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当地时间4月16日,在经济总量全美名列前茅的加州,州长纽森干脆利落地将诉状递交到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正式指控特朗普政府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征收“非法关税”。
此举瞬间让舆论沸腾,各种猜测与解读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白宫方面却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事实:特朗普口口声声所说的“中国电话”其实并未到来。
一、加州打响第一枪,将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在美国的政治版图里,加州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作为全美人口最多、经济规模庞大的州,它经常和联邦政府在移民、环保乃至税收问题上铆上劲。
2025年4月16日加州州长纽森领衔,将特朗普政府告到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指控其在关税问题上越权行事,违背了宪法中对贸易权的规定。
针对这纸诉状,核心争议点围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展开。

加州方面认为,IEEPA的立法本意是让总统在紧急状态对外国威胁采取经济制裁等措施,却并未授权总统在没有国会明确批准下就进行大规模关税增收。
换言之,在没有充足“国家安全”理由的情况下,这样的行为涉嫌违反宪法,而且对包括加州在内的州经济造成“直接且无法弥补的损害”。
旧金山联邦法院以往也曾审理和行政权相关的争议案件。
2008年那起“Jacobsen诉Katzer案”,虽然表面看似是知识产权的开源软件纠纷,但却建立了一个重要先例:
联邦法院有权深入审查、判断行政机关是否滥用了自身权力。
如今加州再度挑起对特朗普政府的司法审查,俨然要把联邦与州之间的博弈推向新高点。

加州为何如此“冒险”?答案或许藏在该州高度依赖全球市场的经济现状里。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加州对外出口额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销往中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其中杏仁、乳制品、葡萄酒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主导地位。
尤其是杏仁,加州产量占到全球供应量的80%,对华出口更是庞大。
在特朗普政府出台一系列关税升级措施后,直接导致加州杏仁出口成本激增。
这种“农产品危机”不只是冰冷的数据,也体现到加州广大农户的切身感受上。

过去他们依赖与中国等海外市场的稳定合作,一旦关税被推高,原本供货顺畅的渠道就成了鸡肋,或是被迫转战欧洲或其他国际市场,导致运费、通关及商务谈判成本额外上升。
加之中国祭出“对等”关税后,订单急剧下降,葡萄酒出口量也出现暴跌,乳制品更是有30%的订单被取消。
多重打击之下,许多农场主发现,今年的产量再好,也难逃亏损。
科技端也并不好过。
硅谷的苹果、谷歌等企业,在供应链上与中国深度绑定,一旦关税变数出现,整个生产成本飙升,投资者信心也随之受挫。
曾在一天内,几大科技公司的市值“蒸发”超过300亿美元,这背后是对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换言之,加州两头受击:对外出口的高价值农产品被加征高关税,对内进口的工业零部件也面临成本上浮。
州长纽森在起诉中坦言:“关税让我们的农民与科技产业都陷入困境,这是我们无法坐视不管的。”
三、特朗普宣称“中方来电”,却被内部打脸这场诉讼愈演愈烈,也让白宫陷入了尴尬之中。
就在加州诉状递交的当日(2025年4月16日),白宫方面终于松口确认:尽管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中方会主动打电话来商讨”,但截至目前,“的确没接到中国任何电话”。
如此出人意料的澄清,让外界不得不质疑:特朗普口中的“电话”究竟是否真有其事,抑或只是施压谈判的舆论策略?

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曾在采访里直言,特朗普政府高估了关税威慑力,也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
看似强硬的单边“关税牌”,其实难以轻易撬动对方的让步,中方有更长远的布局和应对手段。
同时美方企业内部也不断给白宫施压,要求尽快寻找妥协点,避免对自身市场造成长期性伤害。
但与此同时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连忙把矛头指向加州州长纽森:“他(纽森)无视加州犯罪与住房危机,却把精力全摆在和联邦对抗上。”
可惜这样的言辞似乎未能扳回局面,反而被认为是试图模糊加州诉讼焦点。

毕竟,无论如何包装,特朗普所承诺的“美国优先”在农业与科技票仓的遭遇已经难以抹去。
四、美国和盟友都在为贸易战买单?自特朗普在2025年2月1日至3月4日之间接连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墨西哥与加拿大征收25%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10%到20%不等的关税后,最初的“关税大棒”很快引来了对方的报复。
墨西哥对美农产品征收反制关税,直接冲击加州牛肉和柑橘出口;
加拿大对美国木材加征25%关税,更导致加州遭遇山火后重建成本猛增27%,催化了本就严重的住房危机。
这些一环扣一环的“多米诺效应”背后,自然少不了来自中国的“硬核反制”。

