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居正的下场,那可谓是一个惨。俗话说:“人走茶凉”,张居正去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抄家行动就接踵而至。
这一次的抄家行动目标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人,毕竟张居正改革变法得罪的官僚数不胜数。倘若不是他的长子张敬修通过自尽引起朝廷的重视,说不定张家就得绝种。
而张居正本人呢?明明已经入土为安,但有个别好事分子还嚷嚷着要把他挖出来。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居正都已经落马,冯保能够逃得了吗?逃不了,而且清算他的时间比张居正还要前。
万历十年,一道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的奏折送到万历的桌案前,而随后万历直接下达了一道命令,将冯保发配往南京,而财产呢?则全部留在京城,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抄家。
要知道,冯保可是陪伴万历长大太监,要不然万历也不会一口一个大伴的叫着。
但为什么万历十一年才抄张居正的家,万历十年就对冯保下手,因为他对冯保的仇恨不下于张居正。
只要熟悉明史,又或者对明史感兴趣,那么是一定知道张居正的存在,毕竟明朝的首辅用两只手去数都数不完,但是张居正却仅仅只有一个。
因为他是明朝唯一一个敢于改革变法的首辅,像他这种类型的官员,别说放在明朝,就算是放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那也是屈指可数。
由于张居正太过于光辉,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而忘记了如果没有一个太监的支持,那么是肯定没有他张居正。
这个太监是谁呢?就是冯保。
冯保出现在皇宫里的时间是在嘉靖一朝,而他的升官速度相当的恐怖,恐怖到了什么程度呢?有的太监活了一辈子也就是个打杂的,但是他呢?嘉靖一朝还没有结束,就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虽然在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不下于五个,但是地位却是相当的尊崇。
因为太监总共分为二十四个衙门,而司礼监就是这二十四个衙门之首,这什么呢?因为第一、司礼监能够批阅奏折;第二、负责管理所有的太监。面对司礼监,你不服都不行。
而到隆庆元年,冯保不但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还是东厂提督太监。
要知道,太监分为三大王者,第一大王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第二大王者是东厂提督太监,第三大王者是南京镇守太监。
此时的冯保已经是第二大王者,但是他想当第一大王者,恰好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位置空了出来,因为工作上出现了错误。
如果按照以往的规定,坐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一把交椅的一定是冯保,毕竟没有了老大,肯定是老二坐上老大这个位置。
但是却偏偏出现了意外,坐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位置的是一个与司礼监完全不相干的太监,这个太监就是御用监太监陈洪,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一个管仓库的。
司礼监这么重要的部门,怎么可能会交给一个管仓库的呢?因为内阁首辅高拱从中作梗。
冯保为什么能够升的这么快呢?因为他不同于其他的太监。
其他的太监有一部分连字都认不全,有一部分顶多也就是能够将字认全,能够精通经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屈指可数,冯保就是其中的一个。
“冯号双林,笃好琴书,雅歌投壶,有儒者风。”——《酌中志》
倘若他不入宫当太监的话,说不定也是一个秀才。正是因为他太过于优秀,才遭到高拱的打压。
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不都是旗鼓相当的状态吗?他高拱作为文官集团的老大是怎么插手宦官集团的事情的呢?因为隆庆是他的学生。
他曾经还想借助这一层关系将司礼监的权力划到内阁,但是隆庆可不傻,要是将司礼监的权力划到内阁的话,那还要皇帝干嘛?
因此,死活不肯答应。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掌控司礼监,怎么掌控司礼监呢?尽量找弱智的太监顶上去,陈洪就是这个弱智的太监。
不过由于太过于弱智,重蹈前任的覆辙,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下台,而机会有没有轮到冯保呢?没有,下一个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是膳食监太监孟冲。
相信听名字就知道孟冲管的是什么,管的是伙食。孟冲的工作效率虽然与陈洪不分上下,但是他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时间却能够持续到隆庆驾崩,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懂得如何讨好隆庆。虽然他是太监,但是对于云雨之事也颇有研究,还收集各种关于春宫图之类的作品送给隆庆,对于一个这么贴心的太监,隆庆怎么可能舍得开除?
而此时的冯保呢?只能在家里痛骂高拱,毕竟人家一手把持着内阁,一手把持着司礼监,要是撕破脸的话,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难道就将这个哑巴亏白白的吃下去吗?肯定不能,如果能的话,他就不会是冯保。
自从意识到高拱是个拦路虎开始,冯保就在暗地里寻找政治同盟,以求有一天扳倒高拱,而这个政治同盟就是张居正。
“耻居拱下,阴与保结为生死交,方思所以倾拱。”——《定陵注略》
当时的张居正是内阁次辅,看起来在内阁里地位挺高的,但实际上也算不上多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内阁总共才三个人,第一个是高拱,第三个是高仪。
内阁的正常编制不是四个至六个之间吗?为什么会出现三个的情况呢?因为其他的都被高拱排挤出了内阁。
高拱排挤一个人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利用言官将你从小到大做过的坏事全部搬出来说一遍。如果说是属实还好,而其中有一部分都是捕风捉影。
就比如,你走在路边看了一眼路边摊的包子,而包子旁边恰好站着一个妇女,他就说你调戏良家妇女。
就他这种做法,只要是个官员都承受不住,毕竟人是要脸面的。
既然如此,张居正、高仪为什么会留在内阁呢?
