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探望被幽禁30多年的孙立人,孙立人提出三个要求,令人泪目

龍和影Jackiemovie 2025-03-14 09:44:30

1987年那会儿,蒋经国去了一趟台中的一个住处,探望了已经被温和地看管在那儿的孙立人将军,这一关就是33年啊。

聊着聊着,蒋经国说话十分真诚,对人也很尊敬,反观孙立人,倒是显得格外沉稳,没啥波澜。

蒋经国正准备走的时候,孙立人突然喊住了他,说:“我有三个要求,你得帮我办到。”

大家听完他的话,一个个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

孙立人为啥被关了起来?他当时提出了哪三个要求?孙立人到底为啥会被关起来呢?这事儿说来话长,但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复杂的原因导致了他被软禁。那在被软禁期间,他又提出了哪三个要求呢?据说,孙立人当时提出了三个挺关键的条件。具体是啥,咱也不细说了,但反正都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自由。这些条件反映了他对被软禁一事的看法和期望,可惜历史已经尘埃落定,咱们也只能从这些记载中窥见一二了。总的来说,孙立人被软禁的事儿挺复杂的,而他提出的那三个条件,也是他在那种困境下的一种挣扎和诉求。

【得到老蒋赏识】

1937年,日本鬼子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他们嚣张地说,要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把咱们国家给灭了。

接着,日本军队把主要攻打的地方换成了上海和南京这些城市,他们打算一次性打掉国民党的根据地。

说到底,这时候他们心里头认的,能代表咱们国家军队的,也就只有国军了。

事情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了,老蒋也顾不上他那套“先稳内部再对外”的老思想,火速命令大军赶往上海打仗。

可这次日军真的来者不善,为了达到他们的战略目标,不光调集了大批量的飞机、轰炸机,就连30艘军舰都给派上了用场。

战斗一开始,日本军队就急着朝咱们驻守上海的军队开炮,想要抢滩登陆。老蒋一声令下,国民党空军立马行动起来,对着日本的海上军舰就是一顿轰炸。

不过这回日军可是做足了准备,他们步兵和海军联手行动,国民党的好几架飞机就这么被打了下来。

等海岸上完全没了危险,日军就顺利登上了岸。

后来,日军继续往西挺进,一口气打到了苏州河岸边。那时候,只要他们能跨过苏州河,踏进上海城里,整个上海就到手了。

老蒋心里一直惦记着前线的战斗情况,一听说日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他急得团团转,就像被火烤的蚂蚁一样。

现在该派的将领都已经出去了,可大部分都没能挡住日军,咱军里还能指望谁呢?

老蒋左思右想,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孙立人这个人。

上海啊,它可不是头一回碰到难关了。说起来,早在1932年那会儿,上海就经历过一回大战,叫淞沪会战,那可是第一次呢。

那时候,“九一八事变”刚闹起来不久,日军霸道地霸占了整个东北。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了咱们东北这块地儿上。

冈村宁次,这个侵华战争的重要头目,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力,降低国际上的骂声,偷偷搞了个计划,引发了第一次淞沪会战。之后,他火速调动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上海。

那时候的情形虽说没现在这么紧张,但日军的进攻势头还是挺猛的。在好多场战斗中,国民党军队还是常打败仗。

有个人挺身而出,拦下了日军的猛烈攻势,他,就是孙立人。

孙立人真是有办法,他不知道怎么就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打仗特别厉害的军队。

孙立人带领的这队人马,真是勇猛无比,硬生生地把兵力远超他们的敌军给打败了,还顺手逮住了俩日本军官呢。

仗打完了,老蒋专门把孙立人叫了过去,问他到底是怎么把这事办成的。

孙立人这才跟他说,他琢磨出一套独特的练兵方法,这套方法是把咱们国家的老传统和美国军校那套教育方式混合起来的。

从那以后,“孙立人的操练法”在军队里迅速传开,孙立人本人也成了蒋介石重点栽培的人物。

所以,当日本军队快要打到苏州河时,老蒋首先就想到了孙立人。

孙立人一接到命令,立马带着队伍赶往苏州河。到那儿一看,日军那边橡皮艇都备好了,正打算过河呢。

看到这个情况,孙立人马上在对岸安排好士兵,打算拦截敌人。

日军走到河中间时,突然发现孙立人的部队就藏在岸边。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孙立人就大喊一声,士兵们立马朝日军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日军的皮船被击破了,只好先撤回去。

