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国家博物馆+明长城遗址公园

天逸聊旅游风景 2025-03-10 08:25:57

经过三次安检才能进入的国家博物馆,核心展厅是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这个展厅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国家博物馆

9:30有整个展厅的精讲。还有详细讲解,一二部分和五六部分在9:45,三四部分和七八部分在14:00。也就是说要想听全最少需要两天的时间。

国家博物馆

2024年10月份曾经来到这里参观一次,从头看到尾的,所以这次我选择一二部分的详细讲解。在展厅入口处集合,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仔细聆听。

第一部分 远古时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这时的先民已经学会使用火,逐步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北京人背鹿塑像

旧石器时代中期以简单的打制石器为主,到晚期出现了磨制和穿孔技术,开始了原始信仰与原始艺术的萌芽。山顶洞人的样貌已经和现代人十分接近了。

山顶洞人复原像

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木耜,表示此时这里的农业已经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模式进入耜耕农业阶段。

骨耜和木耜

这一时期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并出现了彩陶,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仰韶文化的鹰形陶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舞蹈纹彩陶盆和鹰形陶鼎

新石器时代随着文字的萌芽、礼器的出现,中原地区率先步入文明。社会分化加剧,产生了礼仪制度,出现象征权贵阶级的随葬器物。以红山文化的玉龙及薄胎黑釉高柄杯、良渚文化的玉琮、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玉龙 人面鱼纹彩陶盆 玉琮 薄胎黑釉高柄杯

这只用于祭祀时为舞蹈伴奏使用的骨笛,是贾湖遗址出土的第一只骨笛。能吹奏出七声音阶。

贾湖骨笛

夏商西周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在部落联盟基础上建立的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创造了以青铜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二里头文化是目前探索夏人历史面貌的主要遗址。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

青铜爵出土于二里头文化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

青铜爵

青铜鼎出土于河南郑州,是商前期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朝重要的礼仪重器。

青铜鼎

利簋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铸造于西周初年,在器内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牧野之战的确切时间,对商和周的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利簋

商王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国力大增。成为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是商朝享誉盛名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

商王武丁画像

这件后母戊青铜方鼎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出土的铜鼎中最大最重的。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她是武丁的一位王后。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

后母戊鼎

武丁还有一位王后就是赫赫有名的妇好。妇好不仅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和战功的女将军,还是一位大祭司。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战神,庙号辛。

妇好

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妇好墓,出土了1900余件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妇好墓被安置在殷墟宫殿区而非王陵区,从而躲过了历代盗墓贼的侵扰,是自殷墟发掘以来,唯一一座保存完整、未被盗掘,且能与甲骨文联系断代、确定身份的商朝王室墓葬。在妇好墓出土了一件与后母戊鼎相似但小很多的青铜鼎,它就是司母辛鼎。现收藏中国考古博物馆。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

妇好鸮尊,青铜盛酒器,共一对两只,通高分别为45.9 厘米和 46.3厘米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

妇好鸮尊

还有青铜三联甗、青铜偶方彝、青铜觥、青铜尊、青铜钺、玉凤、玉人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玉凤 跪坐玉人

四羊青铜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四羊方尊器呈方形,口沿外沿形成喇叭状方口,采用两次分铸技术,器身装饰采用线雕、浮雕、圆雕结合的方式。是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四羊方尊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的盛水器,形似一个大浴缸,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虢季子白盘

这件纵目青铜面具在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2号坑,是三星堆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文物。其夸张奇异的眼睛和耳朵的造型,可能是按照古蜀王蚕丛的样貌铸造的。猜测是用于悬挂在祭祀的神坛之上。

纵目青铜面具

至此一二部分时长两个小时的讲解结束了。为了避免大脑宕机不想再继续参观后面的部分了,凭借依稀的记忆找到了我最喜欢的骆驼载乐俑。

骆驼载乐俑

最后还参观了国博的顶流九龙九凤冠。真是绝美异常,布灵布灵的。中午的时候人少不用排队,可以仔细欣赏。

九龙九凤冠

国博可以自带食物,在人少的角落匆匆食用完毕,休息了一个小时,又元气满满的来到南区四楼中国古代佛造像展厅。

中国古代佛造像展厅

这个展厅规模并不大,只有一个厅,几乎一眼望到头。但仅有的236件展品几乎件件精美绝伦。进入展厅,看到一张大大的中国代表性石窟寺分布图。石窟寺作为早期佛教传播的载体,比较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等。

石窟寺分布图

这个彩绘佛立像,是1928年新疆焉耆七个星佛寺遗址发现的。这尊佛像既有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地区的艺术风采,也有当地传统艺术的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佛造像早期发展的面貌。

