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宰相和将军退休后回到老家会被县令管吗?他们和县令谁大?

小岛知风 2024-09-23 12:23:32

很多曾经掌握权力的人退休以后就好像失去了活力一般,他们没有了昔日工作中那般精神头,其实他们担心的就是“人走茶凉”的事情,觉得自己退休了,别人用不到自己了,不再像原来那般被人吹捧了,感觉落差很大,所以退休以后就落寞了。

同样,人走茶凉可是中国传统的俗语,中国古代也会有这种现象,因此在身份等级十分森严的中国古代,那些曾经手握大权像宰相和大将军这样的人退休以后会被老家的县令管制吗?下面就来说说古代的高官退休之后的事。

其实退休的宰相和将军是不是能不惧老家县令的管制,主要是要看这个宰相或将军是不是平安顺利的退休。

在古代是没有退休这个说法的,一般叫告老还乡,专业称呼叫致仕,就是当官员到达一定年龄后,由于个人身体原因或者家庭因素不能继续当官而回乡休养。

古代的高级官员退休回老家之后,地方官敢不敢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他们,或者是对他们毕恭毕敬,主要还在于这些高级官员是如何退休的。

如果是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和喜爱被迫退休,那地方官可就不客气了。比如明朝的“青词宰相”严嵩就是很好的例子。

曾经的严嵩靠着写得一手好青词再加上善于揣摩讨好皇帝,很快就获得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的信任和器重,一路被嘉靖提拔为内阁首辅大臣,那位置是等同于宰相。

道士皇帝嘉靖怠政,经常不爱上朝,而严嵩凭借嘉靖的信任和喜爱,独揽大权二十余年,权倾朝野还敛财无数。

但是权倾一时的严嵩最后还是受到了嘉靖的厌恶,不仅被嘉靖勒令没收家产,还被罢官还乡。失去官职和财富且已经八十多岁的严嵩回到老家江苏分宜县,生活的十分穷困潦倒,甚至无家可归,只能寄宿在荒坟野地之中,连吃饭都成问题。

在这种生活中,两年后严嵩就去世了,终年87岁,他死后无人收尸,无人吊唁,最后还是一个同族之人可怜他,才把他安葬起来。

可以看出来“退休”后的严嵩活得很没有体面,甚至还不如乞丐。主要还在于他是失去了嘉靖的信任和喜爱被迫“退休”,像他这种已经失去皇帝信任的人,地方官怎么还会在意他曾经是不是宰相。

想一想,如果严嵩是正常退休的宰相,那么他虽然退休了,他的儿子或者女婿这些晚辈也势必还会在官场任职,也许还是高官,他当这么多年官,门生故吏也会有很多,这些人也会有在职的高官,这样的话地方官自然要对严嵩毕恭毕敬了。

但是被嘉靖勒令致仕的严嵩可不是这种情况,他的长子严世蕃已经被嘉靖诛杀了,直系子孙也都被流放了,门生故吏和党羽也都受到嘉靖强烈打击,都恨不得和他划清界限,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严嵩老家的分宜县知县了,就是县里的村长都敢指责他一番,可以说失势了的宰相肯定是要被知县压一头了。

不仅像严嵩这样的大贪官会这样,连像西汉时期拥立皇帝的功臣周勃也是如此,周勃是跟随汉高祖刘邦的大汉开国功臣,在刘邦去世吕后专权时,又是周勃出来铲除吕后家族迎立了刘邦第四子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

可以说周勃对汉文帝有拥立之功,因此汉文帝登基后周勃成为右丞相,而随着汉文帝逐渐站稳脚跟稳住政局,他逐渐要从周勃手中收回权力,于是乎周勃就被免去了丞相之职,被勒令返回封国。

返回封国后的周勃很是担忧害怕,他怕自己会受到汉文帝的清算,每当封地的地方官来拜访他的时候他都很害怕,觉得汉文帝会派他们抓他。

在这也能看出来,周勃由于失势,对地方官是非常戒备和忌惮。很快,有人向汉文帝告发周勃谋逆,汉文帝为了敲打周勃,立刻就派人把他抓到监狱里审讯。

在监狱里的周勃并没有因为曾经大将军兼丞相的身份而受到优待,反而受到狱卒的折磨虐待,不得已之下周勃只能放下身份花重金贿赂狱卒,这才使得狱卒对他的态度好了一些。

后来周勃又通过收买汉文帝的舅舅薄昭,让薄昭在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身边说尽好话,这才使得汉文帝下令释放了周勃。

在《史记》中记载为绛侯(指周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周勃这意思就是说他曾经统率百万军队都无所畏惧,这时候才知道狱卒这么贵。

周勃曾统率千军万马,也是拯救汉朝拥立汉文帝的大功臣,可一旦失势了连狱卒都能欺负他,这就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主要还在于谁让周勃失去了汉文帝的喜爱和信任。

