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士在福州南通海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购买了约22斤干货,其中包括目鱼干、蛏干和干贝等,花费约3000元。她表示这些干货是准备送人的,因此商家提供了塑料包装和垫盘。结算时,商家连同包装一起称重并未“去皮”,高女士质疑后,商家还补了一些干货来抵消包装重量。
由于储存问题,部分干货发霉,高女士晾晒时发现所有包装材料共重达1.7公斤(约3.4斤),相当于额外支付了460多元。记者称重发现,鲍鱼干的单个塑料外包装加上托盘重82克,考虑到鲍鱼干每斤360元的价格,这意味着一个包装的成本约为59元。
高女士与商家对峙,商家声称零售默认是带包装称重,而高女士是批发,当初是称总重后再包装的,包装不收费。双方对当天称重的方式各执一词,但都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视频一经发布,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当天,南通市场监督管理所介入协调,后续高女士与商家达成一致。记者还走访了多个海鲜干货商行,发现带包装称重的现象并不罕见。商家们解释称,袋子也有成本,因此会多装些干货来“补重”。
记者也在现场称了部分消费者购买的干货,发现包装袋加上干货才达到足斤。这样一来,如果干货商品单价较高,消费者就得在袋子上花“冤枉钱”。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并未留意商家的称重模式,更没有想到一个塑料袋会这么沉。
针对此事件,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以下是一些重要提醒:
注意商家的称重方式: 在购买单价较高的干货时,消费者应特别留意商家是否将包装的重量也计入商品总重。因为包装材料,尤其是当它们重量较大时,可能会显著增加购买成本。 维护自身权益: 当消费者对商家的称重方式有疑虑时,应及时提出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果商家存在不公平的称重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进行纠正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了解市场惯例: 虽然一些商家声称带包装称重是市场惯例,但消费者仍有权知道并选择是否接受这种称重方式。如果商家在称重前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包装的重量,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欺诈。综上所述,干货单价较高,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留意商家的称重模式,谨防“塑料刺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商家应当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包括商品的价格构成,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不受侵犯。市场监管部门也表示,商家必须在交易时,明确告知消费者计量方式,是否“去皮”。记者也希望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斤斤计较”,我们既是市场消费的参与者,也是监督者,共同努力,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