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刘禹锡的诗,就像秋天的风,看似清冷,实则藏着不熄的火焰。
别人写秋,总是悲悲戚戚,树叶落了,人生也跟着萧瑟。
可他不一样,他的秋风,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不愿服老的呐喊。
有人说,刘禹锡的诗里,有种不服输的劲儿,即便命运一再把他摁在泥里,他依然昂着头,告诉世界:“我还没倒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
唐朝中期,政坛风云变幻,牛李党争愈演愈烈,刘禹锡作为永贞革新的坚定支持者,被贬了又贬,从洛阳到连州,从朗州到夔州,走南闯北,仕途一片灰暗。
但他不是那种会低头认输的人,反倒越挫越勇,心境愈发豁达。
他的诗,就是他精神的写照,不管环境如何变幻,他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始闻秋风》就是他在经历坎坷后写下的作品。
这首诗里,没有“悲秋”的哀怨,只有面对人生风霜的豪情。
他开篇就用“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将时间的跨度拉开,一个离别,一个归来,秋天见证了人生的变迁。
这不是一般的感慨,而是对岁月流转的深刻体悟。
接下来的“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更是点睛之笔。
骏马在秋风里躁动,雄雕在青云间睁眼,这哪里是在写景?分明是在写自己。
即便身处逆境,他依然像那匹马、那只雕,准备随时迎风而上。
刘禹锡不是不知道现实的残酷,他也有过感慨:“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夜里被秋风惊醒,照镜子时才发现,自己又老了一岁。
可是,他没有沉溺在这种哀愁里,而是选择了登高远望,“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即便身体抱恙,他仍然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这首诗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它的态度——不认输,不悲观,不沉沦。
刘禹锡用秋风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不知悲凉,而是即便身处悲凉,也依然能够昂首阔步。
有人说,刘禹锡的诗,是写给所有经历风霜却依然心怀希望的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