同样的事情在周勃家族实际发生了两代人,周勃的次子周亚夫也是如此,周亚夫帮助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被汉景帝提升为丞相。

但是很快周亚夫就惹得汉景帝不高兴了,最先是汉景帝想废除太子刘荣,这个想法遭到了周亚夫的强烈反对。

其次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想册封哥哥为侯爵,也遭到了周亚夫反对,周亚夫以祖训“非刘姓者不可封王,非军功不可封侯”驳斥了,这让窦太后对他很不满意,而且周亚夫还与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不和,刘武经常在窦太后面前挑拨离间。

再加上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汉景帝想封他们侯爵又遭到周亚夫反对,这一系列和汉景帝唱反调的行为导致周亚夫受到排斥,最终他只能黯然辞职回到封地。

周亚夫辞职后,他的儿子周阳看他年纪老迈,就想买些甲胄将来为他发丧陪葬用,但是甲胄在当时属于是禁物,禁止私人交易,而周阳请工人打造甲胄时,还克扣工钱,引发工人生气,这些工人检举揭发周亚夫私藏甲胄,意图谋反。

汉景帝知道后就派了当地小吏去审讯周亚夫,而周亚夫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过是为了他身后准备一些丧葬用的甲胄物品,哪有谋反的意图。

在《史记》中记载为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这意思是说周亚夫活着不谋反,那么死了也要去地下谋反。

审讯周亚夫的小吏说的这番话明显是在侮辱他,于是周亚夫觉得自己受到侮辱,在监狱中绝食五天吐血而死。

一个小吏为什么敢侮辱曾经的宰相,很简单那就是宰相引起了皇帝的厌恶,所以就像严嵩、周勃、周亚夫这些例子就能看出来,当宰相失势回老家后,别说知县了,衙门里的一个小吏都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都能随意欺负侮辱他们。

同样,如果宰相或者将军没有失势,没有失去皇帝的信任,而是正常退休的话,那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

比如扳倒严嵩的徐阶,在严嵩垮台后,徐阶成为内阁首辅,在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坖时期,徐阶告老还乡回到老家松江府(现今上海)养老。

徐阶的族人和家奴仰仗他的势力在江南地区公然霸占民产,影响很不好,甚至徐阶的儿子徐璠还出现了霸占民产殴打百姓致死的事情。

当时的应天巡抚是一代清官海瑞,在得知这件事后,海瑞立刻让苏松兵备道蔡国熙缉拿徐阶的亲属,徐阶于是就给海瑞写了一封书信,请他网开一面从轻处理,但是海瑞却坚决要秉公执法来处理徐璠。

最后徐阶找到了当时的内阁大臣张居正,通过张居正的关系不仅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还从轻处理了徐璠。

徐阶属于正常退休的宰相,在朝廷中枢的人脉关系都还在,所以他当然不惧怕秉公执法的地方官海瑞和蔡国熙了。

还有曾经电视剧《李卫当官》中就演过“布衣宰相”高士奇在老家养老,黄河发大水后,朝廷要给百姓修筑堤坝,当地的知府还有河道总督都要求在高士奇老家当知县的李卫务必第一时间把好工好料都用到高士奇家的田地上去。

高士奇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实被称为“布衣宰相”,虽然高士奇没有当过宰相,最高官职也不过是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但是高士奇与康熙皇帝关系非常亲密,两人亦师亦友,康熙曾经感叹从高士奇身上学到过很多知识。

而且康熙每次外出巡幸都会让高士奇陪伴左右,即便高士奇后来告老还乡后,康熙南巡时还经常会去找他谈心,遇到一些军国大事也都会写信让高士奇跟着参与谋划,可以说高士奇不管是在职时还是在退休之后虽无宰相之名,但其身份地位可不差于宰相,所以在当时民间素有“布衣宰相”之称。

像高士奇这种人,就算是告老还乡之后,就如同电视剧中演的一样,别说知县了,就算是知府还有一品高官河道总督都得对他是毕恭毕敬,称之为聆听高老相爷的教诲。

像徐阶和高士奇这样告老还乡的高官,他们还在朝廷中掌握着一定的人脉关系,尤其是高士奇这样还时常与康熙书信往来,要知道在古代一般的地方官可能到死都没有机会见到皇帝,更别说跟皇帝直接对话。

因此像徐阶和高士奇这样告老还乡的高官,地方官肯定是惹不起的,别说知县,就是知府都不敢惹人家,要知道他们要是在皇帝面前打你个小报告,你以后仕途生涯可就完蛋了。

所以在古代通常情况下正常退休告老还乡的高官肯定会受到地方官的尊崇礼敬,但是如果是非常正常退休,失势回老家的高官,那就得夹起尾巴做人了,地方官不找麻烦就算不错了。

0 阅读:760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