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从央视“消失”的李七月,已经走上人生的另一条大道

娱八瓜噶 2025-03-23 04:32:13

文 | 八瓜鱼

编辑 | 八瓜鱼

当年,康辉和董卿在节目中对李七月止不住的赞叹。

可谁又能想到这个最被看好的女孩,如今却被台里“打入冷宫”。

从炙手可热的“主流舞台”到不受关注的“农业频道”。

李七月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1987年,李七月响亮的哭声为黑龙江一户普通家庭带来了生机。

父母看着才学会走路的女儿直奔收音机而去。

对视过后,他们似乎预见了女儿的未来。

果不其然,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

她骨子里与生俱来对播音的喜爱也越发明显。

而对着镜子模仿主持人的发音则是李七月最大的爱好。

高中时期,李七月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练习普通话。

这份执着让她成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而在大学期间,李七月更是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

每每到了宿舍熄灯的时间。

她便会去到走廊尽头,借着窗外的路灯光背稿子。

从不缺席的踱步声让保洁阿姨也习以为常。

这份近乎苛刻的自律,也让她得以在2011年央视主持人大赛中崭露头角。

初入央视的李七月像一块努力吸收养分的海绵。

从《远方的家》外景记者到《华人世界》演播室主持人。

她用了近三年时间走遍16个省份。

在《北纬30度·中国行》中,她记录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在《百山百川》中,她动情的讲述着人文故事。

不知从哪一刻起,观众们终于发现这个低调温婉的小姑娘身上竟然蕴含着极强的生命力。

而在有了关注度之后,李七月的人生也随之迎来巅峰。

2018年,李七月的事业终于迎来高光时刻。

她成为《等着我》栏目的主持人。

节目中担任寻人团长的她以细腻共情能力牵动无数观众心弦。

当失散38年的母子相拥而泣时。

她含泪递上纸巾的镜头被赞“最温暖的央视面孔”。

不少观众也都被李七月温暖的性格所感染。

但光有观众的认可对于李七月而言还不够。

时隔一年后,李七月决定对自己的人生发出挑战。

她报名参加了央视举办的主持人大赛。

她要在一众优秀的人里面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结果也没有辜负她从小到大的努力和汗水。

在神仙打架的比赛现场,她斩获铜奖。

台下身为评委的董卿评价她:“既有诗书气自华,又能让每个故事落地生根。”

一旁的康辉眼神里也流露出数不清的赞叹和认可。

这次比赛结果不仅让李七月被贴上“董卿接班人”的标签。

更是被观众给予接力“央视一姐”的厚望。

但现实却朝着众人期待的方向背道而驰。

2020年,一纸调令震惊业界。

“李七月主动请缨转战农业频道”。

这个决定犹如在名利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瞬间引起了观众们的热烈讨论。

有人揣测她遭遇职场冷落,有人惋惜她“明珠蒙尘”。

而当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时。

她回应道:“有些选择不需要被理解,只需要被经历。”

但这条她质疑要走的转型路也并不坦途。

首次下乡采访,李七月也没有丢弃在摄影棚主持的习惯。

当她穿着体面的套装和精致的高跟鞋走进稻田时。

身边围观的农民都忍不住投去看好戏的眼神。

而李七月也“不负众望”的成功将高跟鞋陷进了稻田里。

一旁的老乡终于忍不住打趣道:“城里来的花蝴蝶可经不住泥巴考验。”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李七月的内心。

在这之后,李七月扎起马尾。

顶着一张素面朝天的脸开始体验乡间天地的生活。

农民凌晨四点采收蔬菜,李七月也准时出现在农田。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原本白皙的肤色变得如同小麦一般。

就连细嫩的手掌也生出了厚厚的茧子。

但在李七月看来,这些都是土地赠予自己的荣耀勋章。

直到《乡土中国》播出后,观众几乎认不出她。

随着李七月在农业频道的深耕。

她发现农业报道不是简单的“吃苦竞赛”。

于是为了讲透智慧农业,她认真研读《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报告》。

而为了推广农产品,她化身“带货主播”。

直播间里她大快朵颐的啃苹果、剥玉米。

甚至想出用“水果盲盒”创意带动贫困县销量。

此举也将该贫困县的销售量翻了3倍不止。

后来她又出现在《大地讲堂》的节目中。

她将晦涩的农业政策编成顺口溜。

她带着无人机在麦田里拍出《星际穿越》既视感。

当有期节目讲解“稻鱼共生系统”时,她更是直接跳进水田摸鱼。

尽管溅起的泥点糊住了高清的镜头。

但这段看似“翻车”镜头的播放量却突破2亿。

甚至还被农业农村部官方频道下场转发。

而除了对农业的关注和用心。

李七月身上更动人的是她对乡村人文的挖掘。

在云南边陲,她记录下用抖音卖松茸的傈僳族奶奶。

在陕北窑洞,她帮留守老人拍摄金婚纪念照。

当她挺着孕肚还坚持录制《乡村振兴路》纪录片时。

观众纷纷刷屏刷屏:“这才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而褪去光环的李七月,在田野间完成了对主持行业的重新定义。

尽管李七月的转型之路走到今天仍有质疑声。

但她却用行动证明着自己内心的坚定。

当网友嘲讽她是“最俗气的央视主持人”时。

她在《大地讲堂》特别节目中回应:“如果‘接地气’就是庸俗,那我宁愿做一株深植大地的稗草。”

当有专家质疑她将农业娱乐化时。

她在青海手捧青稞对着镜头满脸灿烂的笑道:“你看,种子沉默不语,却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结语:

从光鲜演播室到田间地头,李七月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逆向生长”。

据不完全统计,她转型后累计行走里程可绕地球三圈。

不仅助销农产品超5万吨,还带动数百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而这些数字背后更珍贵的是她重塑了主持人的社会价值。

在这个追逐流量的时代,李七月的存在更显珍贵。

0 阅读:0

娱八瓜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