彩绘佛立像

这是一尊来自天龙山石窟第21窟的唐代石雕菩萨坐像。菩萨颈佩项饰,上身斜系帛带,下身穿贴体长裙,宽肩细腰,胸部与腹部微微隆起。是盛唐时期石雕佛造像的代表作品。

石雕菩萨坐像

展厅正中,有两尊硕大的宋代佛像。一尊是巨大的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头像,菩萨头戴贴金花蔓冠,冠正面中间置阿弥陀佛坐像。菩萨面庞丰润,神态慈祥,具有庄重高雅之美。其身体部分是怎样的高大伟岸才能和这尊菩萨头相匹配。

彩绘观音菩萨头像

另一尊是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菩萨头戴高花冠,身披帔帛,胸饰璎珞,下着长裙。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并自然垂落。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整个造像雕刻流畅,造型飘逸脱俗,庄严中蕴含沉静之美,体现出宋代的美学精神。这尊雕像不知道来自何处,听讲解员介绍,是国家花了大价钱从国外买回来的。战火纷飞的年代大量国宝遗失海外,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回祖国怀抱。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这尊明代彩绘木雕菩萨坐像是这个展厅我最喜欢的,菩萨整体造型呈现出柔和之美。面形圆润,弯眉秀目,头微微抬起目光向上仰望。悲天悯人似不忍看这凡世俗尘之苦。

彩绘木雕菩萨坐像

这尊鎏金刚密迹文殊金刚佛坐像,深深吸引了我,其造型极其独特,不知道蕴含的是什么意义。

鎏金刚密迹文殊金刚佛坐像

最后参观的是由国家博物馆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文物局、保定市人民政府、河北博物院、曲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惠世天工-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尤以汉白玉石雕久负盛名,自西汉以来长盛不衰。

惠世天工

展览分为熠熠千年和古韵今风两个单元,共展出48件套古代遗珍和91件当代精品。

河北曲阳石雕艺术展。

展厅门口是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男女石侍俑,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曲阳石雕。

男女石侍俑

展厅内几块来自河北博物院馆藏的王处直墓出土的彩绘浮雕。王处直是五代时期后梁义武军节度使,他的墓中有大量唐代画风的壁画,出土了武士门神、散乐、奉侍、十二生肖等18块汉白玉石雕。

这块彩绘武士浮雕是河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头戴兜鍪、身着铠甲、手拄长剑,头上盘龙,脚踏瑞鹿,刻工精湛、色彩艳丽。另一块头上卧凤脚踩神牛是我国第一例通过法律途径追回的文物,现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隋唐五代单元展出。能在国博同时看到这两块实属难得。

两块彩绘武士浮雕

这两块彩绘浮雕上面是散乐图下面是奉侍图。

彩绘浮雕图

散乐图是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由15人组成。右边的第一人为女性穿男装,手中横握一棒似为乐队指挥。右下角2个男性头缠布带,好像在进行表演或在队前导引。12名演奏者都是女子,分为前后两排,所持乐器有箜篌、筝、琵琶、拍板、座鼓、笙、方响、筚篥、横笛等。绘浮雕表现的是侍女前去服侍主人的场景, 共14人,分别手持壶、托盏、障扇、方盒、拂尘等日常生活用具。侍女体态丰腴,飘逸的衣裙使整个画面极具动感。

浮雕图解

十二生肖镶嵌于墓前室四壁上方,围绕墓顶天象图排列,每个生肖都分龛放置,龛壁间有云鹤街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气韵非凡。厅中展示了其中龙和马两块石雕。

和马两块生肖石雕

占据C位的是这尊唐代胁侍菩萨残像。戴项饰,帔帛至左胸挽结,下身着长裙,裙上挂满精美华丽的缨络,丰满圆润,体态婀娜。赤足立于仰莲台上。虽然无头断臂,但那曼妙的身姿,修长的体态,绰约的风姿,依然给人一种雍容华贵,潇洒飘逸的感觉。

唐代胁侍菩萨

这尊北齐释迦牟尼说法像,主尊为释迦牟尼,着袒右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两侧各有弟子、缘觉和菩萨端立于莲台上,似在聆听佛法。基座浮雕荷叶衬托的博山香炉、双狮、力士和莲柱。

北齐释迦牟尼说法像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曾去河北博物院参观曲阳石雕展,大量精品外借国博这个展厅。今天一睹其风采总算弥补了当时之遗憾。

第二个单元是古韵今风,虽然精雕细琢,总感觉不及古人匠心。最后以这这件独占鳌头结束国博之旅,取其寓意祝愿今年儿子中考可以取得好成绩。

独占鳌头

出了国博直奔明长城遗址公园,这里自2月28日至4月6日举办第十八届梅花文化节。长城下只有五六棵梅树开花,待到盛花期我再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