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下国那个乱世之中,风云变幻,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局势波谲云诡。燕国的刘守光自从僭越称帝后,更是野心膨胀起来,竟盘算着吞并周边藩镇,第一个目标就瞄准了易定。
参军冯道,景城人氏,出身不凡 ,他深知刘守光此举的危险,赶忙前来劝谏,苦苦哀求刘守光切勿轻易发兵。可刘守光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去,一怒之下,竟把冯道关进了监狱。好在冯道平日里为人和善,人缘极佳,燕地百姓听闻他入狱,纷纷为他求情,冯道这才得以释放。

冯道劝谏刘守光
经此一遭,冯道彻底看清了刘守光的昏庸,料定燕国必亡,便带着全家偷偷逃离,投奔了晋阳的晋王李存勖。李存勖对他颇为赏识,任命他为掌书记,还时常向他打听燕国的情况,借此摸清了燕国的虚实。
说来也巧,就在李存勖动了攻打燕国的心思时,王处直派来使者求援。李存勖顺势派遣振武节度使周德威,率领三万兵马奔赴定州救援。周德威大军从飞狐东进,与赵将王德明、义武(即定州)将领程严在易水会师。三支队伍合兵一处,士气大振,直逼岐沟关。大军攻势如潮,一鼓作气就拿下了岐沟关,紧接着乘胜进军,将涿州围得水泄不通。

涿州刺史刘知温赶忙派偏将刘守奇据城坚守。这刘守奇有个门客叫刘去非,他站在城下大声呼喊:“河东的军队是来讨伐逆贼的,跟你们这些守城将士有什么关系?何必为了刘守光白白送命!”守城士兵听他这么一说,顿时没了斗志,不少人脚底抹油,偷偷溜走了。刘知温眼见大势已去,守不住城,只好打开城门,乖乖投降。刘守奇则狼狈地逃到后梁,被任命为博州刺史。
周德威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了幽州城下。他还分出一部分兵力,派神将李存晖等人去攻打瓦桥关。守关的将吏和莫州刺史李严见晋军来势汹汹,自知不敌,纷纷选择投降。刘守光接连收到战败的消息,慌得六神无主,只能低声下气地向后梁求援,又是送厚礼,又是说软话。可那时梁主朱温正忙着攻打赵国,却被晋将李存审击退,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去救刘守光(此役前文有详述)。这下,幽州彻底成了一座孤城,刘守光只能困守城中,拼死抵抗。
周德威看着坚固的幽州城,深知自己兵力不足,于是向晋阳请求增派援兵。晋王李存勖立刻调派李存审前去支援。李存审带着吐谷浑、契苾两部的番兵,风风火火地赶来与周德威会师。得到增兵后,周德威底气更足了,他在幽州城四面修筑营垒,准备打一场持久战。这一下,刘守光心里更慌了。
燕将单廷珪向来以勇猛著称,他主动向刘守光请战,刘守光拨给他一万精兵。单廷珪全身披挂,跨上战马,威风凛凛地出城迎战。他一声怒吼,身后一万士兵跟着他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晋军。单廷珪在晋军阵中左冲右突,锐不可当,晋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龙头冈。
龙头冈山峦高耸,地势险要,周德威依山扎营,据险而守。他见单廷珪气势汹汹地冲过来,立刻命令部将排好阵势,自己登上山冈指挥作战。单廷珪远远瞧见周德威,嚣张地对身边人说:“今天我一定要活捉周阳五(周德威的小字),献给大王!”说完,他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枪锋所到之处,晋军纷纷闪避。晋军被他冲得三进三退,单廷珪杀得兴起,竟不管不顾地冲上山冈,直扑周德威。