截至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对美国累计加征关税覆盖商品价值已超过万亿美元,并在半导体、农产品等进口替代领域快速布局。
中国同时通过WTO正式起诉美国关税政策,并加快与欧盟、东盟等多边机制的对话。
更让美国担心的是,中国还在扩大对拉美及非洲农产品的采购规模,从而削弱加州等地杏仁、葡萄酒、乳制品的不可替代性。
可以说,对美方来说,这已经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挑战,还牵扯到更广泛的外交博弈与地缘政治考量。
五、旧金山联邦法院能否再度改写历史?本次加州起诉,除了揭示贸易战的深层痛点外,也是一场“州权对抗联邦权”的法律大戏。

虽然美国宪法明确将对外贸易司法解释权与谈判权授予国会,但总统借助战时或紧急状态时获得的特殊授权,一直在实际操作中呈现“扩张化”倾向。
IEEPA正是其中一把可被灵活运用的刀。
这也是为什么,加州要紧抓IEEPA的漏洞不放,力图证明“特朗普对外关税决策缺乏合法性”。
这其中,更关键的或许是背后的政治动能。
由于2024年加州进出口规模就已接近6750亿美元,贸易占据加州经济的核心命脉。
加州一旦拿到法院支持,就能在关税领域“自保”,甚至可能影响全国对关税政策的质疑浪潮。

若旧金山联邦法院最终裁定特朗普滥用行政权,则极可能树立里程碑式的判例,让后来者在面对总统单边决策时,更有法律依据进行反制与质疑。
当然,特朗普方面也不乏支持声音——保守派与部分中部农业州一度欢迎关税,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市场环境不公平,美国产业长期被倾销冲击。
但当实际出口受阻、国内通胀压力渐起,不少原本支持关税的农场主立场出现动摇,进一步催生了对联邦政策的质疑声。
六、加州从“贸易大州”变成“诉讼急先锋”?在这场关税博弈里,加州不再只是被动承受高关税的受害者,而选择了直接“亮剑”。

盘点加州近年来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其一直在政治、经济与司法领域“全面抵制”联邦政府的一些政策:
无论是移民法案,还是环保法规,加州在过去几年都大刀阔斧地拧着华盛顿的做法。
而在贸易战加剧的当下,以农产品与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加州,更没有退路。
根据加州大学农业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杏仁产业一度给加州带来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贡献超过110亿美元的GDP。
作为全球杏仁“霸主”的加州,如果无法打开海外市场,那么过剩的产品只能内销或低价抛售,这对于产业升级与农户收益都是巨大打击。
纽森显然不想坐看自己的经济“被拦腰折断”,因此起诉成了不得不为之的举措。

而特朗普之所以在公众场合反复提及“中方会打电话来”,恐怕在于一种对谈判空间的期待。
他一直宣称,只要中国愿意谈判,就能通过关税压力换取更多贸易让步。
但现实中,中方保持相对沉默,强调“没有赢家的贸易战”只能两败俱伤,而并未主动打出和解电话。
当白宫正式承认“从未接到中国的电话”时,也意味着特朗普的策略陷入了被动局面。
这种僵局也折射出现代国际关系的复杂走向:
一方面,美国希望在关税上占据主导地位,以此强化“美国优先”,并在国内捞取政治资本;
另一方面,中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都在寻求抱团取暖,还加快实现关键技术与农产品供应的自给或多元化。

特朗普曾自诩为谈判高手,习惯把关税当做猛打猛杀的利器,却在与中国的长期博弈中发现,对方并非易于击溃。
结语当加州毫不犹豫地将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某种意义上说明美国内部对贸易战和关税政策的质疑已近临界点。
这场纠纷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争论,更关乎州权与联邦权、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能否实现再平衡。
讽刺的是,当美方关税子弹击中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反过来射向了许多美国本土产业,尤其是对外依赖度极高的加州。
或许人们应当重新审视保护主义究竟能走多远。

正如中国商务部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
不论是中美双方,还是被牵连的第三国,乃至美国各州的地方经济,大家都需要在理性协商与规则共建中寻找真正的出路。
加州这一步操作,既是自保,也是对单边主义的一次深沉拷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加州起诉特朗普政府,要求停止其“非法关税”. 中新网.
[2025-04-17]
美媒:白宫证实中方没有就关税来过电话.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