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周总理离开南京前一晚,陈布雷秘密来访,二人待了两个多钟头

深耕红史 2025-04-06 05:38:49

自1927年春天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国民党高级幕僚,直到1948年逝世,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陈布雷一直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

然而在1947年周总理离开南京前一晚,陈布雷秘密来访,他在周总理的办公室待了120多分钟,也就是2个多小时。

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而且还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幕僚,他为何会出现在周总理的办公室呢?他找周总理究竟有何要事?这两个多钟头里,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我们需要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19年。

这一年,陈布雷的小女儿陈琏出生,不幸的是,她的母亲在生下她后就因病去世了。陈琏的母亲叫杨品仙,是一个性格温和且知书达礼的女性,陈布雷很疼惜她。

妻子的突然去世,让陈布雷一蹶不振,无奈之下只好把陈琏送到外婆家抚养。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孙女,对她百依百顺,怜儿(陈琏小名)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非常懂事。

怜儿出生后第二年6月,陈布雷到上海商务印书馆聘任,去任《韦氏大辞典》编译,10月,上海创办《商报》,约陈布雷任编剧主任。

1921年11月,陈布雷经人介绍与王允默结婚,他们把家安在上海。除了刚满两岁的陈琏之外,王允默把其他几个儿女接到上海(陈迟、陈过、陈适、陈琇)居住。

陈琏回到父亲身边是在她6岁的时候,王允默是个很贤惠的人,她也是受过教育的,当陈琏被接回来后,王允默也把她当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

她先亲自教她认字、描红、写大楷、背古诗,一直教了两年。可是疼爱归疼爱,管理还是要管理,为了给孩子树立规矩,王允默也必须表现出严厉的那一面。

陈琏继承了陈布雷的聪慧,各科成绩都是手拿把掐,别的孩子害怕大考,陈琏期待大考,而且还常常说:“快快大考吧,考完我就可以回慈湖过暑假了!”

正当陈琏从小学到中学,逐渐成长的时候,她的父亲和祖国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陈布雷在新闻界以布雷而闻名于世,连共产党一度也想争取过他,还把他写的文章在《向导》上转载。

在国民党这边,陈布雷也成了蒋介石眼中的香饽饽,但是陈布雷不能忘情于新闻和教育工作,不想做官。在1929年8月,当过浙江省教育厅长,过了不久,蒋介石自任中央教育部长,又把他拉去当了副部长,陈布雷不愿意去,拖了一年才入职。

“九·一八”以后,蒋介石被迫辞去行政院长本职各职,陈布雷也辞去教育部副部长,回到上海,浙江省方面仍要他担任省教育厅长,1932年暑假,陈布雷把妻子和儿女都接到杭州,在西湖小莲庄安了家,那年陈琏才13岁。

陈布雷把陈琏接到杭州后,陈琏就升中学了。

虽然陈布雷是国民党高官,但是他跟大多数国民党要员不一样,他对子女教育很严,坚决反对子女从政当官,希望子女有真才实学要求子女保持清白家风,淡泊宁静。

陈布雷经常对其子女说:“你们学会一种本事,农、林、医、理工、教书都是可以的,就是不要做官参与政治……”

陈琏从小就聪明,所以陈布雷认为她应该当老师,在陈布雷的要求下,陈琏开始上了幼儿师范,但因她成绩出色,所以只读了一年就转入杭州省立高级中学就读。

陈琏读高中的时候,国内正在抗战,而她也在这个时候目睹了国家与民族的苦难,这使她无法平静地生活下去,她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到抗日爱国运动中。

上海沦陷后,国民党政府决定迁都,陈布雷担心陈琏的安危,特意写信让她跟着国军部队暂时离开上海,但是遭到陈琏拒绝,她说:“全国上下一心,都投入到抗日中,我怎能只顾着读书,而且日寇也不让我读书!”

