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996年的一天,那是一个寻常的星期六……正好赶上了每月一次的赶集时间!
一个叫王艾甫的中年男子,穿梭在人来人往的集市之中,他是来“淘宝”的,时不时地蹲下身子,在各种卖古玩的小摊子前观看。
一个地摊的老板,驮着一大蛇皮袋的旧书,一股脑地全部倒在了地上,嘴里不停地吆喝着:“卖旧书啦……10块钱3本!”
王艾甫走到摊位前面,不停地扒拉着这些旧书。突然,一本较厚的书被打开后,从书页里滑落下来几张破旧的黄纸,似乎用手轻轻扯一下都会破碎。
这是?王艾甫盯着黄纸上写的一行蓝色字迹,他的内心此时已经是翻江倒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心地把这几张黄纸轻轻放在一边,王艾甫继续在旧书堆里面仔细寻找,一番努力之下,整整找出来了84张这样的黄纸。
“老板,这个怎么卖的?”王艾甫问道。
地摊老板十分善于察言观色,在目睹了王艾甫表情的变化后,知道这个东西对他来说很重要,于是狮子大开口道:“3000元!”
听到这个价格,王艾甫心里咯噔一声,心里知道地摊老板在坑他:“3000块,你这也太贵了吧!”
“你不要,就还给我!”地摊老板伸手打算拿地上的一沓黄纸,王艾甫赶紧用手挡了一下。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月工资只有300元左右的王艾甫来说,这些钱整整是他一年的收入了。
“你要不要?不要就还给我!”地摊老板再次催促道。
看着眼前的黄纸,王艾甫的眼神十分坚定,他咬咬牙说道:“行,你先帮我保管好,我马上就去筹钱!”
王艾甫来到了附近的商店,找了几个熟人,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凑够了3000元,然后就匆匆地赶回了之前的摊位。
将这些黄纸买下来以后,王艾甫抱着它们像是抱着一堆珍宝,急匆匆地就赶回了家中。
那么,这些黄纸到底是什么?上面记载了什么信息?为什么王艾甫一直要坚持购买?
其实,王艾甫是一名军人,有着20多年的军龄。在第一眼看到黄纸时他就十分惊讶,因为这些东西在那个年代,绝对称得上是国家机密档案,都应该放在博物馆的档案室里。
如今,这些黄纸还静静地躺在王艾甫的家中,而王艾甫为了查找黄纸上记载的信息,余生一直在不停地奔波。
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王艾甫也从岗位上退休了,他也变成了一名头发斑白的老人。
那一天,王艾甫行色匆匆地走在路上,看到四下无人,他飞快地闪身爬上了一处围墙,跳了进去。
围墙的另一面,并没有什么宝贝,而是一处公墓。王艾甫已经不记得了,自己有多少次进入太原牛驼寨烈士陵园了。
因为陵园不对外开放,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年近七十的王艾甫,冒着被摔伤的可能,只能选择跳墙而入。
进入陵园以后,王艾甫开始一个一个地查看烈士的石碑,上面刻着的一位位烈士名字,是王艾甫这一次的目标。
王艾甫所做的这一切,其实都和当年他购买黄纸的行为有关。
那些黄纸被整理出来以后,竟然是4大册阵亡将士登记表。上面一共登记了866名将士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籍贯、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而在此之中,还有84份阵亡通知书,但是无一例外都在背面写上了“未发出”三个字。
在战争年代,人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很可能是一字之差或是地方方言,导致了这些通知书没有传递出去。
然而,对于王艾甫来说,自从买下了这些黄纸以后,就整日整夜地睡不着觉。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为这些烈士找到家人,自己要送他们回家。
当年为了验证这些黄纸的真实性,王艾甫专门找到了一位党史研究专家,在专家仔细查看和分析以后,确定了这些东西是真的。
按理说这些通知书,是必须送到烈士家属手中的,但是它们为什么没有发出去?又为什么会流落民间?这些连专家都说不清楚。
不久之后,王艾甫找到了一位叫杜明学的老军人,他是当年太原战役“处烈队”的副队长。
据杜明学回忆,在60多年前,他和战友们负责掩埋烈士遗体,在王艾甫提供的这4本《阵亡将士登记表》中,就有111名烈士是他亲自掩埋的。
然而,对于剩下的84份未寄出的烈士阵亡通知书,它们到底应该被送到哪里?王艾甫的内心十分的焦急。
1948年10月5日太原战役打响,直到1949年的4月24日太原解放,历时半年之久。
在这场战役中,无数解放军战士前仆后继,他们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英勇杀敌,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不顾一切,死而后已。
如今,这84份未发出的死亡通知书,牵扯的是84个烈士的家庭,他们的亲人是否还在苦苦等待着他们的消息?
