微量元素。不过呢,微量元素舔砖的配方可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地域来调整。
比如说,北方山区可能土壤里某些矿物质含量比较高,那在舔砖配方里就要考虑到这一点,不能过度添加;而南方山区的土壤和水质不同,缺少的微量元素就可能不一样。就像我在东北有个朋友,他的梅花鹿养殖场在山区。他说,在他们那块儿,土壤里的钴元素含量比较低,而梅花鹿的生长又离不开钴元素。所以他在舔砖里就专门加大了钴元素的含量,但是又不能加太多,不然梅花鹿消化不了。他说刚开始按照书本上的普适配方做,结果发现梅花鹿虽然没有生病,但是生长发育的速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后来经过不断地检测土壤、水和梅花鹿的粪便等,重新调整了舔砖配方,梅花鹿的状态就好多了。
说到梅花鹿散养啊,这其实也有一些痛点。散养虽然能让梅花鹿更接近自然的状态,活动量更大,发育得可能更好,但是管理起来就麻烦不少。比如说,怎么才能让每一只梅花鹿都能吃到舔砖呢?在大规模的散养区,这就像是大海捞针一样难。我曾经去过一个山区的梅花鹿养殖场,他们的养殖面积很大,散养的梅花鹿有上百只。养殖场的老板就跟我说,有时候新进的梅花鹿不太熟悉舔砖的位置,就不去舔食。得派人每天去巡视,引导那些小鹿去舔砖,这耗费了很多人工成本。
还有关于梅花鹿的月消耗量统计,这也是一门学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地域环境下,梅花鹿对舔砖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春季是梅花鹿的繁殖季节,公鹿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来竞争配偶,母鹿也要为怀孕做准备,这个时候它们对舔砖的消耗量就会明显增加。我有个认识的河北山区的梅花鹿养殖户,他做了一年的详细记录。他发现,在冬季,梅花鹿的活动相对较少,月消耗量比较低,一只成年梅花鹿一个月大概消耗舔砖0.5块左右(这里的一块舔砖是按常规规格计算的)。到了春季,随着天气变暖,活动量增加,繁殖需求增大,一只成年梅花鹿一个月的舔砖消耗量能达到1块左右。而在夏季,因为有更多的新鲜青草可以吃,虽然舔砖的消耗量没有春季高,但也比冬季多一些,大概一只成年鹿一个月消耗0.8块左右。到了秋季,梅花鹿又要为过冬储存能量,消耗量又会上升。
再说说在养殖梅花鹿的时候,周边地里的绿植也会对梅花鹿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有些绿植是对梅花鹿很有益处的,像苜蓿,营养丰富,能让梅花鹿的毛发更加光亮。但是也有一些绿植是有毒的,像夹竹桃,在很多山区都有野生分布,如果不小心被梅花鹿误食,那后果不堪设想。还有马唐草,它在不同的季节生长情况不一样,在梅花鹿养殖区如果太多,可能影响其他草的分布,间接影响梅花鹿的食物来源。另外像狗尾草和稗草,在南方山区的某些湿度较大的地方,它们生长的速度和营养成分就和北方山区有所差异。这些不同的绿植在梅花鹿养殖场景中的作用可不能小觑。
在养殖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养殖户也有不同的经验和做法。像在江西的一些山区,因为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养殖户会在梅花鹿养殖区适当保留一些竹林。他们发现梅花鹿很爱吃竹笋,在竹笋生长的季节,梅花鹿吃了竹笋之后,身体免疫力好像都提高了,而且对舔砖中某些微量元素的需求还会减少一点。还有贵州的一些山区,那里有很多野生猕猴桃树,在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偶尔给梅花鹿喂一些熟透的猕猴桃,能补充它们维生素C的缺乏。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但却很考验养殖户对当地环境和梅花鹿特性的了解。
说到这里,我们再看看梅花鹿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殊需求。比如幼鹿,它们的骨骼和器官还在发育阶段,对钙、磷等矿物质的需求就比较大。这些矿物质的补充不仅仅是依靠舔砖,也可以通过饲料和饮水来补充一部分。但是在南方山区的雨季,饲料容易受潮发霉,可能会含有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这时候就更要严格把控饲料的质量,并且调整舔砖的配方,确保梅花鹿能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又不摄入有害物质。而在北方寒冷的山区,幼鹿的保温工作做好了,它们对营养的吸收也会更好。
我们再回到舔砖这个话题上。一个好的舔砖配方,就像是梅花鹿的健康密码。对于山区散养的梅花鹿来说,不仅要根据地域调整,还得考虑季节的变化。像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氧气相对稀薄,梅花鹿的新陈代谢可能会有一些微妙的改变。这个时候舔砖里的营养物质的比例也要相应调整。我有个山区的养殖户朋友,他的养殖场海拔在1500米左右。他说以前他按照海拔800米左右养殖场的舔砖配方来给这些高海拔养殖场的梅花鹿使用,结果发现梅花鹿的耐力不太好,后来经过咨询专家和改进配方,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在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在某些山区,有野生兰花分布的地方,梅花鹿似乎对兰花花朵也有一定的兴趣。虽然不能把兰花作为主要食物,但这种对本地野生植物的特殊喜好,也说明不同地区的野生植物对梅花鹿的饮食结构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在梅花鹿养殖的长周期内,1年、3年这样的时间跨度也会看到很多变化。