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孙权宁愿自毁基业,也非要“干掉”陆逊?只怪陆逊自己作死

L观澜视界 2022-02-11 14:53:43

孙权在三国之中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在父兄离世之后,确保江东基业稳固。曹操曾对孙权不辞吝啬地评价道:“生子当如生孙仲谋”,通过演义来看孙权虽然被描述得比较少,但也不失为一位不错的君主,那么为何孙权非得杀掉东吴名将陆逊呢?陆逊是因为何事招来的杀身之后呢?

特殊的陆逊

陆逊作为东吴的第四任大都督,和前三任大都督有不小的区别。东吴的前三任大都督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突然离世。东吴的第一任大都督周瑜,在主持完赤壁之战后,名声显赫,但在为孙权谋划荆州之时,在巴丘突然病逝;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鲁肃,是联刘抗曹的最早提出者、著名的“榻下论”也是东吴发展的蓝图,在荆州问题上鲁肃费劲了头脑,可能用脑过度不久之后就离世了;最后说说吕蒙,吕蒙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开始崭露头角,通过发动“白衣渡江”开始声名显赫,可是也是没过多久就离世。

作为东吴第四任都督的陆逊活得相对比较久一点,陆逊在铲除关羽之时,作为一名书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陆逊脆弱的表象迷惑了关羽,致使关羽心中丝毫看不起陆逊,最终被东吴所杀。在夷陵之战中大放光彩,面对老辣的对手刘备,陆逊丝毫不怯,反倒打得刘备落荒而逃。此时的陆逊大概有四十岁,这在前三任的大都督来说,已经算高寿了,但这仍不是陆逊生命的终点。

在取得这些丰功伟绩之后,以陆逊的功劳肯定为得到高官厚禄,陆逊也可以得以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也是其他三位都督所不具备的因素,命太短。但陆逊的身份又不能发展得太大,要不然会引起孙权的疑心,因此陆逊是东吴四大家族中的陆氏,陆氏本身在东吴的势力不小,现陆逊又位极人臣,树大招风!东汉末年,三国之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士族阶级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因此孙权、陆逊看着是一对和睦的君臣,实则矛盾非常的深。

孙权为何非得杀陆逊

孙权到了晚年之后,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不少的争夺。当时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之间的争夺不休,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当时位极人臣的陆逊,自然而然地受到两方势力的拉拢,陆逊深知若自己卷入其中,必定会受到孙权更加的不满,因此陆逊选择了中立,意思我谁也不支持。《三国志》记载:

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

虽然陆逊选择独善其身,但有些事情也是身不由己的。孙权和自己的儿子孙和关系恶化以后,孙和就派人监听孙权所做出的一些政治决策,某次孙和地役使在孙权的床底下听到,孙权有废孙和立孙霸的念头。役使赶紧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孙和,孙和赶紧面见了陆胤,陆胤此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此人是谁,但此人也是陆氏家族的一员。陆胤把此事告知了陆逊,陆逊一听当即去劝谏孙权,因为陆逊认为不能废长立幼,要遵从庶出嫡出的原则。由于陆逊三番两次的劝谏,引起了孙权的怀疑。《三国志》记载:

及太子有不安之仪,逊上疏陈:"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

陆逊此举让孙权怀疑自己所做出的决策已被泄露,那么不管是陆逊参与了派系之争,还是有人泄密。陆逊必然参与其中,这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因为陆逊的地位太高了,陆家又是东吴的大家族,牵扯的利益太多了,因杨竺提供了陆逊二十条罪证,陆逊愤恨不满而卒。

综上所述,孙权虽然没有直接杀陆逊,但也是被逼死的。因为陆逊在东吴的地位及背后家族的势力太过庞大,而孙权又误以为陆逊参与了派系之争,这是令孙权所不能容忍的。因为本身这对君臣之间,天然之间就存在一定的隔阂,“废太子”之事一出,孙权就不会再容忍陆逊,可惜孙权不知陆逊根本没有参与派系之争,只是纯粹为了东吴而考虑,只能说“君不懂臣,臣也不懂君”,出发点都好,但是造成的代价有点大了。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1 阅读:1174
评论列表
  • 2022-02-11 20:13

    孙权干掉陆逊?与其说孙权害死陆逊,还不如说是孙和害死陆逊的,孙和找人在床底下监听孙权的谈话,知道孙权有立孙霸当太子的意图,找陆逊帮忙求情但是没告诉陆逊这消息的来源是怎么回事,陆逊一去说,孙权能不气吗,自己在房间跟亲信商谈的事情陆逊第二天就知道了,这陆逊想逆天啊,已经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又是江东大族,现在自己一点隐私都没,换谁谁不气,孙权已经算脾气好的了,只是骂陆逊,陆逊死也是因为抗压能力差,自己气死自己,换脾气暴躁的陆逊坟头草早几米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