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歼轰 7 飞机历经激烈角逐成功击败强六和沈飞轰 8 项目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填补我军战术打击力量空白、海空作战的有力武器。
时光推进,歼轰 7 后续改进型号歼轰 7B 的发展却遭遇波折。
沈飞歼 16 强势崛起,其融合了先进航电、强大动力与超视距打击能力,性能更为全面且先进。
在与歼 16 的对比中,歼轰 7B 逐渐失势,最终因无法在性能上超越歼 16 而遗憾下马,在航空装备迭代浪潮中,成为技术探索路上的注脚。

2013 年,《中国航空报》发表了关于 “飞豹” 战机最新改进型设计师陈骊醒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一款新型改进型 “飞豹” 战机就是网络传闻已久的歼轰 - 7B 。
歼轰 - 7B 研制主要是为携挂 YJ-12 大型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
这种导弹又重又大,给研制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一方面,需加固机翼承重结构,配备 DF-4 专用挂架、改进雷达火控系统;另一方面,携挂两枚 YJ-12 后,超 5 吨总重和大尺寸带来的空气阻力,严重影响飞机飞行品质与操纵性能,还得修改飞控系统。
歼轰 - 7B 外观与歼轰 - 7A 差别不大,未更换发动机,也无隐形设计,部分设备可沿用。
其项目于 2008 年前后启动,目的是作为中国海军即将研制成功的鹰击 - 12 重型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载机。

鹰击 - 12 是中国新型反舰导弹,弹长约 9 米、弹径 500 毫米、发射重量 2500 公斤。
高空弹道时,射程达 600 公里,速度 4 倍音速;低空弹道时,速度 2 倍音速,射程约 400 公里。
其射程远,攻击距离大,速度快,对国际舰艇近程反导系统构成巨大挑战,如国产 PJ-11 型 11 管近防武器系统,射速达每分钟 1 万发,对两倍音速来袭的鹰击 - 12 拦截成功率仅 70%,堪称舰艇克星。
鹰击 - 12 基本型为空射反舰型,后衍生出舰舰型鹰击 - 12A 和岸舰型鹰击 - 12B,前者已大量装备海军驱逐舰,后者在 2019 年国庆阅兵首次亮相,成为岸导部队主力。
早期挂载鹰击 - 12 的轰 - 6 轰炸机速度慢、机动性差、电子设备落后。
中国海军遂计划将鹰击 - 12 整合到速度快、机动性好的歼轰 - 7A 上。
飞豹研制之初就将挂载超音速反舰导弹作为目标,其翼下内侧重载挂架按挂载鹰击 - 1 号设计,后因鹰击 - 1 号项目取消,才选用鹰击 - 8 系列轻型亚音速反舰导弹。
如今挂载鹰击 - 12,回归设计初衷。因结构强度改变,飞机重心变化,歼轰 - 7B 飞控系统采用国内先进的数字式四余度电传操作系统进行相应调整,雷达火控及座舱显示系统也全面升级,可能换装了新款平显和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
但鹰击 - 12 尺寸、重量远超鹰击 - 1 号,飞豹原挂载点设计负荷无法满足,需大规模补强机翼结构强度。
好在研制飞豹的 603 所擅长结构强度,顺利完成改进。改进后的歼轰 - 7B 可在两个翼下内侧挂架各挂载一枚鹰击 - 12。

挂载两枚鹰击 - 12 及其挂架、发射架后,总重约 5.3 吨,飞豹总外挂能力不足 8 吨,剩余载荷无法挂载飞豹专用 1400 升副油箱,且重载飞行耗油率高,航程不足,为此歼轰 - 7B 增设空中加油能力。
其在机头左侧增设可收放式空中加油管及夜间加油照明灯,作战时采用轻油起飞、战区前空中加油方式执行远程攻击任务。
歼轰 - 7B 首架原型机于 2012 年年中首飞,共生产两架原型机 821、822 号。
西飞希望借此在歼 - 16 成熟前的空窗期拿下海军航空兵订单,并通过整合 KD20 导弹进入空军,成为巡航导弹载机平台。然而,歼轰 - 7B 试飞不顺,发生过地面事故。
其基础设计思路落后,新技术整合问题多,时间紧迫。2016 年其达到列装能力时,歼 - 16 已装备部队。
歼轰 - 7B 在飞行性能、挂载能力、多用途性能及电子设备水平上与歼 - 16 存在代差,且海军将重型反舰导弹平台转向轰 - 6 新型号,歼轰 - 7B 失去价值,最终下马,两架原型机用于国产新型空地武器科研试飞。
西飞也退出军用战术飞机领域,转向大型运输机和隐形战略轰炸机研发。
随着歼 - 20、歼 - 16 服役热潮,歼轰 - 7B 逐渐被遗忘。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豹爷换个涂装还是挺好看的
飞豹便宜啊,歼16的问题是太贵了,也就比歼20便宜个隐身涂层钱,其他配置都是差不多的
豹爷的颜值还是蛮高的
飞豹比苏24的雷达和记载电子设备更好,但低空低速性能差些,换在现在很多国家仍然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战机,但在对手非常强大的情况下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继承了苏俄设计风格,“腹鳍”,几乎每型都有,包括“五代机”。
尚且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