战争虽已结束,但是烈士的英灵还没有得到安息!王艾甫的内心十分的痛苦,他发誓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为烈士们找到亲人。
从此以后,王艾甫过上了寻找烈士之路。自1996年开始,他写了上千封信件,打了几百个电话,但是手中的84封通知书,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封都没有寄出去。
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寻找以后,在一次次的失望和难过之中,王艾甫开始思考自己的方法是不是不对。
在家人的开导下,王艾甫想到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从烈士陵园开始查起!
在整个太原市,一共有牛驼寨、双塔等六个烈士陵园,里面长眠着成千上万名革命烈士。
这就出现了文章中的那一幕,五年又五年,王艾甫坚持不懈地在六大陵园之中穿梭,3900个墓碑都被他仔细查找了一遍。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陵园的烈士墓中,王艾甫找到了几十位和自己名单上名字、籍贯相符合的烈士。
然而,每找到一位烈士,王艾甫的内心就越难受。因为那些还没有被找到的烈士,他们又被埋骨何地?他们的亲人如今又身在何方?
时间很快就到了2005年,这是王艾甫寻找烈士的第十年。他的内心开始急躁了起来,因为他患上了脑血栓。
王艾甫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他不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带着这份巨大的遗憾入尘归土。
2005年的6月,王艾甫在太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将手中的84份将士阵亡通知书拿了出来。
很快,一个人出现在了王艾甫的眼前,而他的出现,也为王艾甫苦找烈士10年的进程,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化。
这个人叫汤华明,是来自湖北武汉的一名记者。在采访王艾甫以后,他对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肃然起敬!
汤华明将84名烈士的名单抄录了下来,回到湖北武汉后,开始四处托人寻找这些烈士的家属。
同年10月,汤华明给王艾甫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在湖北云梦县双郝村,找到了烈士郝䵧虎的弟弟。
这个电话让王艾甫又惊又喜,但是在查看登记表的时候,他却发现上面没有“郝䵧虎”这个人,只有一个“郝戴虎”。
两个字笔画差不多,是否是当年登记时弄错了?王艾甫再一次跑到了烈士陵园,在看到“郝戴虎”烈士墓后,发现上面记载的烈士信息,和汤华明说得几乎一模一样。
无论如何都要去看看烈士家人,王艾甫变卖了家中的一些家当,凑够了1万元钱,开始踏上了前往湖北的道路。
事实证明,这位“郝䵧虎”,正是“郝戴虎”。烈士的亲人痛哭流涕,他们对王艾甫是再三感谢。
从寻找到第一位烈士以后,汤华明特地为王艾甫发表了一篇报道。一夜之间,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王艾甫也成了全国的名人。
王艾甫寻找烈士的道路越来越广,一个接一个的烈士家属被他找到。截至目前为止,他手中的84份烈士名单,其中有一大半烈士后人已经被找到了。
默默寻找烈士20余年,王艾甫将余生都奉献给了送烈士回家的伟大征程上。
而如今的王艾甫,虽然已经是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但是他依然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年清明的时候,他都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去烈士陵园。
站在烈士的墓碑前,用手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土,插上一束娇艳的鲜花,以此来告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