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好等于优秀?这个理论大错特错,甚至会让孩子失去目标

笔记搞笑转 2022-04-24 19:58:06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觉得“孩子成绩好就等于优秀”,这一类孩子,被父母当成掌上宝,用心地呵护着;而成绩不好、在别的领域有兴趣的孩子却被认为是“不成大器”的坏榜样。可是,父母们是否曾质疑过自己的想法?难道孩子的成绩真的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吗?

事实证明,这个理论大错特错。2013年,著名高校复旦大学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4.1投毒案”。事出原因是学生林某因与舍友黄某关系不和,将做试验剩下的剧毒化合物带回宿舍,并将其投放进饮水机里,导致舍友黄某饮用饮水机的水后中毒,经抢救无效于15天后去世。复旦大学,国内顶级的高校之一,是多少高三学生梦寐以求的院校呢?可就是这么一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校,竟然发生了这么一起恶性伤人事件。难道,是投毒者林某成绩不好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吗?不,能考取复旦大学的学生成绩足够优秀。对此,我们不禁要沉思一番,难道孩子成绩好真的不等同于优秀吗?

其实,但凡我们往深入的角度去探讨,便知道这是一种唯成绩论的现象的体现。这种社会现象,是会给我们的孩子、自身、国家乃至社会带来危害的。

唯成绩论的危害:

过于看重成绩,会驱使着父母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节假日也不能让孩子闲着,出现拔苗助长的教育现象。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在全国多数一、二线城市中,大多数父母们似乎比孩子更要着急学习的事情。在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便给孩子安排了舞蹈班、歌唱班、礼仪班等培训班,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被各种课程占据着,浑然没有了自己的娱乐时间。儿童时期本该是一生中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快乐时期,可如今,儿童也开始背上了“压力”的背囊。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真的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吗?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过于看重成绩、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实,在孩童时期,我们要做的不是抓着孩子的成绩不放,而应当把养育孩子的侧重点放在孩子身心健康的呵护上。因为,随着一个人的社会经历渐渐丰富起来,他会越来越明白,人生要比的不是成绩,而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谁能够始终如一、乐观地朝着目标前进。即使遭遇挫折也能重整旗鼓,再次出发。孩童时期的身心健康的培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过于看重成绩,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一个人是否优秀,是要看很多方面的。成绩固然是一个参考指标,却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因素。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自信力、执行力、毅力等人格特征。而随着年岁渐长,我们也越来越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离不开这个人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因此,从孩童时期开始,就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各种品质、挖掘孩子的潜质,这对于其后天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引出职业启蒙的好处:

既然唯成绩论的危害很大,那我们在孩童时期,有什么方法可以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呢?做好孩子的职业启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孩童时期,如果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早早地让职业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种下,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我以后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如何做好职业启蒙:

多分享职业信息,丰富孩子的职业知识。父母可以搜集各类职业的资料并且细化地将其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细致地了解职业的种类、分类、作用、范畴、意义等方面。让孩子明白除了教师、医生,还有心理医生、科学家、快递员、画家、作家等职业,从而丰富孩子的职业知识。

从实际行动出发,丰富孩子的职业体验。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类似职业体验的活动,例如采购、打扫、洗刷等,让孩子从体验中去丰富职业体验,从而对各类职业的特点有更深的认识。

以身作则,呵护孩子的职业梦想。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做好这样启蒙上,父母同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责任感、成就感、幸福感等会带给孩子正面的关于职业的印象。而父母热爱自身的工作的话,孩子也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会很愿意地去继承你的事业。因此,家长们要用自身对工作的热爱来呵护孩子的职业梦想,让他们在生命之初,便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充满期待。

总结:

这下,我们总算明白了,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价值标准,唯成绩论只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危害。如果父母们想要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一个真真正正优秀的人,方法之一便是早早地做好对孩子的职业启蒙,让孩子从小就了解、接触各种关于职业的信息,并在孩子心中种下将来要从事的职业的种子,而不是单纯地逼孩子学习学科内的知识,仅仅局限于让他取得好成绩。唯有这样子,家长们才能跳出唯成绩论的误区,在教育上更加正确地去教导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正常人,而不单单只是生产好成绩的“机器”,让他真正的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而不是赢在“成绩的起跑线上”。

1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