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模特叶凯薇自曝被AI换脸制作淫秽视频传播警方:确系拼凑伪造

暖阳没有人设 2025-03-13 16:24:39

一则“知名模特叶凯薇被AI换脸制作淫秽视频”的新闻冲上热搜。上海警方证实,网传视频确系拼凑伪造,但这场“数字凌辱”已对当事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事件背后,AI技术的滥用正将普通人推向深渊,而法律与道德的防线却显得苍白无力。

2024年11月,叶凯薇发现自己的脸被嫁接至淫秽视频中,并通过同行、摄影师群体扩散。污秽的谣言伴随合成视频疯传,甚至有人用“高清人脸数据”二次加工牟利。尽管她迅速报警并提交鉴定报告(显示视频系技术合成),但这场闹剧直到2025年才因舆论发酵进入公众视野。讽刺的是,叶凯薇的遭遇并非孤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AI换脸相关犯罪案件激增230%,受害者从明星、网红蔓延至普通女性。

“AI换脸的本质是人格权绞杀。”律师罗平指出,此类技术至少涉及肖像权、隐私权、著作权等5大法律禁区,但现行《民法典》对“深度伪造”的追责仍模糊不清。例如,视频素材若来自公开影视作品,版权归属如何界定?传播者若声称“仅供娱乐”,能否规避刑责?更严峻的是,技术门槛的降低让犯罪成本趋近于零:一款开源AI工具+10分钟教程,普通人即可完成换脸操作。

“技术本身无罪,但人性之恶总会找到漏洞。”安徽大学副教授王云飞直言,AI换脸滥用的根源在于社会对“数字人格”的漠视。当网友戏谑转发“明星恶搞视频”、平台纵容未标注的AI内容传播时,无形中助长了黑产链条。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交平台上的高清自拍、短视频正成为犯罪分子的“人脸数据库”——你的每一次分享,都可能成为未来被“换脸”的伏笔。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有委员提案将AI伦理纳入法律框架,要求生成式AI不得输出违背道德的内容。但法律完善需要时间,普通人该如何自保?罗平律师建议:减少公开高清人脸信息、定期以“AI检测工具”筛查网络痕迹。更深层的解法或许在于公众意识的觉醒——当我们不再以猎奇心态围观“换脸视频”,犯罪者的市场自然消亡。

叶凯薇的遭遇撕开了AI时代的残酷真相: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超社会规则的构建能力。或许正如网友所言:“今天放任AI换脸践踏他人尊严,明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数字难民’。”在立法提速的同时,唯有重塑对技术的敬畏之心,才能避免这场“赛博狂欢”演变为全民灾难。

0 阅读:0

暖阳没有人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