周德威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面对单廷珪的猛攻,他丝毫不乱。只见他装作胆怯的样子,回马往山上快跑。单廷珪以为他害怕了,催马紧追不舍,瞅准时机,一枪刺向周德威的后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德威侧身一闪,轻松躲过了这致命一击,同时右手迅速拿出铁挝,猛地砸向单廷珪的马头。马被击中后,疼得嘶鸣不已,失去控制,连人带马一起滚下了山冈。
山冈崎岖陡峭,这一滚就是好几丈远。单廷珪就算再勇猛,也无法抵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人和马重重地摔倒在地,摔得皮开肉绽。正巧山下有晋军士兵,他们一拥而上,轻而易举地就把单廷珪给抓住,五花大绑起来。燕兵见主将被擒,顿时阵脚大乱,纷纷丢盔弃甲,往后逃窜。晋军乘胜追击,斩杀了三千燕军,剩下的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城中。经此一役,幽州城的士气跌落到了谷底。
周德威斩杀单廷珪后,乘胜分兵攻打,接连拿下顺州、檀州,攻克芦台军,又顺利拿下居庸关。刘守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多次派人向后梁告急,可后梁朝廷此时正陷入内乱,根本无暇顾及他。刘守光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他命令大将元行钦在山北招募士兵,骑将高行珪去守卫武州,企图给自己找个外援。
晋王李存勖得知消息后,派李嗣源去攻打武州。高行珪出城迎战,却不是李嗣源的对手,很快就战败投降了。李嗣源见好就收,暂时退兵。元行钦听说武州失守,火急火燎地带兵攻打高行珪。高行珪为了保命,让弟弟高行周去晋军那里做人质,请求援助。李嗣源再次进兵攻打元行钦,双方激战八次,李嗣源八战八胜。元行钦兵力耗尽,走投无路,只能投降。李嗣源爱惜他的勇猛,收他为养子,还让他担任代州刺史。高行周则留在李嗣源身边效力,他常常与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分别率领亲兵,转战各地,立下了不少战功。
这里得介绍一下李从珂。李从珂的母亲魏氏,原本是王氏家的妇人,生了个儿子叫阿三。李嗣源跟随李克用出兵河北时,掳掠到了魏氏,见她容貌秀丽,就纳为妾室。阿三便拜李嗣源为义父,改名李从珂。李从珂长大后,勇猛健壮,威名远扬。晋王李存勖曾喊着他的小字说:“阿三与我同年出生,勇猛程度也和我不相上下,日后必成大器。”(不过后来李从珂叛唐篡位,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周德威围攻幽州,一晃就过去了一年多。起初,因为幽州周围还有不少燕兵活动,周德威需要兼顾远近,内外统筹,不敢贸然急攻,只能与燕军长期对峙,接连扎营筑栅。后来,得知幽州四周的援兵都已被消灭,周德威这才进军到幽州南门,专心攻城。
刘守光被困在城中,日夜惶恐不安。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兵力根本无法与晋军抗衡,无奈之下,只好写信向周德威乞怜,希望能在城下结盟求和。周德威看着信,冷笑一声,对来使说:“你们那位大燕皇帝,郊天仪式都还没举行呢,怎么就这么快示弱了?我是奉命讨伐有罪之人,其他的事一概不管,结盟修好更是不可能。回去告诉你们燕帝,别想着求和,有本事就出来痛痛快快打一场!”说完,他毫不留情地叱退来使,连一个字都没回复。
刘守光碰了一鼻子灰,却仍不死心,又派将领周遵业带着一千匹绢、一千两银子、一百段锦,送到晋营,哀求周德威说:“富贵成败,本就是人生常事,记录功过,也是霸主该做的事。我们大王刘守光,只是不想屈居朱温之下,这才背叛后梁称帝。没想到因此得罪了贵国,让贵国军队劳师动众一年多。如今我们大王已经知道错了,还请您高抬贵手,宽恕我们吧!”周德威不耐烦地说:“能打就出来打,不能打就乖乖投降,少在这里废话!”周遵业还想再开口求情,可周德威已经起身进了营帐。他没办法,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去,把情况报告给刘守光。
