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二
编辑|王小二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看完了果然还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只是结局不同罢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还真是千差万别。
这件事情发生在上海。
老伯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老伯得了肺鳞癌,切了左上肺。
医院并出具了《告知及授权委托书》。
这份委托书上的签字人是阿伯的老伴儿。
2014年年底,老伯病重,上了呼吸机。
在医院告知一切事宜之后,阿伯的老伴和两个儿子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所有有创伤的抢救方式,仅用静脉抢救药物进行治疗。
换句话说就是基本放弃治疗了。
三个人在《放弃有创抢救同意书》上签了字。
不久之后,老伯去世了。
就在他们还沉浸在老人去世的悲痛中时,老伯的小女儿却把母亲和两个哥哥告上了法庭。
理由:没经过我的同意就签字了,侵害了她平等参与父亲治疗的权利。对自己造成了精神侵害,要求赔偿22万元。
这个初看貌似她说的没有问题。
都是父亲的子女,自己有权利提出不同的意见。
可是,事实真如此吗?
父亲在医院待了三个多月,她知道父亲在那个医院治疗。
在这百多天的治疗过程中,她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可是,为什么父亲去世了,她却提出了呢?
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也能一窥究竟:她认为父亲的全部财产都掌握在母亲和两个哥哥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所有花费都是儿子和母亲支付的,这个小女儿没拿一分钱。
家中长子:
妹妹一直拒绝支付父亲的医药费。现在指责我们签了《放弃抢救知情同意书》,她根本不知道父亲当时面临的痛苦。
至于,法院综合了所有因素后给出了判决——驳回。
老伯的老伴和儿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并没有不对。
一审驳回她的所有诉求时候,她上诉了。
二审,维持原判!
至于,这个女儿的目的我应该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估计子女也只有在实在无力和没希望的情况下才会签上那个放弃治疗的字,这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不但自己要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还可能要面临着外界的指责。
可是,有些情况下,放弃或许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我的一个同村发小,是个很厉害的人,名牌大学读医。
毕业之后在一个挺有名的医院当医生。
其中,他的堂嫂生孩子就在他们医院。
可是,孩子生出来的时候是个脑瘫。
因为是自家人,他没想那么多,建议堂嫂放弃,就是别放保温箱了。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了,他的爷爷和奶奶差点撕了他。
必须保孩子!
两家人因为这个闹的很不愉快,基本上算是断绝来往了。
孩子确实是保住了,长大了,十八岁了。
可是,离不开人,生活不能自理。
他的堂哥一家很绝望,没要二胎,看不见希望,生活的昏昏沉沉。
一个是孩子一个是老人,都是弱势群体,舆论更厉害。
尤其是,村子里这样的事情简直是不孝的代表。
小区里有个老头家里孩子条件也是还可以,算是小康。
老头80岁了,脑溢血去了我们这里的人民医院。
医生当时给了建议,大体意思就是算了吧,保守治疗吧。
家里人不同意,主要是儿女不同意,掏钱治病。
把老爷子拉去了北京,手术成功了,花了五十多万。
但是,人瘫痪了,说话不是熟悉的人根本听不懂。
然后,就是在家躺着了。老伴儿照顾。
不要忘记了,老伴儿也是快八十的人了。
不能自理,尿不湿都不好使,每天光洗衣服都要很大一堆。
吃饭更费劲儿,随时需要擦拭身体,免得得褥疮。
儿女也没想着给两个老人雇个保姆,貌似是救过来就算是安心了,尽孝了。
不住在一起,都是老太太忙活。
老太太真的是快累垮了。
2020年的时候,老头身体原因再加上感染去世了,老太太也算是解脱了。
后来,老太太自己去了养老院。因为自己有退休金,老两口住的房子卖了接近一百万。
《天道》这个电视剧当时看了几遍,觉得很厉害。
其中,也有类似的一个情节。
丁元英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住院了,右边身体没知觉,自己总是想着用左手去拔氧气管。
病情严重,无法说话,父亲只能泪眼看着自己的儿子。
医院给的结论:救活希望不大,救活了也大概率是个植物人。
结果,听完之后丁元英问了一句话。
最后,他决定拔氧气管。
这个话题很沉重,自然也是被自己大哥和母亲强烈反对。
我想这个也是多数人的想法。
丁元英有着自己的想法:父亲这个一辈子都是要尊严的人,他懂了父亲最后的眼神。
另外他说:
子女对于父母讲责任就已经错了,说孝顺再加个美德就更错了。
孝顺本就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无所谓责任和美德。
尽心尽力是标准,办到什么程度不是标准。病危了,先抢救生命。
如果过了病危阶段,确定是植物人,那就停止缴费。
看起来离经叛道,或许是意识太超前。
丁元英的家人想的是养儿防老、孝顺。
诉求也是很简单:只要人活着就行,不管是以什么方式。
丁元英想的却是父亲的尊严,人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丁父看他的眼神
一个人在面对疾病或者衰老的时候,总需要勇气的。
一种是需要承认人终究难逃一死。
这是事实,我们从出生就奔向着死亡。
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是本能。
许多老人疯狂的购买各种保健品,有些东西在年轻人看来假的不行,但是他们还是买了。
无非就是人老了,借此方式舒缓对年龄的恐惧。
面对这个事实,需要勇气。
所以说,那么舍命救人的人,我觉得真的很伟大。
他们做出这个行为,不但是需要勇气,同时真的是战胜了自己。
另外就是基于事实所处选择的勇气,这个更难。
说白了,人到了那个时候需要做出选择。
用什么换取什么,或者说交换。
有个一生洁癖的人,一辈子干干净净,很利落。
患病了,只能选择每天挂着尿袋。
这个选择是儿女替他做出的选择。
或许,当儿女的永远不知道,这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
一年之后,他去世了。
当时,医生告诉手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除了挂着尿袋。
面对生死,这个话题本就很沉重或者颇多争议。
只是,对于当事人而言,多一种选择,有时候也是好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在说生命的质量。
哪怕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是有质量的。
来过,只有不舍没有后悔。
这或许就是对自己的一生,一生中的儿女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最好的回应。
作为关系的双方,所谓的质量更应该注重在平常。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