可大家刚喘口气,日军就又开始发起了新攻击。接下来,日军的攻击一波比一波更凶猛。

孙立人根本没有退缩,他就钉在河对岸那儿,硬是把敌人的七波猛攻都给打退了。

老蒋听到这事儿后,忍不住夸起来:“孙将军一出手,就看得出,咱队伍里还是有能顶事儿的人。”

就在那会儿,老蒋心里打定主意,以后可得好好提拔他。

打了一天一夜的仗,到了凌晨那会儿,日军还琢磨着借着黑夜悄悄过河呢。好在孙立人一直紧绷着神经,没放松过,他很快就瞅见了敌人的小动作,又一股脑儿地把他们给打回去了。

这时候,孙立人也恍然大悟,日军要是不过了苏州河,他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战士们打了一整天加一宿的仗,现在累得不行,得赶紧想个法子,一次性解决问题,让敌人彻底死了过河这条心。

看着天色一点点暗下来,孙立人心里慢慢有了个主意。

见日军那边暂时没啥动静,孙立人便挑了两个身手灵活的士兵,一块儿摸到苏州河边,打算把浮桥给拆了。

可巧的是,他们刚一下到河里,对面就猛地照过来一束灯光,孙立人他们立马就被发现了。

日军立刻朝他们猛烈开枪。孙立人根本躲闪不及,身上中了13枪伤,接着就昏倒在了地上。

【美国人的看重】

孙立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了香港的一家医院里。照顾他的人跟他说,他已经沉沉地睡了三天三夜,还好抢救得及时,不然这条命可就悬了。

但他压根没顾上自己的身体,心里全惦记着战斗咋样了。

看护人员一脸为难地向他说了实话,说他刚晕倒没多久,日军就一下子过了苏州河,紧接着就把上海给占了。

听完之后,孙立人心里头又难过又恼火,立马就想挣扎着从床上起来。

看护人员赶紧上前阻止他说:“你身上还有伤,现在可不能乱动啊!”

孙立人斩钉截铁地说:“苏州河没守住,这锅我背,我得去找蒋先生认个错!”

看护人员赶紧安慰道:“蒋先生就是希望你能好好休息养病,别担心,他并没有责怪你。”

孙立人听完心里直犯嘀咕,老蒋平时对那些打了败仗的将领可从没给过好脸色,这回他竟然这么轻易就放过了自己,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老蒋没找孙立人的麻烦,他心里是有盘算的。

一个原因是,在淞沪会战那会儿,国民党的好多将领都没能挡住日军的攻势,可孙立人却硬生生地顶住了日军的好几次冲锋,这表现真的相当出色。

孙立人受了重伤,这时候要是老蒋还给他定罪,那估计会让很多官兵心里发凉,觉得不公。

不久前,美军派人来找他,跟他说要他出兵去缅甸,跟美军一起参加曼德勒的战斗。

老蒋琢磨了好久,觉得孙立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孙立人在国民党那帮军官堆里,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年纪轻轻,十九岁就考上了清华,一毕业就奔美国深造去了。

那时候,出过国留学的人可不多见,特别是能去美国深造的,那更是凤毛麟角。

孙立人在美国念了好多年书,他肯定知道怎么跟西方人打交道。

要是孙立人能和那人拉上关系,说不定美国人从此以后就会更加看重老蒋了。

老蒋心里那把小算盘拨得哗哗响,可他压根没想到,就这么一拍板,竟会让他后悔一辈子。

孙立人一听说要去缅甸,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觉得这是老蒋对他特别看重呢。

跟他搭档的美国将军是史迪威。史迪威这人性格傲慢,对亚洲人一直有点瞧不起,所以刚开始他压根没瞧上孙立人。

跟史迪威相处时间久了,他慢慢察觉到,孙立人跟那些国民党将领真不太一样。

首先,孙立人面对他时表现得十分坦然,没有丝毫讨好献媚的样子,而其他国军将领一见到他,就只会一味地拍马屁、迎合他。

头一回碰面,史迪威想给孙立人来个下马威,就装作随意地问:“听说加尔各达最近老有车被偷,查来查去都是你们那边的人搞的鬼,这事儿你听说没?”