明白女儿心意后,陈布雷好言相劝:“我也抗日,我也爱国,但是你现在留下敌区,而日寇又知道你是我的女儿,必欲加害于你……”

后来在家人的多次劝说下,陈琏才跟着家人转移到重庆。

1938年, 陈琏来到四川合川县的国立第二中学读书。那里的学生大多数是从沦陷区来的,抗日救亡活动开展得相当热烈,她也成了其中的积极分子。

她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和报刊,认识到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只能寄托在共产党身上,而不是她父亲为之效劳的国民党。

1939年,她参加了共产党,走上了和她父亲截然相反的道路。

关于陈琏加入共产党一事,陈布雷起初是不知道的。虽然此时的陈琏站到了父亲陈布雷的对立面,但是她始终尊重父亲,因为陈琏知道,自己身上的优良品质,是在父亲的教育下而形成的,包括她现在加入共产党,也跟父亲多年的严苛教育有关。

而陈琏也清楚陈布雷的为人,虽然他是国民党高级幕僚,但是陈布雷为人清廉,绝不以权谋私。在物价飞涨的日子里,生活过得相当拮据。

国民党高官的女儿加入了共产党,这样的家庭背景自然引起了中共南方局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注意。

1939年7月,陈琏高中毕业,何去何从,摆在她的面前,她约一些进步同学乘车去延安,但上车时,却被邓颖超发现,把她留下来,邓大姐对这位女孩子说:

“陈琏,现在是国共合作期间,你如果去了延安,陈布雷先生向我们要人,我们怎么办?我们只能请你暂时回重庆。你既然已经入党,就要以大局为重,留在大后方也有许多工作可做,免得你父亲为找女儿焦虑。”

听了邓颖超的话,陈琏选择继续读大学。她选择了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

得知陈琏选择的专业是地质学后,陈布雷夸赞道:“你没有选择政治和文学,我是高兴的,女孩子可以多学技术,这个专业苦是苦了点,但脚踏实地,对民族和国家有利。”

虽然此时的陈布雷不知道陈琏已经秘密加入共产党,但是他真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长为对祖国有利的人。

在大学期间,陈琏在组织的安排下见到上级负责人袁永熙,这个人后来成了陈琏的丈夫。

1941年初,报纸上登出了“皖南事变”的消息,陈琏和袁永熙奉命隐蔽到滇南农村。陈琏的突然失踪把陈布雷急坏了,立刻登报寻找她。

这件事情被邓颖超得知后,她联系组织寻找陈琏,交代对方:“务必把她找回来,还是让她留在父亲身边比较可靠。”

1947年初,失踪一年的陈琏从云南到了重庆。一到重庆,陈琏先见到的不是陈布雷,而是周总理和邓颖超,急切地要求他们批准自己去延安。

周总理亲切地对陈琏说:“现在仍然还处在国共合作期间,你来延安,到时候陈布雷先生问我们要人怎么办?你还得就在你父亲身边为好。”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劝说下,陈琏回到陈布雷家。陈琏回家后,没有跟父亲说明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但陈布雷毕竟是聪明人,他已经明白女儿走上了同自己截然相反的道路。

陈琏希望父亲可以离开蒋介石,但是陈布雷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为了避免父女俩之间出现争执,陈布雷给女儿定下规矩:“在家不谈政治。”

就这样,时间来到1947年。这一年,国共合作失败,蒋介石铁心要发起内战。

陈布雷得知周总理第二天就要离开南京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最终,他还是下定决心带着副官来到中共驻南京办事处所在地,他要找周总理。

早年间,周总理就十分欣赏陈布雷的文笔,再加上之前因为陈琏的事儿,陈布雷跟周总理也不算陌生人,只是他这么晚来找周总理是因为何事呢?

陈布雷在周总理办公室内坐了两个多小时,快到半夜了,才和周总理一起下楼。临别时,陈布雷紧紧握着周总理的手。

“你的事我去办,你放心吧。”周总理坚定且温和地说。

彼此告别后,陈布雷的车子消失在浓浓夜色中。

陈布雷这次找周总理,并非因公事,他是为了女儿陈琏才来找的周总理,希望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周总理可以多照顾他女儿一些。

国共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他陈布雷无法知晓,既然女儿已经加入共产党,那他这个做父亲的,也要为女儿留一条后路,希望周总理可以在关键时刻保全她的安危。

此后短短两年间,陈布雷目睹了蒋家王朝的衰落,而国民党所做的一切也让陈布雷心灰意冷,最终,他于1948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