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废帝、弑帝行为,虽然替自己建立了凌驾于皇权的无上权威,但是也同时将自己陷入了群起而攻的困境。函谷关以东,由袁绍、袁术两兄弟为首的关东联盟,聚集了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以及当时弃官逃亡的曹操,各拥兵数万,推袁绍为盟主,进行讨董行动。
在《三国演义》中,将这段历史加以创作,不但讨董诸侯从十一人增加到了十八人,并且为了突显吕布的勇猛以及桃园三兄弟的忠义,更杜撰了“温酒斩华雄”与“三英战吕布”的桥段。事实上,《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十八路诸侯中,孔融因为青州一带的黄巾军而自顾不暇;公孙瓒基本上是受刘虞所统辖,未加入关东讨董联盟;马腾与韩遂本来就依附董卓,后来才与董卓闹翻;而陶谦等人则是心怀观望,并未表态;至于刘备则是在这段时间里认识了一生的宿敌——曹操。刘备首先与曹操一同到沛国招募义军讨伐董卓,但是却连参战的机会都没有,就被黄巾军击溃而投奔公孙瓒。袁绍、袁术两兄弟虽然高举勤王义旗,但是关东讨董联盟却是犹如一盘散沙,各州牧仿佛只是在做军力展现,真正投入战争的唯有孙坚与曹操两人,其中又以孙坚的表现最为突出。整场大战主要是孙坚一个人在面对董卓,而战场则是在阳人到大谷这一带。除了孙坚在阳人一带与董卓对峙外,河内太守王匡也“遣泰山兵屯河阳津”牵制着董卓军。至于袁绍则是屯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枣,袁术屯兵南阳,孔伷屯兵颖川,韩馥在邺。虽然关东联盟声势浩大,却因担心董卓兵力强大,袁绍等人都不敢有所行动。当时袁术以表奏孙坚为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为交换条件,命孙坚为讨袁先锋,自鲁阳城出发。董卓则派遣步骑数万人与孙坚对峙,其中董卓部分的轻骑先到鲁阳城,这时孙坚大军已屯驻在鲁阳城外。接获战报后,孙坚神态自若,只命令“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等到董卓军队越来越多,孙坚才慢慢将军队导引入鲁阳城。入城后,孙坚对左右解释刚才的状况,“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借,诸君不得入耳”。军人也是人,也会怕死的。在混乱中,往往因为逃命导致部队间互相践踏而使伤害扩大。孙坚正是因为如此才故作镇定,由此可知孙坚不但胆大,更懂得用兵之术。孙坚治军甚严,董卓不敢攻城,率领大军撤退,孙坚便趁机移屯梁东,结果却在部队移动的时候遭到董卓大军的包围,孙坚与数十骑突围而出。由于孙坚一向头戴红色的头盔,为了突围,孙坚将自己的头盔交给亲信祖茂,董卓大军误以为祖茂为孙坚,因此被祖茂引开,可见当时情况的惊险。孙坚在逃过一劫之后,马上整理军队,重新与董卓军会战于阳人一带,大破董卓军,并且斩下提督华雄之首。由于孙坚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有人离间袁术与孙坚之间的关系,袁术听信谗言竟然不发粮草,孙坚为保大军粮食供应,一夜狂奔百余里,自阳人直奔鲁阳,要求袁术发放粮草。当年董卓随张奂平定并州时,就已经认识了孙坚,当时孙坚也是张奂手下的一员大将。有了这层交情,加上忌惮孙坚勇猛,因此董卓派遣将军李傕等面见孙坚表达有意和亲,并且许诺任由孙坚安排家族子弟选择州郡担任刺史、郡守,结果却遭到孙坚严词拒绝。事实上,当初在平定并州时期,孙坚就认为董卓为人反复,将来必定会造反,因此建议张奂杀掉董卓。张奂基于爱才,认为董卓熟悉羌族事务,是一名人才而不愿动手。董卓不知道自己曾经差点死在孙坚之手,否则也不会异想天开地以为可以拢络孙坚。孙坚进军到离洛阳约九十里的大谷一带,董卓为避其锋芒,便“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董卓盗掘帝陵,挟持皇帝与文武百官迁都到长安,同时为了削减盟军的力量,不惜采取焦土战术焚烧洛阳。