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霍桑效应”:亲子沟通做到这一点,孩子会越来越爱你

心智家园教育 2024-11-26 22:14:50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叫:霍桑效应。

美国的一家霍桑工厂,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效能,实施了一项“心声交流”计划。

该计划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就工厂运营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需求,不设任何话题限制。在交流中,工人们纷纷坦诚地表达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扰以及对工作的期望。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交流之后,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效率也随之大幅提高。深入了解后得知,原来工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工厂的重视,自己的心声得到了倾听,因此,他们的工作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心理专家梅奥由“霍桑效应”得出结论:当人们感觉自己被关注时,会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方式。

这就是一种“看见的力量”,通过沟通去关注他人,从而影响对方的行为。

同样地,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被父母看见”就是最坚实的力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沟通,才是真的“看见孩子”,给到孩子关注呢?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有效沟通,10月22日晚上,佛山心康达身心健康调理中心联合创始人、广东省心智家园基金会心智导师陈专老师受佛山广石实验学校(原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邀请,为现场400多名家长和直播间近4000人次听众开展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父母如何建立有效亲子沟通”。

通过陈专老师由浅入深的讲解,与会的家长与老师都不禁感叹:收获实在太大了,简直颠覆了他们对沟通的理解!

01

知道却做不到

是什么成了沟通的“绊脚石”?

“在过往,我们曾用什么方式达成沟通的目的呢?”

在陈专老师的引导下回看后,一位三孩家长从自己“无法应对孩子们争吵”的状况,看到自己用了冷暴力等方式,强制孩子接受自己定下的“规则”。

这位家长的沟通方式,是众多家庭沟通的缩影。针对6-12岁的阶段的孩子,父母常用的沟通方式包括:吼叫、骂、冷暴力等。

在场的家长们都表示:“这些沟通方法,我们都知道是无效沟通,但我们即使知道应该好好沟通,却往往无法做到啊。”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知道却无法做到”呢?

陈专老师带着我们一步步地“溯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过去在沟通过程中播下的“情绪种子”,成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

孩子拒绝沟通、不接纳父母的任何意见等等,根本原因都是孩子心底有着太多的情绪积压却无法抒发。

与此同时,我们也一样,童年的经历留下的消极情绪并不会被遗忘,而是储存为“细胞记忆”,每逢遇到类似的情景,这一份情绪就会被激发,导致我们无法真正地做到“好好沟通”。

一个家长在会上说道:“我小时候曾被妈妈狠狠地打过一次,因为她不满奶奶的某些做法,把情绪抒发到我身上了。”

这一份委屈的情绪,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重复地影响着她的人生。

如今,她在工作上也常常会产生委屈情绪,而长大了的自己却依然无法把情绪说出来。

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曾说过:情绪,凡走过必留痕迹。

如果遇上了沟通障碍,我们需要做的是回看自己的过去,找到阻碍沟通的“情绪种子”,清理阻碍沟通的“绊脚石”。

02

沟通

是为了看见孩子的感受

心智教育体系里有一位学员的故事,听过的人无一不被震撼:

她的儿子本来品学兼优,很少让父母烦心。可在初二那年,孩子突然选择辍学在家,并被确诊为重度抑郁与焦虑。他们夫妻二人寻遍所有方法,都没能让孩子的状况有所好转。

直到进入了心智教育体系,通过学习与实践,这对父母找到了自己的情绪根源,通过包丰源老师独创的“情志疗法”进行了清理,并学会了一步步地引导孩子释放情绪。

某个晚上,孩子对他们打开心扉聊了整整几个小时,自那以后不久,孩子便提出重回校园,继续为自己喜欢的音乐而努力学习。

有一个沟通公式是:沟通=70%的情绪+30%的内容。

对于孩子而言,与父母的沟通不在于内容是否“正确或有道理”,而在于感受“是否被看见”。

当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关注之后,沟通就顺畅了。

陈专老师介绍了“有效沟通六步法”,示范了如何一步步地通过沟通“看见孩子的情绪”,促进孩子从事件中得到心智的成长。

随后,陈专老师还安排了现场的对比练习,通过这个活动,父母们也对孩子的情绪感受有了一份更深入的理解。

一位扮演孩子的爸爸表示,通过这个方法,他能够感受到与爸爸沟通的过程中有被关怀的感受,心情特别舒畅。

在亲子沟通中,所有的方法与技巧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感受”上,当我们能够看见孩子的情绪,孩子也感受到了被关注时,即便是一个眼神,也是“有效的沟通”。

03

为人父母者

“懂孩子”是最大的慈悲

亲子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传递爱与温暖的过程。

我们要用倾听来敲开沟通的大门,用理解来走近孩子的内心,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

希望更多父母可以做到“释怀童年情绪”,以接纳包容的心态,同孩子建立心与心的沟通。

在心智教育体系中,所有的亲子状况都遵循同一个教育的底层逻辑——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正如沟通问题,我们应该先从父母的过往中找到根源;

孩子的学习问题同样也可以从同一个逻辑出发去思考。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