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鸡“满天飞”,为何吃货却不敢下嘴?农民直言:真惹不起!

郑莉雅诗啦 2025-01-03 10:32:49

●— 前言 —●

众所周知,我国东北地大物博,尤其在农村,简直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所以,在东北也就有了这句俗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其中“野鸡”的数量尤其多,说是“满天飞”还真不是夸大其词,甚至还对农户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

就算如此,却还是不见吃货们创造出一些关于“野鸡”的美食,甚至很多人遇到“野鸡”后还躲得远远的。

这就令人好奇,野鸡到底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为什么野鸡吃不得?

●— 外形绮丽的七彩锦鸡 —●

东北山野里的野鸡,别名叫做七彩锦鸡,它们的羽毛非常的艳丽夺目,尤其是公鸡,头顶两侧蓬松翘起,像极了当红艺人的发型,脖子上围着一圈闪亮的“银项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最惹眼的是尾羽,长长的,尖尖的,高高翘起,有一种“爷们儿”的味道,这些美貌无不是为了吸引异性---这一点和人类也异曲同工。

野鸡公母差异巨大,公鸡头部黑亮,红色裸皮,翅膀绿、铜、金交错,长长的尖尾更添风流,母鸡就黯淡很多,他们的毛发呈现浅褐色调平平无奇,站在公鸡身边简直被比下去了。

不过公鸡们并不介意母鸡的安淡,只要来就行,野鸡群里一夫多妻制度盛行,一个公鸡可包养数只母鸡。

野鸡多栖息在东北地区的低山丘陵、平原、沼泽、田间地头,它们适应力强,能轻松穿梭在满地飞舞的大雪之间。

野鸡们平时喜欢结伴出行觅食,有点“旅途有你,山水有我”的感觉,它们是杂食性的,啄食各种谷物种子和嫩芽,也不客气地叼走田间的庄稼。

野鸡们繁殖速度极快,一窝下来可达6-22枚蛋,生命力顽强,要知道野外环境复杂多变,想把小鸡养大可不简单。

好在野鸡们有着敏捷的身手,能轻松逃脱天敌的追击,它们能飞上高树,也能迅速奔跑,给猎食者造成极大困扰。

再加上野鸡的天敌如鹰、蛇、猪等数量有限,数目庞大的野鸡们才得以快乐生存。

东北山里野鸡数量众多,东北人也是非常喜欢将它们当作食物,曾经野鸡一度被东北人吃成了濒危物种,直到现在才有所改善,这是怎么回事呢?

●— 从濒危到泛滥成灾 —●

东北野鸡,一种生活在东北山区深林中的珍稀野生动物,它们的肉质极为鲜美,早在20世纪,由于其肉质鲜美,野鸡遭到过度猎捕,数量大幅锐减,一度濒临灭绝。

为保护野鸡资源,2000年国家正式将其列入珍稀保护动物目录,禁止捕猎,在国家的保护政策下,野鸡得以恢复生机,凭借强大的繁殖能力,其数量迅速回升。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野鸡数量的增加,它们开始从深山老林向人类活动区域蔓延,刚开始,野鸡还比较警惕,不敢接近村庄。

后来它们逐渐丧失戒心,甚至大摇大摆进入村民家中觅食,野鸡数量激增的同时,它们的行为也日益“无法无天”。

如今的野鸡已成为许多东北乡村的“头号害虫”,每年春季就会有野鸡成群结队进入农田,将刚播下的各类作物种子找出啄食,给农民造成极大损失。

光是补种稻田,有的农民要重复好几次,野鸡也会在庄稼成熟时将果实掘出,比如吃掉地里的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

严重的时候就连西瓜都还没熟透,就被野鸡啄得千疮百孔,为守护庄稼,有的农民不得不日日夜夜地在地里值守,中暑倒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野鸡给农民带来的麻烦不止于此,野鸡和家禽抢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起初村民还对这些“难民”怀有同情,把它们当成家禽一样喂养。

然而野鸡性格狡猾,渐渐变得无法无天,从要饭变成要锅,严重影响村民生活。

野鸡泛滥的根源在于它们强大的繁殖能力,每只母鸡一年可产下2-3窝蛋,每窝可达10余只,加之野鸡善于利用山区地形躲避天敌,使它们的数量成倍增长,曾经濒临灭绝的野鸡,如今不仅数量恢复,在某些地区更出现了泛滥。

