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真心厚谊的兄弟情谊和背信弃义的阴谋诡计往往糅合在一起,就像钟会和姜维这对"铁哥们"一样。钟会年少英才,一路被老领导司马昭看中重用,最后帮司马昭一举灭掉了蜀国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就节骨眼上,姜维却鼓动钟会反叛,连累了钟会满门抄斩。一个英雄就此陨落,另一个英雄也无疾而终,这究竟是一次莫大的阴谋还是情理之中的悲剧?
先说说钟会吧,这小伙子从小就是个人才,5岁就会背诵《孝经》,15岁就是太学生了。他老爸钟繇是那个时代的书法大家,也是大官僚,在曹操、曹丕、曹睿执政的时候很受重用。据说小时候有人说过钟会将来必成大器,钟会也从小就很用功读书,比别人优秀还勤奋。
后来钟会就投靠了司马氏,一路立下赫赫战功,成了司马昭的心腹红人。到了263年,司马昭决定伐蜀,钟会毫不犹豫全力支持。钟会手下兵马就有12万,被分成东路主力,配合西路邓艾和中路诸葛绪一起对汉朝蜀国发起了进攻。
这一战可谓惊心动魄,尤其是邓艾那一路更是堪称绝户佳话。邓艾带着疲惫的三万军队,一路走走停停,爬山攀岩,攀树缘崖,有时干脆就躺着裹着毡布从山坡上滚下去。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偷渡到了阴平小道的出口,随后又连克江油和绵竹等地。
就在邓艾猛攻绵竹的时候,汉朝蜀国主刘禅听取谯周的建议,宁可投降也不愿殊死抵抗。姜维听令,蜀国从此一蹶不振,钟会这一仗算是彻底立了大功。钟会也因此被封为司徒,手下有了18万大军,简直兵多将广无人可挡。
就时候,铁哥们姜维来找钟会了,劝说他乘胜反叛,推翻司马昭,重新建立汉国。这可难住了心直口快的钟会,他觉得自己这份大功立的太明显,如果现在谋反未免显得心虚;再说他才39岁啊,这也太年轻折戟沉沙了吧。
姜维见钟会还是一付优柔寡断的样子,不由得直言相劝:"你手上可有20万大军,又立下这般大功,若是主动离开,岂非太可惜?干脆就趁热打铁,一举推翻司马昭夺取大权吧!"钟会哪能不动心?可他狐疑地问:"我把这些司马昭的心腹全杀了,你莫不是想趁乱重立汉国吧?"
姜维被钟会说穿了心里话,只得摆手道:"就凭你我两家的兵马,怎能称霸天下?我这话是劝你不要受人摆布,自己坐大位才是上策。"钟会左右为难,觉得姜维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便将所有亲司马的将领全部软禁起来,准备先把持大权,看一看形势再做决断。
没曾想,姗姗来迟的司马昭反而早有防范。一封信件让钟会吓了一大跳,信上说已派贾充率大军驻扎乐城,自己亲率万马长驻长安,准备就近"相见"。钟会看破一切,急忙喊来亲信商议:"相国一定是发现了我的异心,特意大军压境,看来我这谋反之路已被堵死了!"他一反往日的犹豫作风,立即筹划起来。
钟会号召属下称制郭太后遗命,讨伐暴虐的司马昭,谁知一群属下只是讳莫如深的缄默,死活不愿出兵。姜维见状大怒,叫嚷着要把那些反骨的司马亲信一个个杀了。钟会没那么狠心,只是将他们先行软禁。
这时有个投靠钟会的将领胡烈施展阴谋,散布谣言说钟会挖好了大坑,要把所有将领埋了。一夜之间,这谣言就传遍了整个营地,受此惊吓的士兵们终于按捺不住,当即拥兵杀进谯营,斩尽那些软禁将领的狱卒,血流成河。
钟会赶到现场,见那帮士兵拥立他为新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姜维从不图什么汉、蜀大业,只想扶自己坐上帝位,然后听其调遣罢了。于是他也就松了口气,从此走上了谋反之路。从263年开始,钟会与姜维联手,打响了战火一触即发的硝烟。
历史就是这般反复无常,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离奇际遇。钟会以为自己立下了无上大功,就可以指日高升,哪料到竟陷入了危机重重的涡流。好在他临危不乱,通过智慧与勇气终于挺了过来,甚至一度占据上风。只可惜最后由于对手步步紧逼,加上内部出了岔子,才导致了失利的悲剧收场。不过即便如此,钟会的精彩一生也值得后人铭记,这正是人性美好与阴暗面同在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