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怒拆台“新型啃老”:父母不以为然,还逢人便说孩子有出息
孩子真的在努力吗?还是陷入了“新型啃老”的陷阱?
身为父母,我们总是倾尽所有,只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怀揣着无尽的期望,希望他们未来能够有所成就,至少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
毕竟,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在孩子大学毕业后,面对亲戚的询问时,只能尴尬地回答:“还没找到工作呢。”这仿佛在无形中承认了自己的孩子不够出色,甚至可能是在家“啃老”。
在传统观念中,“啃老”一直被视为懒惰和无能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啃老”这一现象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如今,“新型啃老”已经逐渐蔓延开来,许多父母对此毫不知情,甚至还在自豪地向亲戚炫耀自己的孩子多么有出息。
殊不知,这种“新型啃老”的真相,已经被知名教育专家张雪峰无情地拆穿了。
为了“铁饭碗”,孩子真的在努力吗?
对于普通家庭的父母来说,供孩子上大学只是他们教育投资的第一步。他们更希望的是,孩子上了大学之后能够比自己更加出色,能够找到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
在众多选择中,体制内的工作无疑成为了许多父母眼中的“香饽饽”。
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只要能够成功上岸,捧上那个传说中的“铁饭碗”,在父母眼中,孩子就算是有出息了。
然而,上岸只是一种选择,人生并非只有体制内这一条出路。许多年轻人为了上岸而上岸,盲目跟风,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正是因为父母们对“铁饭碗”的过度执着和盲目追求,才给了“新型啃老”可乘之机。
在一次直播连麦中,张雪峰与一位广东家长的对话就深刻揭示了这一点。这位家长的女儿今年高考只考了550分,想要考上顶尖的大学已经无望了。
家长只希望孩子能够读个本科,最好是计算机专业,因为听说这个专业考编有优势。
面对家长的这一决定,张雪峰无奈地指出:“这个分数能考上的计算机专业,学校不会太好,未来就业几乎没有希望。”
但家长似乎铁了心,她连麦张雪峰并不是为了寻求建议,而是迫切地希望得到认证:自己的决定是明智的。
张雪峰只能无奈地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你现在的决定,很有可能让你陷入‘新型啃老’的误区中。”随后,他用一位家长的真实经历来拆穿了“新型啃老”的骗局。
打着“考公”的旗号,孩子真的在备考吗?
这位河南的家长曾向张雪峰吐槽自己的儿子。儿子高中学了三年文科,大学读的是二本的小语种专业。
这样的专业配置,想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实际上,他也确实没有去找工作,而是打着考公的旗号,在家里学习备考。
男孩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还没退休。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回来时,儿子总是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父母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在认真备考。
起初,他们还跟亲戚炫耀:“我们儿子有出息,有目标,不屑于去小单位工作,天天在家努力学习,将来注定是体制内的铁饭碗,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转眼好几年都过去了。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都成家立业了,他还在考公。
每次考试失利后,他的说辞都是一样的:“就差几分,就能进面试了。”家长无奈之下向张雪峰求助。
而张雪峰的一席话直接让家长看清了现实:“你儿子学的小语种专业,你们了解过吗?这个专业到底有没有岗位?如果考不限专业的岗位的话,你们大概得养他一辈子了!”
直到此时家长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的所谓努力,不过是在啃老罢了!他们以努力为借口,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备考,实则是在逃避就业的压力和责任。
这样的行为不仅浪费了父母的心血和付出,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别让“新型啃老”毁了孩子的未来
努力本身并没有错,但以努力为借口来啃老的人却是真正的浪费生活。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在为了未来而努力备考、提升自己,但实际上却是在逃避现实、依赖父母。
这种行为不仅无法让他们真正成长和独立起来,反而会让他们的未来变得更加渺茫和不确定。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铁饭碗”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潜力所在,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发展方向,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孩子独立和自主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人生并非只有一条出路可选,也不是只有体制内的工作才算是有出息。
鼓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担当的人。
回到开头的问题:“孩子真的在努力吗?还是陷入了‘新型啃老’的陷阱?”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的头脑,认真观察和判断孩子的行为和态度。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新型啃老”的迹象或行为时,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并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