野鸡泛滥已成灾,许多地区的农民都深受其扰,陕西、河北等地农民也开始频频报告野鸡问题,野鸡不仅掏食种子,还破坏瓜果,严重影响农民积极种植经济作物的热情。

虽然有专家认为,野鸡对农业的危害其实有限,但农民的切身感受已说明问题严重,一些地方采取了简单驱赶措施,如在田间设置草稻吓人、塑料袋等,但野鸡已经适应,效果甚微,

目前有专家建议通过人工控制野鸡繁殖量,或恢复野鸡天敌数量来帮助调控。

野鸡数十年前濒危,国家不遗余力保护才使其挣脱困境,如今野鸡数量泛滥,却成为农村新祸首,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野生动物保护中,还需平衡保护与控制,避免另起新祸。

其实这一切也都要怪人类自己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 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东北乡村原本生态平衡,野鸡只是偶尔在田间觅食,黄鼬、老鹰等野鸡天敌数量充足,与野鸡和睦共处。

黎明时分,才可见几只野鸡在麦田边踱步觅食,鸣叫着宣告领地,黄昏时,野鸡群体飞回树上的聚集处,准备就寝,其数量并不多,对农作物影响甚微。

然而近年来,东北乡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野鸡数量急剧增长,蜂拥而至的野鸡肆意蚕食庄稼,严重影响农民生计。

部分地区野鸡数量较20世纪80年代已增加5倍以上,大群野鸡扑棱翅膀飞过麦田,的声音让人心慌,它们顺手啄食一路上的庄稼,留下饱受蹂躏的农田。曾经绿油油的麦穗,现在垂头丧气。

这种变化源于人类的贪婪与盲目,20世纪80年代,野味成为食客追捧的美食,野鸡肉价格高昂,被视为珍稀山珍。

为满足市场需求,大量猎人涌入乡村猎捕野鸡。粗心的猎人甚至捕获母鸡和雏鸡,大量野鸡被捕猎一空,多个鸡群濒临灭绝。

与此同时,人类大范围砍伐森林,致使野鸡的天敌黄鼬、老鹰栖息地破坏,它们的存活空间被压缩。

树木凋零,黄鼬无处藏身,只能转而在村边飞速奔跑,老鹰失去棲息的高树,只能在地面休息,它们的数量迅速下降,已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

野鸡在一时间失去天敌的威胁,繁殖速度远超死亡速度,数量快速增长,最终失去控制。

野鸡泛滥的另一原因是国家过度保护,针对野鸡数量减少的现象,国家出台法律限制捕猎野鸡,但没有考虑到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机制。

在天敌稀少的情况下,野鸡迅猛繁衍,数量爆炸式增长,农田被大量野鸡占据,庄稼成为它们的食粮。农民试图用稻草人吓退野鸡,但很快失效,野鸡甚至直接袭击稻草人以示反抗。

当野鸡泛滥成灾时,人类试图采取措施遏制,但为时已晚,庄稼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农民的劳动白白付出。

野鸡肆意在田间觅食,数量众多,农民无计可施,不堪其扰的村民纷纷选择离乡去他乡,这片土地逐渐荒凉,曾经热闹的村落,现在门窗紧闭,鸡犬不闻,野鸡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充分暴露了人类自食恶果的严重后果,我们贪婪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家园沦为废墟。

我们应当反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我们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生态系统的参与者,我们应当尊重其他生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家园,重建平衡的生态,方能避免人类自食恶果。

每个人都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通过法律限制过度开发,恢复被破坏的栖息地,并且在生活中爱护大自然。

只有这样,才能重建乡村生态平衡,让鸟兽与人类再次和谐相处,家园重新焕发生机,我们都居住在这个共同的家园,理应承担起守护之责,让我们携手守护大自然,远离人类自食恶果的悲剧。

●— 结语 —●

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但也要警惕只关注个人行为而忽视结构性问题,我们需要集体行动来实现真正的变革,同时提出监管不力等根本原因。

保护环境需要系统性思考,还需进一步探讨不同阶层的责任分担,我们要为后代留下宝贵资源,但具体路径仍有争议,让我们开放思想,平等对话,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0 阅读:10

郑莉雅诗啦

简介:郑莉雅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