孙坚不费一兵一卒进入洛阳后,马上修缮皇陵,将董卓所挖掘的陵墓尽皆填平后才引军返回鲁阳。得知董卓撤离洛阳后,曹操立刻建议关东联盟率军追击。不想只有陈留太守张邈派遣部将卫兹协助曹操追击,其余州牧则按兵不动。最后曹操在酸枣遭到徐荣的袭击而败北,闹得沸沸扬扬的勤王大戏,就到此落幕结束。结束了讨董闹剧的关东联盟,不久袁绍与袁术两兄弟便开始失和,导致一连串的内讧,原本成为箭靶的董卓此时却安稳地待在长安,坐看关东联盟自乱阵脚。当初袁术以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为交换条件,诱使孙坚参战。但是孙坚与董卓于阳人一带大战后,回军鲁阳城屯兵,并没有回到豫州。袁绍见豫州空虚,有意夺取豫州以扩充势力,便命令周昕攻占豫州,孙坚为此曾失望地大叹:“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袁术则认为袁绍此举分明是插足自己的势力范围,让自己无法对孙坚有所交代,因而埋下了两袁兄弟失和的种子。对关东联盟而言,汉献帝的即位是董卓所扶持,既然关东联盟打着反董的旗号,对于董卓所拥立的汉献帝自然也应该被打入“反贼集团”的成员中,否则关东联盟师出无名。况且,董卓若是凭借着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反而进退失据,所以汉献帝是一定不能支持的。既然不能支持汉献帝,那么袁绍就必须推举出一个足以号召天下的人物。原本的少帝刘辩是最佳人选,可惜早被董卓所害,于是袁绍就将脑筋动到了刘虞的身上,搞出来天降祥瑞那一套。不过袁绍此举除了遭到了曹操的反对外,刘虞本人更是严正拒绝。后来韩馥退而求其次,改请刘虞暂时担任尚书令,成为关东联盟的领袖。不料刘虞大怒之下,斩杀韩馥派来的使者。说起韩馥,算是三国群雄中最窝囊的一个了。身为冀州牧,韩馥论官阶与袁绍的渤海太守平行,论权力却高于渤海太守,却什么事情都听袁绍的指挥。袁绍虽然为渤海太守,但是渤海郡地处冀州境内,地狭民贫,无法供应袁绍大军充足军粮,往往需要仰赖冀州牧韩馥的支援,但是因为袁绍家世显赫,许多人因而前往投靠袁绍。见袁绍势力日渐壮大,韩馥开始担心袁绍染指冀州,所以动辄缩减对袁绍支援的军粮,两人的合作出现隔阂。后来,袁绍假传公孙瓒密谋夺取冀州的消息,韩馥受骗将冀州牧竟然拱手让给袁绍。韩馥双手将冀州送给袁绍后,又怕袁绍对自己不利,整天提心吊胆,就找了个理由跑去投靠张邈。后来袁绍派遣使者前往与张邈通好,韩馥在席间看到袁绍的使者与张邈在讲悄悄话,心里一害怕,居然就跑到厕所自杀。另外一方面,公孙瓒因为自己曾经在袁术向刘虞求助时,建议刘虞不要派兵支援袁术,担心会遭到袁术报复,于是便派遣弟弟公孙越南下与袁术示好。袁绍成功骗取冀州后,袁术认为豫州有机可趁,联合公孙瓒攻打周昕,打算夺回豫州。不料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却被袁绍军队的流矢所射杀,公孙瓒因此迁怒袁绍,加上不满自己在冀州事件上被袁绍所利用,决定与袁绍翻脸。自己率领幽州军团企图南下与袁绍争夺冀州,投靠公孙瓒的刘备则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另外率领一支军队守平原县,与青州刺史田楷于山东一带牵制袁绍后方。袁术为了能够与袁绍抗衡,便和公孙瓒合作,企图南北夹击袁绍。袁绍不甘示弱,与刘表联合,以刘表在荆州的军力牵制袁术。袁术为了击败刘表,则命孙坚攻打荆州,围困襄阳。刘表计划由黄祖夜袭孙坚,自己则从襄阳城中率军夹击。然而孙坚抢先攻击黄祖,黄祖大败躲入岘山之中。孙坚趁胜追击,却被黄祖部将于竹林中射杀而死。关东联盟的讨董行动,可说是东汉末年州牧割据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州牧虽然因为平定黄巾军而掌握兵权,但是仍然受汉政府节制,但是董卓迁都长安之后,虽然获得喘息的机会,同时也等于放弃了函谷关以东的控制力。自此以后,各地州牧拥兵自重,自成一格,名义上虽然是州牧,实际上却是父传子,兄传弟的封建局面,地方州郡的统治权,成了私相授受的物品,东汉王朝至此步入了分崩离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