孙立人十分镇定,不慌不忙地说:“美国那么多城市,汽车被偷的事儿多了去了,难道能说都是咱们国家的人干的?”

这句话直接让史迪威哑口无言。

看到孙立人说话如此直接,不少人都为他暗暗担心,生怕他会惹恼史迪威,招来麻烦。

可他们哪儿知道,史迪威其实特别看重孙立人那种不怕硬茬子,心里装着民族尊严的脾气。

之后,孙立人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史迪威大为赞赏,对他刮目相看。

曼德勒那边一开打,西边的英军很快就让日军给围住了。史迪威不想让自己的兵白白送死,就赶紧派孙立人去帮忙解围。

结果,仅仅半天时间,孙立人就打垮了敌军一个大队,成功救出了被围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他还救出了五百多名传教士,其中还有不少美国人。

孙立人带着不到一千的士兵,硬是把好几倍于己的敌人给打退了,最后赢得了大战的胜利。

打完这场仗,美军那边就发了电报过来,夸他打得好。

打那以后,史迪威对孙立人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直接把他当成了铁哥们儿。

孙立人给国家长了脸,老蒋起初也是乐呵呵的。

不过,当事情渐渐变得跟他预想的不太一样时,他对孙立人的看法就慢慢转变了。

【老蒋的嫉恨】

有一次,有个美国上将,他是代表美国那边来探望国民党军队的。可到了南京,他二话不说,直接就问起了孙立人住哪儿。

接着,他径直往孙立人的家走去。那位美国上将在南京逗留多久,孙立人就陪了多久,而且在整个期间,他愣是一句也没提到老蒋,直到上将离开都是如此。

老蒋一听这事,火冒三丈,直接把桌子给掀了。就在那会儿,他心里头对孙立人有那么点儿嫉妒了。

1945年的时候,老蒋找了个借口,把孙立人从战场上给调走了。说实话,那个借口挺随意的,说起来还是因为杜聿明和孙立人之间拌了几句嘴。

但老蒋对那些并不上心,他就想让孙立人远离战火纷飞的地方。

1947年的时候,老蒋给孙立人安排了个没啥实权的职位,把他打发到了台北那边。

国民党垮台后,美国人直接把老蒋给甩了,他们琢磨着再找个听话的人,来领导国民党。

最终,经过史迪威的引荐,美国方面开始起孙立人这位人物。

后来的几年里,孙立人私下里一直跟美国有来往。蒋介石那么精明多疑,怎么可能没察觉到孙立人的这些小动作呢。

那时候,他恨孙立人恨得要命,接着就琢磨了个计谋,冤枉孙立人想要起兵造反,抢班夺权。

这么一来,他就有借口像把张学良关起来那样,也把孙立人给关起来了。而且这一关,孙立人就被关了整整三十年。

1987年的时候,蒋经国去探望了已经快九十岁的孙立人。这回孙立人再见到蒋家的头儿,早没了以前那股子亲热劲儿。

蒋经国正准备走时,孙立人忽然说话了:“我有三个心愿,你得帮我完成。”

他最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平平安安地统一起来,别让咱自己民族的人再分开了。

他心底有个愿望,那就是离世之后能安葬在大陆。他甚至发誓说:“如果不在大陆下葬,我的棺材绝不入土。”

他心底的第三个期盼,就是希望能找到那些战友的后人,好好关照他们,让他们过得更好。

不过,蒋经国对他的请求有点犯难,毕竟那时候局势还是挺紧张的,光靠他自己根本搞不定。所以,蒋经国就没吭声,啥也没答应。

1990年,孙立人怀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他的棺材现在还安置在台中郊区那里。

孙立人,尽管立场跟我们有所不同,但他无疑是个有着满满民族情怀的抗日大英雄。真心希望,有那么一天,他的心愿能达成,让他能落叶归根,魂归故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