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跨二岛链猎杀!B-21与F-35难逃空中绞杀,全球首款六代机改写太平洋规则

锋刃观察 2025-04-18 20:03:09

外媒近期捕捉到一组震撼画面:中国第六代战机歼-36以近乎贴地的极限低空姿态掠过试飞基地,三台发动机喷涌的尾焰撕裂云层,机身收放起落架的利落动作,标志着其试飞进度已从“验证性能”跃升至“实战化磨合”阶段。据《华盛顿邮报》披露,歼-36极可能在2027年前形成战斗力,成为全球首款服役的六代机。更令美国焦虑的是,这款战机从设计之初便剑指太平洋——内置弹舱搭载的6枚PL-15与4枚PL-17导弹,配合超过5000公里的作战半径,使其具备单机突破第二岛链、直插东太平洋猎杀美军高价值目标的“斩首”能力。一、歼-36的“不对称优势”:从动力到武器的代差碾压

歼-36最颠覆性的设计在于三发混合动力系统——两侧涡扇-15发动机提供超音速巡航推力,背部超燃冲压发动机则赋予其4-5马赫的高超音速突防能力,甚至可短暂跃升至临近空间(海拔20-100公里)执行反卫星任务。这种动力组合不仅让F-35的1.6马赫极速相形见绌,更使美军依赖的“萨德”反导系统拦截窗口缩短至秒级。

弹舱火力配置更显杀机:PL-17远程空空导弹射程突破500公里,配合量子雷达的广域探测能力,可在B-21轰炸机尚未进入攻击位置时抢先开火。而PL-15的“双脉冲固体火箭+主动雷达导引”技术,专为猎杀F-35这类隐身目标设计——导弹末端机动时承受的过载高达60G,远超飞行员生理极限,即便对手释放诱饵弹也难以摆脱。

二、猎杀清单:从“踹门利器”到“体系节点”的精准打击

B-21隐身轰炸机:空中“棺材”的致命缺陷B-21被美军视为“穿透式打击”王牌,但其菱形飞翼布局在歼-36的多基雷达协同探测下无处遁形。更致命的是,B-21为追求隐身性能牺牲了机动性,一旦被PL-17锁定,连紧急规避的余地都没有。若歼-36在东太平洋上空成功拦截B-21机群,等同于废掉美军“三位一体”核打击的一条臂膀。

F-35机队:代差碾压下的“单向透明”F-35引以为傲的AN/APG-81雷达对歼-36的探测距离不足200公里,而后者搭载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可穿透云层与电磁干扰,在500公里外生成实时战场态势图。这意味着F-35还未发现敌机,就已被纳入导弹攻击包线。更残酷的是,歼-36的柔性开裂式舵面+连续变弯度机翼,使其在格斗中轻松做出“落叶飘”“J型转弯”等超机动动作,F-35的推重比劣势在此刻暴露无遗。

E-3预警机与KC-46加油机:瘫痪美军作战链条歼-36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单机性能,更在于其指挥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的能力。通过数据链引导自杀式无人机突袭预警机,或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加油机,可瞬间瓦解美军“侦察-指挥-打击-补给”链条。失去这些支撑节点,即便F-22升空也难逃“盲人骑瞎马”的结局。三、战略破局:歼-36如何撕碎美军岛链封锁

第二岛链的核心关岛基地距中国大陆约3000公里,恰处于歼-36的无加油作战半径覆盖范围。若战时歼-36以4马赫高速突防,仅需40分钟即可抵达关岛上空,对安德森空军基地的机库、油库实施精确轰炸。更令美军胆寒的是,歼-36可挂载高超音速空射弹道导弹,对夏威夷珍珠港、迭戈加西亚等第三岛链目标实施“点穴式”打击——这种“前沿存在+纵深威慑”的组合,彻底颠覆了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

四、外媒反应:从技术质疑到战略恐慌的集体失语

歼-36的横空出世让西方陷入两难:承认其领先地位将动摇盟友信心,贬低性能又难掩自身焦虑。美国《航空周刊》曾嘲讽歼-36“三发布局增加维护复杂度”,却选择性忽视其**等离子隐身涂层可在启动后使雷达反射面积骤降90%**的事实;俄媒则一针见血指出,歼-36与沈飞歼-50的“双线竞标”模式,彰显中国对六代机技术路线的绝对自信——成飞侧重制空猎杀,沈飞专精远程轰炸,这种分工效率远超美军NGAD项目的单打独斗。

1 阅读:70

锋刃观察

简介:军迷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