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风骨和中国文化的气质北京人艺经典剧目《李白》

燃剧家族 2024-12-17 21:43:08

12 月 12 日晚,北京人艺经典剧目《李白》作为 “大戏看北京” 2024 展演季闭幕作品再次登陆首都剧场,以其独特的气韵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

剧本创作与选材

泱泱国风 民族经典 中国歌剧舞剧院鸿篇巨制舞剧《李白》《李白》

序《月夜思》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乘长风而来、载明月以归——诗仙李白,翩然而至……

该剧由郭启宏编剧,是其进入北京人艺后创作的第一部话剧。他遍查古籍,阅读大量史料,并梳理元明清三代创作的李白题材戏曲作品,最终另辟蹊径,选取李白生命的最后六年间,即其理想与现实、性格与环境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作为故事背景

.

这段时期李白再度出山入永王幕,中经浔阳狱、长流夜郎、白帝城遇赦、隐居当涂、请缨从军,至捉月沉江,其间跌宕起伏,交错着入世与出世的哀乐悲欢,充分展现了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坎坷的人生经历.

人物塑造

李白:剧中的李白不再是单一的浪漫洒脱的诗仙形象,而是在 “出世” 与 “入世” 中两难抉择,既有乐观与豁达,也有矛盾与无奈。观众可以通过他的经历,洞察到李白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体会到他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挣扎与坚守

宗琰:饰演李白妻子宗琰的龚丽君,从 1991 年开始就与这个角色共同成长。宗琰这一角色不仅是李白的妻子,更是一位智慧的女性,她与李白之间有着深刻的情感交流和思想共鸣,从侧面衬托出李白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

.

导演理念与舞美设计

导演理念:已故导演苏民用 “盛唐哀音格亦状,衰年本色气犹春” 来表述《李白》的格调,要求该剧用美与多彩的韵味、节奏,包裹着李白坎坷而又明朗的一生 。2003 年加入的导演唐烨与苏民研究合作,做出一系列调整,既保留了作品深邃空灵、娓娓道来的神韵,也更符合新时期观众对历史剧的理解

舞美设计:该剧舞美设计为演员提供了开阔的表演空间,赋予舞台无限优美的诗意境界,符合《李白》所需要的既真实、深切,又有节奏起伏适度夸张的表演风格,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李白所处的时代,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

表演传承与创新

濮存昕:主演濮存昕演绎李白已达 33 年,他不断将人生和艺术的感悟融入角色,塑造出以赤子情怀阅世走人间的伟大诗人形象。在他看来,每一次演出都是重新来过,要不断寻找人物的新鲜感,让角色有根,重新生长出来

.新人加盟:此次演出不仅有老将当家,也有新人加盟。整个剧组展现了北京人艺的传承精神,舞台上的每一位演员,无论是有台词的角色还是没有台词的 “大兵”,都用心演绎,他们的步子、眼神都展现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乘清风而来 载明月以归——《李白》演出三十年纪念

以李白作为题材的剧目,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但作者大多将笔触放在李白奉召进京到赐金还山这段最富戏剧性的片段上,观众看见的也多为飘然出尘的“诗仙”“酒圣”形象。

文化意义

北京人艺的《李白》是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它如一座桥梁,让观众通过剧场走进古代诗人的世界,感受其月下吟诗的豪情与伤感,引发了不同年龄段观众心灵的共鸣,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乃至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李白》是郭启宏进入北京人艺后创作的第一部话剧。曹禺院长读完后,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切入角度。他曾在三四十岁时就想写李白,由于没有找到满意的角度,一直没有动笔。他兴奋地集杜甫诗作为赠:《喜读〈李白〉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不知是否受老院长的殷切期盼所感,2019年,由郭启宏编剧的历史剧《杜甫》在首都剧场上演。

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闭幕,北京人艺三十三年经典《李白》再上演

由郭启宏编剧,苏民、唐烨导演,濮存昕、龚丽君等主演的北京人艺经典作品《李白》作为“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闭幕作品再次登陆首都剧场。当晚“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闭幕式在首都剧场隆重举行。该剧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通过灯光、服饰、布景等元素,让观众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和中国文化的气质

.

0 阅读:3

燃剧家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