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人打游击战有多强?苏联德国都打,连苏军一代名将都被打死

史先生 2022-02-26 17:41:00

二战东线战场的主角是苏联和德国,双方在绵延千里的战线上激战不休,流血不止。除了两位主角之外,在战线后方还活跃着不少配角,比如苏军组织的游击队和与德军合作的各路伪军,其中一支武装特别奇葩,不仅反抗德军,也对抗苏军,甚至连已经亡国的波兰也是它的斗争对象,这就是由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建立的准军事武装乌克兰反抗军。

这支部队虽然装备简陋,实力也不算强,却给苏德双方都制造了不少麻烦,而他们最出名的“战绩”就是让苏军名将,杰出的坦克部队指挥官尼古拉·瓦图京大将死于非命。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两位领导人米里尼克(左)和班杰拉(右)。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是1929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右翼极端政治组织,其宗旨是谋求乌克兰的独立,初期主要在波兰境内的东加利西亚,因为多采取激进手段示威,频频制造恐怖事件而受到波兰政府的镇压,后世多将其视为法西斯组织。

1940年,该组织发生分裂,形成以安德烈·米里尼克为首的温和派和以斯捷潘·班杰拉为首的激进派,两派都与纳粹德国存在联系。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激进派就派出人员潜入苏联占领下的前波兰领土,策划暴动而未能成功。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后,班杰拉于6月30日在受到德军围攻的利沃夫发表《乌克兰独立宣言》,但随即被德军逮捕,并加以软禁。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旗帜,也是乌克兰反抗军的军旗。

相比激进派的冒进,温和派的计划更为周密和隐蔽,派出约4000名成员组成三个军事小组,跟随德军的脚步潜入乌克兰境内,在各地建立地下武装,其中规模最大的北方小组以基辅为主要活动区域,规模次之的中心小组前往哈尔科夫,最小的南方小组以敖德萨为根据地。这些小组化整为零,以7~10人的小队展开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温和派的行动并未通知德国或得到德国方面的授权,因为德国虽然支持乌克兰人的民族主义立场,但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主义活动,因此在潜入过程中有部分成员被德军或苏军俘获、杀死,但余下的人成功抵达目的地并着手发展抵抗组织。

■一队乌克兰反抗军成员的合影,他们武器和服装五花八门。

不过,在创建武装力量方面,激进派要更为积极主动,在1941年8月建议德国方面组建一支乌克兰军协助德军作战,作为回报德国要承诺战后支持乌克兰独立,这样的条件自然被德国人拒绝,德国当局下令对其进行清算。

1942年初,激进派调整策略,转入地下,尽量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而将苏联作为主要敌人,加速建立武装组织,于1942年10月14日正式建立了乌克兰反抗军,以班杰拉为政治领袖,在德国占领下的乌克兰各地展开活动,其主要作战对象是苏军游击队,但在1943年2月后也同德军作战。

■1944年某处据点内的乌克兰反抗军士兵,可见其掺杂使用德式和苏式制服、装备和武器的情况。

乌克兰反抗军建立了一套复杂的指挥体系,并与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的行政机构多有重叠,1943年底成立了军事总部,下辖三个地区司令部,分别为北区(沃里尼亚、基辅)、西区(加利西亚)和南区(敖德萨、日托米尔和赫梅利尼茨基),每个地区又划分出不同军区和战术区。反抗军最大作战单位是营,有500~700人,最小作战单位是班,有8~10人,通常以连为单位活动,必要时可以集中3~4个连组成营,发起大规模袭击。

反抗军本来还有建立东区司令部的计划,但未能实现。反抗军的成员多数来自德国在占领区组建的乌克兰辅助警察,根据德国情报部门估计,反抗军在1943年11月达到20000人的规模,到1944年夏季约有30000人,也有资料显示最多时达20万人!

■乌克兰反抗军成员的合影,混合使用德制和苏制武器。

像大多数游击队一样,乌克兰反抗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来自战场收集或缴获,也有少量私下购买的,以苏制轻武器为主,也有少数德制武器,在1944年与德军达成合作关系后,德军将缴获的苏军武器直接武装反抗军。

除了轻武器,乌克兰反抗军也装备5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也有少量45毫米和76.2毫米火炮,甚至在某些战斗中动用过坦克。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联内务部报告称从反抗军手中收缴了45门火炮和423门迫击炮。

■乌克兰反抗军的衔级标志。

乌克兰反抗军成员的服装杂乱不堪,有德军制服,也有苏军制服,或者仆从国军服,还有自制服装,主要的身份识别标志是带有乌克兰三叉戟图案的帽徽,此类帽徽也多为自制。1944年1月27日,乌克兰反抗军开始使用统一的衔级徽标,各级成员佩戴相应的领章和臂章加以区分,不过由于其分散游击的性质,徽标的实际使用范围很有限。

■遭遇乌克兰反抗军袭击身亡的瓦图京大将。

尽管乌克兰反抗军对外强调其反纳粹德国的立场,但在战争中他们与德军的勾结远多于对抗,其很多成员本来就是德国扶持的乌克兰辅助警察,还有部分人员在1943年加入了党卫军第14“加利西亚”师。相比德国人,乌克兰反抗军对苏联和波兰的态度则是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被苏联游击队视为除德军之外最为穷凶极恶的敌人,特别在战争后期,乌克兰反抗军直接沦为德军的帮凶,不断对苏军进行袭扰,还意外地抓住了一个大人物。1944年2月29日夜间,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大将在转移途中因为能见度差,与警卫部队失去联系,在一处岔路与乌克兰反抗军遭遇,在交火中瓦图京腿部中弹,随后被送往基辅治疗。

由于前线医疗条件较差,瓦图京的伤势恶化,严重感染,即便进行了截肢手术,仍于4月15日去世。此外,乌克兰反抗军还坚持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加利西亚地区对波兰人实施种族清洗,制造了多起屠杀事件,造成10万波兰人丧生。

■被乌克兰反抗军屠杀的波兰民众。

二战后期,苏军收复乌克兰全境,并向波兰进军,苏联内务部安全部队开始对乌克兰反抗军实施清剿,这项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后。

转入地下的乌克兰反抗军在乌克兰、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展开游击战,四处袭击军政目标,在1947年3月伏击并射杀了时任波兰国防部副部长的波兰裔苏军将领卡罗尔·希维尔切夫斯基,促使苏、波、捷三方在1948年展开联合围剿,摧毁了反抗军的据点。乌克兰反抗军于1949年正式解散,但其残余力量依然活动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47年,与苏军作战的乌克兰反抗军成员在罗夫诺附近拍摄的照片。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乌克兰反抗军都被认为是纳粹的帮凶而遭到世人唾弃。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终于获得独立,而亲西方政客掌权后开始积极向西方靠拢,否定二战历史,煽动民族主义和仇俄情绪,尤其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更趋强烈,在这一背景下乌克兰反抗军从历史的尘埃中秽土转生,重新粉墨登场,成为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彰显反俄立场,讨好西方的重要图腾。

■在乌克兰反俄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前乌克兰反抗军成员手持MP40冲锋枪参加游行,他们被视为“反俄斗士”。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