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件的强度,是很多人在选择是否要3D打印时都会考虑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做需要受力的功能性测试时。
一般影响3D打印件强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工艺和材料。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技巧来提升打印件的强度。
而填充率决定了这种结构的密度,当选择100%填充率时,3D打印件的内部就变成实心结构。
一般3D打印时,都会有一个最小壁厚。一旦小于这个壁厚,3D打印时很容易发生坍塌的情况。
3D打印的基础原理是通过层层叠加来构建物体。挤出、光固化、烧结、喷射等常见的3D打印工艺都遵循这一原理。
一般情况下,层数越多,打印件的强度越好。不过相应的打印时间也会增加。
一般情况下,慢速3D打印的强度好于快速3D打印,尤其是挤出工艺而言。
这里的线宽是指3D打印时最小构建单元的宽度,比如FDM 3D打印机的喷头直径为0.4mm,那么挤出的线材宽带就是0.4mm。
目前大部分的3D打印都会涉及到加热,打印件往往需要冷却。研究发现,打印件的冷却速度对强度也有影响。
一般而言,长时间缓慢的冷却过程可以增加打印件的强度。大家还知道哪些可以增加3D打印件强度的方法,欢迎一起讨论补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