张居正留在内阁,是因为张居正的能力不亚于他高拱,“隆庆中兴”就是他们两个人共同开创。
而高仪留在内阁则是因为内阁的人数太少,恐怕会被别人说专权,因此将高仪拉进来充数。毕竟高仪就是一个老熟人,一不贪污,二不受贿,连房子都买不起,在朋友家住了一辈子。
张居正有他的理想要去实现,但是高拱在位期间却从未有过主动退休的打算,而当时的高拱也就是六十出头,谁知道他牛年马月才去世?
况且,张居正现在能留在内阁,是因为高拱觉得他还行,要是哪一天高拱也看不惯他的话,那么他也得步入内阁那些前辈的后尘。
虽然他有冯保这个政治同盟,但斗倒高拱是不可能的。皇帝是人家的,司礼监是人家的,内阁是人家的,你说从哪方面出手?只能通过熬,而这一熬,机会就来临。
隆庆六年,隆庆驾崩,年仅十岁的万历继位,而冯保则一跃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他利用了隆庆遗诏。
反正隆庆已经驾崩,他说是隆庆说的,那就是隆庆说的。
难不成万历就不反驳他吗?要知道,冯保在被打压的这段日子里,可一直都没有闲着,天天都在万历以及万历生母李贵妃的面前转悠,只要他们提出什么,尽量都会去满足。
试想一下,对于冯保这么一个好人,万历有质疑的可能性吗?
而这时的高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还自以为是的在内阁说了一句:“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大明天下不还是得靠他高阁老。
他不知道的是,他将因为这句话倒台,因为当时内阁还有张居正的存在。
张居正将这句话改动了一下,叫冯保说给万历母子听,仅仅只一天的时间,高拱就被赶出京城。
张居正怎么改的呢?他将“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改成“十岁孩童,如何当天子”。
冯保原本就对高拱恨之入骨,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还不断的在旁边说高拱要拥立藩王继位,明摆着就是欺负孤儿寡母。
高拱被开除,张居正自然上位,宦海沉浮数十年的张居正终于得以实现他的抱负。
而张居正颁布的三大改革变法,第一、清丈田亩,第二、考成法,第三、一条鞭法,都触及到官僚集团的利益,特别是类似于现如今考勤制度的考成法。
原本官员们都过惯了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反正天高皇帝远,但随着考成法一到,谁的神经都得紧绷起来,因为一旦有一件事情不做成的话,那么不但你自己要倒霉,你的上级、下级也要跟着你一起倒霉,轻则罚俸,重则开除。
但为什么还是能够推行下去呢?因为谁都不敢反抗皇帝,而这个皇帝就是冯保。
由于万历年仅十岁,处理朝政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张居正上去的奏折,负责处理的都是冯保,而冯保跟张居正又是同盟关系,张居正提上来的奏折,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当时的大明天下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天下。
有的人或许好奇,历任的首辅都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合不来,毕竟一个外相,一个内相,谁都不服谁,为什么到了张居正这里那一套就不管用了呢?
因为冯保的习性更像一个读书人,自然与张居正合得来,正所谓天下为先。
万历二年,张居正抓到一只白色的燕子,而燕子普遍都是黑色,因此他想利用这只白色的燕子讨万历的欢心。
结果呢?冯保对他说,万历现在还年幼,倘若用这些稀奇古怪之物引起他的好玩之心的话,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一个太监能有这种觉悟,试问一下,明朝有几个?而万历清算冯保,就是与这有关。
别的权监都是能讨好皇帝就讨好皇帝,毕竟皇帝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随着冯保的得势,竟然管理起了皇帝。
因为他与张居正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万历培养成千古一帝。
倘若不是有这种目标的话,也不会将万历做的那些荒唐事一件一件的报告给李太后,就比如斗蛐蛐之类的。
“神庙左右内臣如孙海、客用之流,日以狗马拳棍导神庙以武,冯则凡事导引以文,蒙养之绩,在冯为多。”——《酌中志》
万历好不容易写了一副好字送给他,他非但不谢恩还进行嘲讽,说当年宋徽宗的字不是一般的好,结果呢?成了俘虏。
可想而知,这对于万历而言就是一泼冷水,当时张居正也在场,不过意见与冯保一致。
因为在他们看来,万历作为皇帝,就不应该把心思放在书法上面,而是应当把心思放在治国上面。毕竟书法写得再好,能治国吗?
要说最过分的还是万历八年的那一次。
这一年,万历喝醉了酒,命令太监给他唱一首歌,但是太监由于紧张,根本开不了口,万历呢?直接一剑砍下去,不过砍的不是太监的人,而是太监的头发,正所谓以发代首。
而后来呢?整整被李太后罚跪了六个小时,将此事报告给李太后的就是冯保。
要知道,当时的万历已经十八岁,就算是放在现如今也已经是能够喝酒的年纪,更何况李太后还威胁他,要把他废掉,立他的弟弟潞王为皇帝,吓得他痛哭流涕。
虽然他的酒风不好,但这种结果也太过于严重。
正是因为冯保的所作所为,万历一听到冯保来了,当即叫:“大伴来了,赶紧坐好”。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讨厌打小报告的人,万历也一样,当年还没有掌握大权,自然不好和你冯保翻脸,但是现如今掌握了大权,那不得好好的整你一顿,将怨气全部发泄光。
张居正也好,冯保也好,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尽心尽力培养起来的万历,竟然视自己为仇敌,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自己开刀。
而自己多年以来付出的心血也付之东流,原本想象中的千古一帝变成将近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还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说:“明朝不是亡在崇祯的手上,是亡在万历的手上”。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是不假,但是人的本性更加重要过教育。要不然为什么有的人明明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却能够吊打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就比如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