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上课时香烟从不离手,学校和学生却从不反对,为什么?

舒兰说娱乐 2024-11-12 20:33:01

2021年的网络上,一位65岁的复旦大学教授火了。

他上课时总是烟不离手,一堂课能抽掉半包烟。

换作别人这样的行为恐怕早就被投诉到校长办公室了。

但王德峰教授不仅没有被投诉,他的课反而一座难求,学生们挤破头都要去听。

这位被学生亲切称为"扫地僧"的教授,凭什么能让烟民与反烟人士和平共处?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

王德峰教授的课堂总是在复旦大学3108教室举行,这间教室成了他的"专属领地"。

每当他的课即将开始时,教室里总是人声鼎沸,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

迟到的同学找不到座位,就默默地站在教室后面,甚至窗户外都站满了一排排探头探脑的求知者。

而这种"火爆"场面,竟是伴随着教室里缭绕的烟雾一起形成的独特风景。

随着时间推移同学们不仅习惯了这种"烟雾缭绕"的课堂氛围,还渐渐发现这恰恰成了王教授标志性的"个人特色"。

在他们眼中王教授手中的香烟就像是一根思考的魔杖,每当他深吸一口,总能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原本可能令人不适的二手烟,在这里反而成了智慧的象征,没人会因此抱怨,更不会有人举报投诉。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一段王教授讲解《资本论》的视频被传到了网上。

视频中他一边品着香烟,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深奥的哲学概念,这种独特的授课方式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

"这不就是武侠小说里的世外高人吗?"网友们惊呼纷纷给他取了个"扫地僧"的昵称。

视频在网上疯狂传播,这位不玩手机的老教授莫名其妙就成了"网红"。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王教授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从容。

他不追求流量不谈粉丝,依然我行我素地站在讲台上,用他特有的方式传授着知识。

有人在校园里认出他要求合影,他总是笑呵呵地答应,就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亲切。

这种反差萌和真诚的态度,让他在网络空间收获了更多的好评,一度成为"知识界顶流"。

在王德峰教授走红网络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

在上海东风合金厂,年轻的王德峰每天与焊枪、防护面罩为伴,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但这个看似平凡的焊工,却在工作之余痴迷于阅读哲学书籍。

他常常一边焊接金属,一边在脑子里思考哲学问题,火花四溅中淬炼着自己的思维。

那时的他把每一分钱都攒着买书,厂里的工友都说他"书呆子气"十足。

整整三四年的时光里,他在钢铁与火花之间坚持着自己的求知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考入了复旦大学,开启了人生的转折点。

在大学期间他的表现远超常人,学习成绩优异到连上海译文出版社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要知道那可是与一群资深翻译家共事的机会,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从此王德峰开启了学术研究的快车道。

他先后拿下了复旦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一步步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再到教授。

2006年他更是被复旦最负盛名的复旦学院选为副院长。

这个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惊呆了:"这位从工厂里走出来的教授,居然能爬得这么高?"

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

2007年他翻译出版的《音乐哲学》,让学界见识到了这位"草根教授"的真正实力。

从焊工到教授从车间到讲台,王德峰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令人瞩目的蜕变。

学术成就的提升并没有改变王德峰教授的生活态度,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时代,他却坚持只用办公室的固定电话。

想找他的人不管是学生还是领导,都得"复古"一把,拨打他办公室的座机。

这位"网红教授",偏偏是个不碰社交媒体的"数字时代局外人"。

学生们常常用网络热词逗他开心,他一脸茫然的表情,反而让大家笑得更欢乐了。

但王教授并不介意,还会打趣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种纯真的反应让人忍俊不禁。

除了标志性的烟,他还特别热爱美酒和古典音乐。

三五知己相聚他总能喝到尽兴,酒至半酣时的哲学论述更是精彩纷呈。

而说到古典音乐,他最爱的是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有趣的是正是这首交响曲帮他破解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在他看来音乐和哲学是相通的,都能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思考。

课堂上他常常用古典音乐来解释深奥的哲学概念,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有时候他会开玩笑说:"不让我吸烟,我的思维就转不动了。"

这样的小幽默让严肃的学术课堂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面对学生他从不摆架子,经常和大家聊天谈心,就像一个和蔼的邻家长者。

王德峰教授的亲和力,让他在成为"网红"后依然保持本色,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走红冲昏头脑。

但网络走红也带来了困扰,有人未经他同意就发布视频,甚至有人冒充他开设付费课程。

面对这些乱象这位不玩手机的教授决定破天荒地开设个人账号,就为了保护学生不被骗。

在录音棚里他还因为不习惯没有学生的环境而紧张得说不出话。

工作人员不得不请来一些听众,营造出课堂氛围,他才找回了状态。

这样的反差萌让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王德峰,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

2021年6月1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618购物节"的狂欢时,王德峰教授却在复旦大学上着他的最后一堂课。

依然是那本《资本论》,依然是他标志性的吸烟姿态。

65岁的他用一生践行着自己的学术理想。

这位从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始终坚持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学问。

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让更多人听懂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课后已经退休的他开始尝试更多新事物。

他主动参与制作网络广播节目,专门讲述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这一次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让哲学走出象牙塔,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这样一位成功"转型"的老教授,我们只能说:退而不休,实在是太酷了!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

舒兰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