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性会害怕绝经?
近日,和一位女性朋友聊天,她说,最近几个月的“大姨妈”不太正常,总是稀稀拉拉的,时间不规律,量也明显变少了。
这让她很担心,上网查了好多资料,想赶走心里涌起的可怕隐忧:“难道这位老朋友要离开我了吗?”
我是不是快绝经了?
——像她一样,每当大姨妈不对劲,很多45岁以上的女性就会开始心惶惶,捏着一把汗。
不仅如此,有很多人会更早迎来绝经。正如时常看到有网友倾诉:
有人说:我才43岁,怎么就绝经了呢?
有人附和:我也是43岁,月经突然不来了,去医院检查,说是卵巢功能衰退。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大姨妈”从少女时代开始就陪伴我们了。
每个月的那几天,女性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困扰:痛经,行动不便,量大造成贫血,等等。
所以,不少人会开玩笑地抱怨:女人要是没有大姨妈该多好呀!
它一直是个如期而至的忠实朋友。
谁想到,当这位老朋友不再到访时,才真正令人猝不及防,如晴天霹雳。
正常的绝经年龄在45至55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已经不同于过去那些年代的女性:她们没有“大妈”样,也不会整天围着锅台和老公转、不修边幅、老态初显。
相反,她们出入健身房,依然面容年轻,身材姣好,爱学习和看书,有广阔的爱好。
比如有些视频博主在记录自己从公司裸辞、开始自媒体创业的历程。
她们的理想抱负仍然炙热,仿佛生活的画卷还在眼前无限铺陈。
而还有的女性经历了离婚,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45岁,一切都来得及,一切都刚刚好。她们依旧对爱情有憧憬,还渴望遇见更多的可能性。
这一切,都足以让人忘却时间。
可是,就在此时,一些女性开始绝经了。
分离的生理现实和心理现实才开始整合,给人当头一击:原来我真的老了。
绝经,就意味着进入更年期了,生命进入了新的阶段,生活开始充满了死寂和停滞感。
与此同时,绝经,就像生命的潮汐停止奔涌,生命就像失去了活力,慢慢露出干涸的河床。
最直观的感受是各种身心症状:
焦虑抑郁,失眠多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暴躁,有人更是将更年期女性视作无法控制情绪的魔鬼。
不仅如此,卵巢功能下降后,身体的变化也会引起皮肤的干燥松弛,就像一辆失去润滑剂的车,逐渐丧失女性魅力。
确实,要坦然接受这样的变化,真的太不容易了。
绝经的女人,正在经历什么?
如果再进一步了解绝经后女性的心路历程,会发现其中夹杂着很多的辛酸、痛苦和一言难尽。
首先,身体上的不适和变化,并不只停留在身体层面,也会产生显著的心理影响。
五十岁的中年女性红姐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她几个月前开始绝经了,而且也正赶上她退休。
最近,她感觉非常焦虑,总是觉得身上这也疼那也疼,不是乳腺不舒服,就是胸闷气短,总怀疑得了什么大病,频频上医院检查。
哪怕医生明确告诉她没病,也并不能打消她心中的疑虑。
其实,她不仅对身体状况十分焦虑,心理上更是伴随着对焦虑的否定:
我怎么能这么没用?我怎么成了个“病秧子”了?
我这么强的人怎么能焦虑?这根本就不是我啊。
年轻时,她是工作单位的一把手,总是风风火火,充满干劲,颇受领导和同事认可。
在他人眼里,她一直是个乐呵呵的大姐,时常为他人排忧解难,哪会遇到困扰?
