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杨戬两次求药,火云洞三圣皇只伏羲神农接待,黄帝为啥总不语

吕布探 2024-08-17 14:08:36

一、杨戬求药火云洞事件回顾

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率领的西岐大军在伐纣途中遭遇了两次重大危机。一次是吕岳在西岐散布瘟疫,致使全城军民身染重病;另一次是余德施展法术,令西岐众人皆患上痘疹。在这两次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杨戬肩负起了拯救西岐的重任。

杨戬在师傅玉鼎真人的指引下,两次前往火云洞求药。当他初次踏入火云洞,见到了居中而坐的天皇伏羲、居左的地皇神农和居右的人皇轩辕。杨戬说明来意后,伏羲深知西岐之难乃天数使然,便命神农相助。神农毫不犹豫地拿出丹药,为西岐军民提供了解决瘟疫的良方。

第二次,西岐又被痘疹所困,杨戬再次来到火云洞。伏羲依旧心系西岐,与神农商议后,神农再次慷慨解囊,给予了杨戬治疗痘疹的丹药。

在这两次求药过程中,伏羲展现出了对局势的洞察和对正义的支持,神农则凭借其医药之能给予了切实的帮助。而人皇轩辕,自始至终未发一言。

二、黄帝不语的可能原因分析

(一)后代争斗的无奈

纣王乃黄帝之后,西岐伐纣,实为黄帝后裔之间的争斗。作为先祖的黄帝,面对这种自相残杀的局面,内心痛苦且无奈。他深知王朝更替是天数,但自己的子孙相残,他却无力阻止,只能沉默以对。

(二)火云洞三圣的地位和关系影响

在火云洞三圣中,伏羲和神农可能在某些决策上占据主导地位,黄帝的话语权相对较弱。或许在是否帮助西岐的问题上,伏羲和神农已经达成了共识,黄帝即使有不同意见,也难以表达。

(三)内部矛盾的可能性

虽然三圣共同居住在火云洞,但不排除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内部的分歧和矛盾。也许黄帝对于帮助西岐持有保留态度,但又无法公然反对伏羲和神农的决定,所以选择沉默不语。

(四)封神大局的考量

封神之战是一场涉及三界的宏大布局,黄帝可能清楚其中的复杂局势和背后的深层原因。他明白自己的表态可能会影响整个封神的进程,为了不打破平衡,故而选择沉默。

(五)对人间纷争的厌倦

黄帝历经人间沧桑,可能对人间的纷争已经感到厌倦。他或许认为,无论自己说与不说,都无法改变人间的争斗和兴衰,因此选择了不语。

三、相关素材中的观点解读

在众多关于黄帝不语原因的分析中,小刘侃封神认为黄帝不语一是因为不愿,二是因为恐惧。其观点认为黄帝作为上古人王,不愿看到西岐推翻其子孙的统治,但又迫于形势无可奈何。同时,由于封神中“将星降世”的特殊情况,即上古魔神蚩尤魂灵以雷震子的身份降临,黄帝深知蚩尤的厉害,对未来可能的威胁感到恐惧,故而沉默。

其他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黄帝的沉默是因为其在火云洞三圣中的话语权较弱,伏羲和神农在是否帮助西岐的问题上已达成共识,黄帝即便有想法也难以表达。还有观点指出,可能是黄帝对人间的纷争感到厌倦,认为自己的表态无法改变人间争斗的结局。

综合来看,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理解黄帝不语的原因提供了思路。小刘侃封神的观点富有想象力,将封神中的复杂情节与黄帝的心理状态相结合。而关于话语权和对人间纷争厌倦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我们进一步探讨黄帝不语的原因拓展了思维。然而,对于这些观点,我们也应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毕竟《封神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存在一定的虚构性和象征意义,对于黄帝不语的原因,或许并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答案,更多的是基于读者的理解和想象。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在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中,人物的行为和选择究竟是由天命注定,还是受自身情感和立场的驱使?黄帝的不语,是否也是对命运无常的一种无奈接受?又或者是对人间纷繁复杂的一种超脱态度?这都需要我们在阅读和品味中不断探索和感悟。

希望读者们在深入探讨黄帝不语原因的同时,也能对《封神演义》中其他精彩的人物和情节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0 阅读:169

吕布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