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嫁之初,盛淑兰嫁给孙秀才,在旁观人眼中是高攀。
孙秀才早早的就中了秀才,至少在当时也是轰动宥阳,所以孙秀才之母才会引以为傲,逢人便说儿子中了秀才,将来是宰相根苗。
盛家在宥阳也是有名的大户人家,所以看上了当初一穷二白的孙家,执意将盛淑兰嫁给了孙秀才,以为孙秀才读书有望,将来可以让盛家长房脸上有光,不再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盛家长房有钱,在宥阳产业不少,所以可以帮助孙家孤儿寡母在当地过上好日子,不仅给孙秀才母子置办产业,还让他衣食无忧,请人吃饭也可以不花钱,盛家会帮他结账。
明明孙秀才处处都受制于盛家,为什么对盛淑兰没有感激呢?
其一,盛淑兰嫁到孙家,本就是一场博弈。王若弗和盛淑兰的母亲是妯娌,不管是盛纮还是盛长柏,亦或是王家,每家都有读书人,别人谈起来都是书香世家。
原著当中,王若弗经常因为这个嘲笑盛淑兰的母亲,这才让盛淑兰的母亲有了将女儿嫁给读书人的打算,早早中了秀才的孙家,自然是盛家最看好的人选。
其二,盛家是做生意才发展起来的,盛家长房一直走的便是这条路,而在古代商贾之家地位最为低下,也最为人看不起。
顾廷烨的母亲就是因为是盐商之女,却嫁入侯府,所以才无故生出许多事端,更是一直被人看不起。
足以可见,读书人在古代很吃香,所以盛淑兰才会嫁入孙家,这是一场豪赌,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盛家也不会轻易罢手。
盛淑兰的母亲,更在意家族的名声和地位。
盛家在宥阳是大户,对于金钱的渴望并不像孙家那样迫切,和盛家二房,也就是盛纮比起来,盛家长房继续转型,和读书人结亲,对子孙后代都很有好处。
王若弗虽是嘲笑,但也确实说到了盛淑兰母亲的痛处,所以她才会执意把盛淑兰嫁进孙家,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盛家所有人也没有理由拒绝这样一位前途大好的女婿。
古代婚嫁之事本就是如此,虽然不是皇室公主,但嫁人也要为家族发展考虑,大多和爱情无关。所以这样看来,盛淑兰嫁给孙秀才毫无破绽,彼此各取所需,盛家也没有做错什么。
在盛淑兰嫁到孙家之后,孙秀才的真实面目暴露出来,盛家本应该快刀斩乱麻,及时脱身,但是盛家却没有,而是眼看着盛淑兰在水深火热的地方挣扎。
每每遇到事情的时候,就用田产铺面解决问题,因为孙秀才好色,盛淑兰主动给他纳了不少妾室。正是这样的退让,才让孙秀才彻底拿捏住了盛家,而盛家一直不肯撕破脸,也有自己的考量。
第一,盛淑兰之痛和盛家名声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没有人在乎盛淑兰在盛家受了什么委屈,即使在乎,但和盛家的名声比起来,并不值得说。孙秀才至少顶着一个秀才的名号,对于盛家来说,那就是有读书人的女婿。
如果和孙家撕破脸皮,盛家其他女眷的名声就难以保住,相比之下,盛淑兰的委屈便显得没有那么深重了,而盛淑兰也很懂事,一直自己忍耐,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第二,这场婚嫁本身就是一场豪赌,盛淑兰只是棋子。
盛家把盛淑兰嫁到孙家的时候,一场豪赌就开始了,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孙秀才以后真的就能高中。而迟迟没有撕破脸皮,也是觉得孙秀才还有希望,不愿意就这样放弃。
孙秀才要纳娼妓为妾,踩到了盛家的底线。
盛家长房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就吃过丈夫宠妾灭妻的亏,对于受宠的妾室尤为痛恨,而盛家更是不允许家中女眷与娼妓共侍一夫。
盛淑兰婚后一直没有怀孕,这也是孙家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好不容易有人怀了他的孩子,不管对方是娼妓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是要纳进门的。
孙秀才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娶盛淑兰是为了贪图盛家的金钱,执意要将娼妓纳进门,也是因为对方怀了自己的孩子。
盛家一直退让,所以才让孙秀才觉得这件事情也是可行的,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盛家也没有想着把盛淑兰彻底解救出来,而是绞尽脑汁的想着两全的办法,既让盛淑兰留在孙家,又可以解决孙家的燃眉之急。
盛家想到的办法就是去母留子,盛淑兰继续在孙家做主母,盛家继续供养孙家母子,而孙家还可以留住自己的后代,这样的方法在盛家看来,最好不过。
可盛家没有想到长久以来的退让已经让孙秀才不再顾忌盛家的威势,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盛家一定会妥协,所以大胆的拒绝了盛家想出来的办法。
孙秀才没有考虑到的是他多年没有进步,别人从他身上看到的希望也越来越小,当初把盛淑兰嫁给他的初衷已经没有那么坚定,若是盛家付出的代价只是金钱,那盛家也愿意维持当前的和谐。
只是孙秀才这次彻底踩了盛家的底线,权衡利弊之下,盛家最终决定反击。
原著当中,盛淑兰和孙秀才和离之后,另嫁他人,婚后不久就生了一对双胞胎。而孙秀才纳回家的妾室跟姑姑家的弟弟跑了,还拿走了他们所有的钱财。
孙秀才又娶了一个凶悍的女人,整天欺负他们母子,而孙秀才也被证明不能生育,日子过得很是凄惨,可谓是咎由自取。
在这场婚姻当中,孙秀才和盛淑兰都是盛家前进路上的试金石,只是盛家看走了眼,没有想到孙秀才的人品不佳,好在及时脱身,盛淑兰另嫁他人,才没有搭上一生。
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古代的十年寒窗苦。对于家境贫寒的人来说,想要改头换面,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管一个家族再有钱,他们都想书香世家联姻。
即使宁远侯府,顾廷烨所在的顾家也想和书香世家的门户结亲。顾廷烨一直都想找一个温柔贤惠的人,可以善待朱曼娘母子,在马球会上看见余嫣然后,便动了求娶的心思。
只是因为朱曼娘在背后捣鬼,这桩婚事最终没成,而顾廷烨也因此被他的父亲痛打,一边打一边说:“余家是书香世家,满门清贵,如果能和余家联姻,我们便能脱了兵鲁子的名声了。”
顾家已经到了侯府,还是想着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何况盛家长房这样的商贾之家呢?盛家把盛淑兰嫁给孙秀才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没有考虑对方的人品,这才有了后续的悲剧。
盛家先是没有考虑孙秀才的人品,后是一直妥协,一错再错,这才有了孙秀才的得寸进尺,但是夹在中间为难的一直都是盛淑兰。
婚姻之事,总归还是要自己算的定,就像盛明兰说的,婚姻之事,能自己做主便是极好了。
盛淑兰和孙秀才结为夫妇,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她却没有任何主见,一味的由父母做主,从未发表过任何看法和意见,这也让旁观者难以拿主意。
最终和孙秀才和离,起因也不是盛淑兰的不幸,而是孙秀才打了盛家的脸面。所以婚姻之中,到底何去何从,还是要先自己有了成算,别人才能为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