可是,绝经后的身心状态,是对一直以来形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感受的剥夺,她需要面对自己的脆弱无助,因自恋受伤而激起强烈的无能感和羞耻感。
与此同时,绝经也可能会引发女性的身份认同危机。
男女之间对于性的需求是有时间鸿沟的,当女性绝经后,性欲望开始减退,便开始不容易满足伴侣的需求。
不仅如此,绝经的女性也开始失去生育能力了。
可这时候,女性对两性关系的经营和把握却日趋成熟,对亲密感的追求也并没有减少。
正如有心理学家说:人到中年,才是真正开始懂得以女性身份去爱一个男人的时候。
但是,随着绝经的到来,似乎就连同“女性”这个身份也一起失去了;
更别说因女性身份去获得性吸引力和来源于异性的爱和关注了。
最糟糕的感受是,是死亡焦虑。
就像女作家杰梅茵·格里尔写过一句话:“更年期,女人会第一次直面死亡。”
女性害怕的不仅仅是身体变化,而是衰老本身引发的焦虑。
这时会迎来更密集的运动和养生和更多对健康的担忧。
同时,女性可能会买更有品质的饰品,到更多地方,对生活的繁华和精彩充满留恋。
往前走时,再回头看看
除此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人会在绝经期经历更大的困难,面临巨大的身心挑战,无法向那个有“大姨妈”相伴时的自己说再见、对过去完成哀悼。
最常见的是,有人并不愿意面对因绝经而引发的“老去”的事实。
也正因此,才有明显的躯体化问题:
总觉得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反复就医,拒绝面对和接受因绝经而造成的正常身心变化。
也总是渴望“逆行”至青春时代:
想通过减肥,回到年轻时的体重和形态,并在美容和保养上投入巨大,只是渴望留住年轻的外表。
不仅如此,很多人还有强烈的心理冲突,对身体细微的变化敏感不已,带着焦躁的心,反复观察自己初老的脸和走样的体形。
48岁的女性叶子就是个例子。
她依然喜欢穿花红柳绿、颜色鲜艳的衣服。她歪着头弹琵琶的时候,还会流露出娇羞的神情。
似乎只要穿上鲜艳的衣服,她就不会老去了——很多人也像这样,塑造年轻的表象去抵御衰老的事实,开启“否认”的防御机制。
而这背后,往往是因为心理发展落后于正常年龄阶段,停留在了更早的时期。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固着”。
而“固着”的背后,往往有无法面对的困境和未完成的愿望。
孤独,分离,丧失,是这个时期重要的生命主题。就像很多女性感叹:
就算在婚姻里,也有溺水一样的孤独感啊!很多痛苦,只能自己消化、自己面对。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世界了,我也成了“空巢老人”了。 身体大不如从前了,爬个山打个球,气喘吁吁的,真的没活力了。一个个的严峻课题,都提示一种下降的生命趋势:从前拥有的,现在需要一点点放下了。
要从容面对这一切,往往需要非常成熟的人格水平。
可是很多早年基础不够好的人,内心依然是渴望依赖、缺少内在力量的。
要面对这个时期的严峻课题,使得她们像鸵鸟一样,渴望逃一逃、躲一躲。
而未完成的愿望背后,往往有自恋相关的命题。
去年绝经的吴姐,一年来生活过得非常颓废抑郁,像失了主心骨一样,被抽走了生命能量。
她年轻时是因花枝招展而闻名的,大有量的追求者,总是能轻易获得关注,成为目光的焦点。
像她一样,很多女性年轻时可以因年轻美貌获取关注,这可能是获得自恋满足的重要途径。
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心理成长和其它软实力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很快便随着岁月流逝,迎来了自恋幻灭。
依然保留对外界的期待,对“公主梦”无法完全释怀,当然会阻碍女性安然度过更年期。
更有甚者,以女性身份获得被爱体验,是重要的生命感受。
对于那些经历婚变、屡经情感挫折、未曾被好好对待过的人来说,内心仍然是渴望重建生命、最终找到温暖归宿的。
直到身体里面那股生命潮汐停止流动之后,她们才不得不去面对无望感:
老了,没什么希望了。
原来真的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变老也很棒——生命有自己的四季
所以说,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和自身的成长状态息息相关。
不管什么时候,只有切合外在现实的内在状态,才能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正如心理学家曾说过:生命并不是一个结局,生命只是一个过程。
林语堂也在《人生如诗》一文中提到:人的一生恰如诗歌,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生成与衰亡。
生命就像树上的叶子,也有着自己的四季:从早春抽出新芽,到盛夏的青翠欲滴,再到逐渐枯黄衰败、化为尘土。
安然接受自己所处的任何季节,并接纳和欣赏任何季节的风景,是最美好的状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过“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他提出,在老年阶段,不成熟的状态是悲观绝望的,而成熟的状态是完善无撼、智慧贤明的。
为对应绝经后的未来,需要让人格继续发展,修复早年问题,生出力量应对变化,是每个人的任务。
日本作家伊藤比吕美曾记录自己绝经后的生活:
“我第一次感到这么轻松,仿佛进入了一个无重力空间,四下空旷无碍,明净而无色。好似一场小型涅槃,愉悦而舒适。
回想从前,我的头脑里和身体中充斥着凌乱反复的色彩,我心烦气躁,迷糊莽撞,莫非这都是荷尔蒙在作祟?”
其实,静止中自有真谛,安静中藏有力量。
当生命的潮汐不再奔涌后,我们依然可以享受生命,愉悦地度过生命的新一季。
无论是年轻时的活力,还是成熟后的稳重,我们的身体一直都蕴藏着丰富的爱和力量,推荐你来参加木梵老师的《3天身心绽放体验营》,链接自己的身体,看到真正的自己。
*本文由南小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花花
编辑丨李小豆
人的一生恰如诗歌,自有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生成与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