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四十年从辉煌到落寞,不是演员演的不好了,而是观众变了

喷泉涌说书馆 2024-11-07 02:20:36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还记得那个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只需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能逗得观众笑到肚子疼的年代吗?

从1983年春晚小品的诞生,到2013年"小品之王"赵本山的告别,四十年间这个曾经的"专业带笑"栏目经历了怎样的起落?

当年能让全家乐不可支的包袱,为什么现在却难以勾起观众的嘴角?

也许不是小品变了,而是我们内心的那份纯真不见了。

说起春晚小品的"元年",那可真是个传奇的故事。

谁能想到这个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节目形式,竟是从北京燕京饭店一间普普通通的302房间里"蹦"出来的。

1983年1月12日那天,马季、王景愚等艺术家们头脑一热,就这么拍板定下了让王景愚上台"表演"的决定。

王景愚可是个妙人,年轻时在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了青年艺术剧院,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连肉都吃不起。

后来好不容易去广州演出,终于能美美地享受一顿罐焖鸡了,结果那鸡肉居然没炖熟,硬得跟橡皮似的,这段尴尬经历竟成就了他的表演灵感。

就这样春晚小品的开山之作《吃鸡》诞生了,就一个空盘子硬是被他演绎得惟妙惟肖,把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要说小品界真正的"顶流",那必须得是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

他们俩在1984年整了个《吃面》的节目,一炮而红直接开启了他们称霸春晚11年的辉煌之路。

最绝的是1990年那次表演《主角与配角》,朱时茂的手枪皮带扣突然崩了,这个意外愣是被他俩临场发挥成了爆笑场景。

看看人家这临场应变能力,简直就是段子手界的教科书级表演,这就是实力呀!

那会儿的赵丽蓉、宋丹丹、巩汉林、黄宏、郭达,都是实打实的演技派,没啥精湛的道具,就靠一张嘴和浑身的演技,就能让全国人民笑得停不下来。

这些老艺术家们可太厉害了,演的都是市井小事,但每个包袱都扎实,每个笑点都戳中人心,属于是实力派中的实力派了。

当时的小品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舞台,不需要华丽的道具,就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就能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演绎得淋漓尽致。

就在陈佩斯因为一场版权官司黯然离场的1999年,谁也没想到这一年会成为春晚小品新的分水岭。

话说这事还挺戏剧性的,陈佩斯发现自己当年的小品被人拿去卖光碟了,一查还是央视的亲儿子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干的。

这事闹得那叫一个沸沸扬扬,最后虽然赢了30多万赔偿,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春晚的舞台。

而此时另一位"东北喜剧之王"正悄悄崛起,他就是后来被称为"小品之王"的赵本山。

其实赵本山早在1990年就开始登上春晚舞台了,但真正让他封神的时刻是在1999年。

这哥们儿可太会来事了,不仅自己演技在线,还特别会搭班子、带团队。

宋丹丹、范伟、高秀敏这些搭档,哪个不是实力派?配合起来简直就是绝了。

更厉害的是他还有个秘密武器,就是他那位金牌编剧何庆奎,这位可是高秀敏的老公。

《卖拐》、《卖车》这些经典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每个台词都戳中笑点,简直神了。

2003年赵本山玩了一手漂亮的商业牌,直接创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后来改名叫本山传媒。

这波操作属实是高,把小品玩出了"商业帝国"的感觉。

再后来他还搞了个《本山带你上春晚》的节目,简直就是个造星工厂。

2009年最牛的就是小沈阳那个《不差钱》了,一夜爆红不说据说这一个节目就给本山传媒带来了好几个亿的收益。

别说这商业头脑确实绝了,把传统小品玩出了新高度,硬是让东北二人转成了全国现象级的IP。

这些节目里的经典台词到现在都被人津津乐道:"感情深,一口闷"、"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还说得特别有道理"。

赵本山确实是个人才,不仅自己演得好,还特别会提携新人,简直就是喜剧界的伯乐。

后来他不仅自己上春晚,还把自己的徒弟们都带上了春晚舞台,属实是开创了一个小品界的"本山时代"。

2013年当赵本山宣布退出春晚舞台的消息传出时,不少人都惊呆了。

但仔细想想这位"小品之王"的选择还挺明智的,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总得给年轻人腾位置。

虽然退居幕后了,但赵本山可没闲着,转身就当起了"伯乐"。

2014年他就指点了沈腾和马丽的《扶不扶》,这部作品真的是新老结合的典范。

说实话赵本山的指导真有一手,比如他建议删掉原本那些科幻元素,加入交警角色让整个故事更接地气。

就连台词都给改得特别走心,把原本大妈说的"你这小伙子怎么回事啊,瞅你把大妈给撞的",改成了"您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呢"。

这一改不要太高明,直接就把人物性格给立起来了。

但是吧即便有这么多大佬保驾护航,小品的发展还是遇到了瓶颈。

你看小沈阳当年《不差钱》多火啊,结果2021年拍电影版就没火起来。

就连2024年春晚最受关注的《马上到》,虽然请来了王宝强这样的实力派,但观众的反应还是平平。

现在的小品是越来越像舞台剧了,道具华丽得不得了,舞美也是一个比一个炫。

可奇怪的是越是这样,观众的笑声反而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的观众笑点太高了,被短视频惯坏了。

也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谁还有心思慢慢品味包袱啊。

但说实话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创作思路的固化。

你看现在的小品,开头一定要搞笑,结尾一定要催泪,这种套路用多了,观众能不腻吗?

当我们回望这四十年的春晚小品历程,恍然发现变的不只是舞台上的表演形式。

那个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为一个简单包袱笑得前仰后合的年代,正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记忆。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爸妈会对着一个简单的"吃面"小品笑得那么开心。

但这真不能怪小品不好笑了,要知道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纯粹。

现在的我们生活节奏快得像打了鸡血,春节假期短短七天,光是来回奔波就耗去了大半。

别说好好欣赏春晚了,能全家安安静静吃顿团圆饭都是种奢侈。

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吧。

在这个信息爆炸、短视频横行的年代,我们的胃口被养叼了,却失去了品味简单快乐的能力。

不是小品不好笑了,而是我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

那种能让一个哽住的面条、一根炖不烂的鸡腿逗笑全家人的纯真年代,还会重来吗?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华丽的舞台,而是找回那颗能被简单快乐打动的心。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4

喷泉涌说书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