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曾国藩相比,左宗棠为何不愿保举下属?

客多文史啥 2024-08-01 03:27:23

文/客多(代表作有《曾国藩心学》《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曾国藩认人识人的最高境界:听音识人》《曾国藩的社交谋略》等等)

与曾国藩相比,左宗棠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甚至显得有一些自私。

一、曾国藩的格局。

曾国藩有一句著名的话:

将帅之道,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其意思是说,作为将帅,一定要帮助下属立业成才。

曾国藩一生保举的人才,不计其数。从曾国藩幕府中走出来的人才,有一组统计数据:

出使大臣5人,军机大臣2人,尚书2人,大学士2人,侍郎3人,北洋大臣1人,总理衙门大臣1人,总督16人,出任总督30人次,巡抚28人,出任巡抚50人次。

另外,还有很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副将、道员、知府、知县等等。

从以上这些数据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为何很多人都愿意跟随曾国藩鞍前马后了。

在曾国藩保举的人群中,左宗棠就是其中一个。

可惜的是,左宗棠虽然也做到了封侯拜相的位置上,但他培养、提携起来的人才,可以忽略不计。

左宗棠能在48岁后才发迹,全靠曾国藩的提携。

左宗棠多次名落孙山,但又不甘心,为了进入仕途,他选择了一条大多数文人科举失利后走的路,那就是给别人当幕僚。

左宗棠做幕僚的时间非常长,他先后给湖南两任巡抚做幕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四品卿衔。

可惜的是,他的东家,也就是湖南巡抚骆秉章并不想左宗棠离开自己,因此,自始至终都没有让他自立门户,没有让他去主政一方。

在做幕僚的道路上,左宗棠因为得罪湖广总督官文,不仅被革职,甚至还差点为此丢掉性命,好在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从中斡旋,才让其得以保全性命。

这也让左宗棠看到曾国藩的实力,于是,在他48岁的时候,转投到曾国藩的幕府中。

曾国藩并没有因为左宗棠能力、学识出众而嫉妒,他不遗余力对其进行提携,先是为左宗棠恢复四品京堂的职位,并命其回乡募勇,让左宗棠一下子就拥有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即后来威名远播的楚军。

左宗棠本就是一个军事天才,拥有自己的军队后,很快就立下赫赫战功。曾国藩为了帮助左宗棠自立门户,不仅把自己的手下精锐派给他,还保举他出任浙江巡抚。

跟随曾国藩仅仅两年时间后,左宗棠就从一个被革职的四品候补官员,一跃成为大清王朝的封疆大吏。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与曾国藩相比,左宗棠的格局确实小了一些。

二、左宗棠为何不愿培养、提携人才?

左宗棠的麾下,也是人才济济,不过,与曾国藩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左宗棠在用人问题上,喜欢使人才盘旋在自己的脚下,让他们终生不得离去。

在清朝的大员中,左宗棠没有保举任何人出任一、二品大员,即使是地方大员,也十分稀少。

左宗棠更喜欢用他人的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生。

左宗棠为何不愿意提携、培养人才呢?这与他的生活经历不同。

一是左宗棠在青少年时代,生活颠沛流离,最后靠当上门女婿,才改变自己的一生。

这样的经历,让左宗棠受尽白眼,他不断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希望通过考取进士的方式,进入仕途,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及能力。

可惜的是,左宗棠每次都名落孙山。

在曾国藩的帮助下取得成功后,左宗棠之所以不想手下的人才离开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二是左宗棠能力出众,一般人他根本看不上,即使他是靠曾国藩提携起来的,但他始终对曾国藩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才学更胜一筹。

这样的想法,让左宗棠或多或少有一丝傲慢之态,认为自己的手下,根本不能超越自己,也不想让他们超越自己,这也是左宗棠不想让部下自立门户的原因。

说得直接一点,在用人上,左宗棠与曾国藩相比,他十分自私,心胸也过于狭隘了。

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分析一下,讲一讲左宗棠为何不愿意保举下属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左宗棠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