1年的时间,一只梅花鹿从幼鹿成长为青年鹿,这个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是逐步增加和变化的。3年的话,成年鹿的繁殖能力、身体的各项机能也会因为早期的养殖方式、营养摄入等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说,在广东的山区,由于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梅花鹿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一个养殖户说他的梅花鹿养殖场,在良好的养殖管理下,1年的时间里幼鹿的体重增长能达到30%左右。而在北方的山区,由于寒冷的季节较长,1年的时间里幼鹿体重增长可能在20%左右。但是3年后,南方的梅花鹿由于生长速度快,在繁殖性能等方面可能在前期有优势,但是北方的梅花鹿因为适应了寒冷环境,在耐寒性和鹿肉的品质上可能更有优势。
在山区梅花鹿散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同鹿群之间的互动。比如说,在一个较大的散养区,不同的鹿群可能会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和觅食偏好。有的鹿群可能更喜欢在靠近溪流的地方活动,那里水草丰富,但是舔砖放置在那里容易被雨水冲走。而有的鹿群喜欢在山坡的高处活动,那里比较干燥,但食物可能没有那么丰富。这时候养殖户就要根据鹿群的特点来合理安排舔砖的位置和投放量。我就知道一个山东山区的养殖户,他发现鹿群之间的这种差异后,把养殖区划分成几个小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来调整养殖策略,包括舔砖的投放和草料的管理。
再拿云南的一个山区梅花鹿养殖场来说,这里的花卉种类繁多。在花卉盛开的季节,梅花鹿除了吃舔砖和常规饲料外,还经常会吃一些鲜花。养殖户发现,梅花鹿吃了不同的鲜花后,在行为和身体状况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吃了杜鹃花后,部分梅花鹿精神比较亢奋,这让他意识到并不是所有本地野生植物都可以随意让梅花鹿食用。
在梅花鹿养殖的过程中,对于水质的关注也不能忽视。不同地域的水质不同,对梅花鹿的健康也有影响。就像在四川的一个山区,当地的水质比较硬,养殖户发现梅花鹿长期饮用这样硬度过高的水后,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方面的小问题。后来他通过给梅花鹿提供了过滤后的软水,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善。
我们再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当春天过去,进入夏天,北方的山区气温开始升高,虽然不像南方那么湿热,但夜晚温度下降得比较快。这个时候梅花鹿的食欲会有波动。养殖户要在舔砖里调整营养成分,比如增加一些能调节肠胃的成分,让梅花鹿在气温变化的时候也能正常进食。
还有在陕西的一些山区,当地的土壤中硒元素含量有一定的特点。养殖户为了提高梅花鹿的抗病能力,在舔砖中会适量增加硒元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梅花鹿的身体抗体水平确实有所提高,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增强了不少。
这里还有个养殖户的小故事。在湖南的一个山区,养殖户在散养梅花鹿的时候,发现有一小片野生枫树林。到了秋季,枫叶红了,梅花鹿对枫叶特别感兴趣,经常去吃枫叶。养殖户担心枫叶有没有毒,就咨询了一些专家,专家告诉他只要不是大面积食用,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枫叶中可能含有一些对梅花鹿有益的微量元素。于是养殖户就调整了这部分鹿群的舔砖投放量,发现梅花鹿的整体状态还不错。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山区散养梅花鹿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说,由于地形复杂,疾病的防控难度就比较大。不像在大规模的养殖场,可以方便地对每一只动物进行检查和治疗。在一些深山里的养殖场,一旦发生传染病,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且,山区的运输成本也比较高,饲料、药品等的运输费用都会增加养殖成本。
在养殖周期的不同阶段,梅花鹿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也有差异。比如在梅花鹿的发情期,公鹿需要更多的锌元素来提高繁殖能力,母鹿则需要一些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受孕和胚胎发育。这时候舔砖的配方就要根据这些需求做出调整。
再从地域的广度来看,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从南方的广西山区到北方的黑龙江山区,虽然都是山区,但是环境差异巨大。广西山区的梅花鹿养殖更注重防潮和防蚊虫,而黑龙江山区的梅花鹿养殖则更关注防寒和饲料的储备。这种地域差异使得梅花鹿养殖的精细化程度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最后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在一个新的山区开始梅花鹿散养,你认为最重要的前几步应该做什么呢?是先了解当地的植被情况,还是先对水质进行检测?或者是先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设计养殖场的布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