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杨氏家族墓(汉赤泉侯杨喜墓)(西安路过)

何为道 2023-04-03 11:05:59

弘农杨氏,即华阴杨氏(春秋羊舌氏后裔)。弘农郡由西汉元鼎四年设置,辖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陕西渭河下游关中平原南岸以及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郡治在今河南灵宝县。而2019年10月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说自古渭南出名士,十有八九是杨姓,就是说的杨姓家族人丁兴旺这个道理。在历史上渭南杨家先后有11 人拜相、近90人登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家族,在中国几乎没有几家姓氏能够超越,也难怪一个杨喜墓前就能立上一通国家最高级别的文保碑了。

四月的一个星期六早晨我就驱车从西安绕道G310国道,在华阴岭上村十字路向北穿过连霍高速,来到了大城村。这是个比较大的村落,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人口密集,刚好星期六是个集市,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四乡八村的人都来赶集,搞得街道水泄不通,短短百多米的街道车硬是挤了十多分钟方才过去。出村又是一阵好跑,不几分钟就到杨喜墓前。杨喜墓就在村道西侧,大门开在路边,面东南角处,外八字大门正中门楣上四个大字“杨氏祖茔”,在大门两侧立两道“弘农杨氏家族墓”文保碑,黑色青石的是陕西文保碑,白色汉白玉的是国八文保碑。

当然这里既不是旅游圣地,也不是什么风景名胜,自然也是铁将军把守,大门被紧紧的锁着。整个陵墓被一道围墙环绕,进行保护,也只能绕着围墙转圈先行观看一番在作打算。陵墓不大,封土在墙外看的很清楚,大约有五六米的样子,上面长满杂木,墙西堆积有大量玉米秸秆,在墙垛上留有几处缺口,说明也是经常有人从这里翻墙进入的。我也爬上墙头,发现里面远比外面略高,如果翻墙进去,也只能从西北边的电线处出来相对容易。从墙上观看,里面啥也没有,就一块新立的神道碑,如是断然放弃翻入,复绕道大门再想办法,

路边地里正是几个村民在地里劳作,于是跑去打探消息?村名告诉我,钥匙在村里,想要进去就去村要钥匙,闲谝期间也告诉我了一些信息,以及每年祭祀时的盛大场面,自豪感使大家也都以自己生活在这里为荣。我于是返回陵园大门,门前两侧文保碑已经有近一米五的样子,如是爬上去站在上面,又仔细观察了片刻,更确定没有必要进去,陵园内中间就一块“汉赤泉侯杨喜之墓”神道碑,碑后就是封土,直径也就十多米的样子,并无出奇之处。虽放下进去之心,与其这样看还不如去天下杨氏第一村(东宫村)看看来的更实际些。

东宫村位于华阴市区,原名紫微宫,又名晋公子宫,为华阴杨氏先祖所建。据史志载,春秋战国时,周武王的后裔羊舌氏晋叔向的子孙躲避晋室六卿之祸,幸免者逃入华山仙峪居住,几经磨难,开始长根发芽,逐步发展起来,华山也就成为杨氏的再生之地。后来,一部分杨氏族人不甘生老病死于山林,他们逐步走出深山,迁居华山北麓居住,逐步壮大,始成后期之声名远赫的弘农杨氏一族。

“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姓归东宫”。东宫村作为古老的名村依然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却是人才辈出,以至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夺取了北周政权。静帝也只能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总算是给杨家一族大放光彩。当然这些都不是偶然的现象,是经过杨家人一代代努力的结果,以至杨家不但建立了隋朝,并且还出了五位皇帝(包括亡国之君),四位皇后,也是杨家走上了权利的巅峰。

东宫村目前已经和城市接轨,走进东宫村道路宽敞,交通便利,林荫道两侧环境优雅,已经很难分出这里到底是城市还是村庄。村内房屋规划整体划一,也只能从墙壁上的宣传画上才能看出一些历史痕迹,证实了东宫村以往的历史。在村西北东岳路和杨震路的拐角就是“晋公子宫碑”,碑首正面刻有“天下杨氏第一村”,到成为了这里的标志。村口大门位于村西,修建牌坊一座,也是现在修建的象征性建筑,其实从道路边任何地方都可以进入村内。在村内中心地段建有杨公祠一座,也是最近几年所新建,已然成为杨氏后代回乡祭祖的圣地。杨公祠北侧就是三官庙,其实两座庙宇也都不大,仅占两到三个庄子大小,但是这里却承载着杨家后代对祖先的辉煌记忆,也为激励着杨家后人更加努力,争取再创辉煌。

备注;(弘农杨氏重要人物变革)

杨喜(?-前168年),字幼罗 ,号德嘉,华阴人(今陕西潼关)。汉初猛将,因东城(今安徽定远)斩杀项羽有功而封赤泉侯,封户1900户。此后,杨喜的子孙们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弘农杨氏”。

杨敞(?-前74年9月20日),字子明,号君平,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西汉中期宰相,政治家。曾担任西汉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农等高级官职。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赤泉侯杨喜曾孙,太史令司马迁之婿。

杨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官至司徒、太尉,位极人臣,被后世称为“关西夫子”。是东汉汉章帝、汉和帝的老师,能为帝师者,其文化之高可见一斑。因此也造就了杨家四代人有四人位至“三公”之列,让弘农杨氏成为世家大族。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任丞相府主簿。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站错了队伍,走入曹植的阵营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将其杀死。

杨骏(?-291年),字文长,西晋初年权臣,外戚,晋武帝司马炎的岳父。因献女为晋武帝皇后,迁侍中、车骑将军、行太子太保、领前将军,封为临晋侯。永熙二年(公元291年),贾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杨骏坐罪被杀,夷灭三族。

杨坚(公元541-公元604年),隋朝开国皇帝。南北朝时期,社会相当动乱,民不聊生,杨氏一族也开始弃文从武。在北朝的西魏内部,“弘农杨氏”的一支,依靠着兵强马壮,成为了“关陇世族”的核心成员,更成为当时的北方大姓。最后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得皇位,建立了隋朝。

唐朝时期,唐太宗杨妃、武则天之母、唐玄宗杨皇后等,都出自弘农杨氏,加上晋武帝皇后,杨家一共出了四位皇后。李唐天下时弘农杨姓一共出了十一位宰相,被称为“宰相世家”。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 北宋名将,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 。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精忠报国,抗辽卫国,在陈家谷口力战而死。追赠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杨家一门五侯,名垂青史,成为弘农杨氏辉煌的最后落日余晖。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