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舱火力配置更显杀机:PL-17远程空空导弹射程突破500公里,配合量子雷达的广域探测能力,可在B-21轰炸机尚未进入攻击位置时抢先开火。而PL-15的“双脉冲固体火箭+主动雷达导引”技术,专为猎杀F-35这类隐身目标设计——导弹末端机动时承受的过载高达60G,远超飞行员生理极限,即便对手释放诱饵弹也难以摆脱。
二、猎杀清单:从“踹门利器”到“体系节点”的精准打击F-35机队:代差碾压下的“单向透明”F-35引以为傲的AN/APG-81雷达对歼-36的探测距离不足200公里,而后者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可穿透云层与电磁干扰,在500公里外生成实时战场态势图。这意味着F-35还未发现敌机,就已被纳入导弹攻击包线。更残酷的是,歼-36的柔性开裂式舵面+连续变弯度机翼,使其在格斗中轻松做出“落叶飘”“J型转弯”等超机动动作,F-35的推重比劣势在此刻暴露无遗。
第二岛链的核心关岛基地距中国大陆约3000公里,恰处于歼-36的无加油作战半径覆盖范围。若战时歼-36以4马赫高速突防,仅需40分钟即可抵达关岛上空,对安德森空军基地的机库、油库实施精确轰炸。更令美军胆寒的是,歼-36可挂载高超音速空射弹道导弹,对夏威夷珍珠港、迭戈加西亚等第三岛链目标实施“点穴式”打击——这种“前沿存在+纵深威慑”的组合,彻底颠覆了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
四、外媒反应:从技术质疑到战略恐慌的集体失语歼-36的横空出世让西方陷入两难:承认其领先地位将动摇盟友信心,贬低性能又难掩自身焦虑。美国《航空周刊》曾嘲讽歼-36“三发布局增加维护复杂度”,却选择性忽视其**等离子隐身涂层可在启动后使雷达反射面积骤降90%**的事实;俄媒则一针见血指出,歼-36与沈飞歼-50的“双线竞标”模式,彰显中国对六代机技术路线的绝对自信——成飞侧重制空猎杀,沈飞专精远程轰炸,这种分工效率远超美军NGAD项目的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