刘守光急得抓耳挠腮,却毫无办法。就在他犹豫之际,突然听到城外喊声震天,原来是晋军又来攻城了。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登上城墙巡视防守。远远地,他看到周德威骑着骏马,手持令旗,指挥着士兵攻城,心中一阵绝望,凄声喊道:“周将军!您可是三晋的贤士,为什么要把我逼到绝境,不给我留条活路呢?”曾经的嚣张跋扈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周德威毫不留情地回道:“你现在就是砧板上的肉,这都是你自作自受,怪得了谁!”刘守光听了,无言以对,只能流着泪走下城墙。
没过多久,平营、莫瀛等州都纷纷投降晋国。刘守光在绝境中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暗中观察,发现晋军稍有懈怠,便亲自带兵在夜里出城,偷偷来到顺州城下。他让士兵假装成晋军,叫开城门。守城的士兵在黑夜里没看清楚,信以为真,打开了城门。城门刚一打开,刘守光就指挥士兵冲进去,见人就杀,杀伤了不少守城士兵,顺利占领了顺州城。
刘守光尝到了甜头,接着又乘胜前往檀州。可周德威很快就得知了消息,急忙带兵赶到檀州拦截。双方在檀州相遇,一场混战就此爆发。晋军士气高昂,战斗力十足,把刘守光打得大败。刘守光只带着一百多名残兵,灰溜溜地逃回了幽州。
晋王李存勖得知前线战况后,派张承业去慰劳军队,并与周德威商议军情。刘守光知道后,又写信给张承业,请求献出幽州城投降。张承业深知刘守光狡猾,直接拒绝了来使。刘守光走投无路,又派人去契丹请求援兵。可契丹酋长阿保机早就听说他不讲信用,根本不肯出兵相救。
刘守光彻底绝望了,除了投降,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于是,他多次派使者向周德威乞降,可周德威始终不答应。刘守光没办法,只能登上城墙,对周德威喊道:“我已经山穷水尽了,只求将军高抬贵手。等晋王亲自到来,我一定开门迎接,磕头听命!”周德威见他实在可怜,便让张承业回去向晋王报告。

晋王李存勖得知后,命令张承业留守,暂代军府事务,自己则前往幽州。他单人匹马来到城下,喊刘守光出来,对他说:“朱温篡位,我本想会合河朔五镇的兵马,复兴大唐。可就你不愿意与我同心协力,还效仿逆贼朱温,僭越称帝,甚至还想吞并镇州、定州,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是天怒人怨。现在成败已分,你打算怎么办?”刘守光哭着说:“我现在就是釜中的鱼、瓮中的鳖,全听大王您的吩咐!”晋王见他可怜,心中有些不忍,便折断弓矢,向他发誓说:“只要你出来相见,我保证不会伤害你。”刘守光听了,却又觉得晋王仁慈好欺,含糊地答应道:“以后再说吧!”
晋王又气又笑,返回周德威的军营,决定第二天亲自督促军队猛烈进攻,誓要攻破幽州城。就在当天晚上,燕将李小喜用绳子从城上坠下来投降。他向晋王报告说,城中已经兵力耗尽。这李小喜原本是刘守光的宠臣,之前还教唆刘守光千万不要向晋王投降。刘守光被他哄骗,在危急时刻写信请求投降,其实只是缓兵之计,并非真心。没想到李小喜却抢先一步,逃到了晋营。(真是可笑,欺人者最终反被人欺,这也算是给后人的一个教训吧。)
晋王李存勖得知城中虚实后,当即命令五更做饭,让各军将士饱餐一顿。等到黎明时分,鼓角声响起,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出军营。晋王亲自披甲上阵,督战攻城。晋军这边竖起云梯,那边攀爬城墙,从四面八方同时发起攻击。燕军早已精疲力竭,哪里还能抵挡得住,就算有心坚守,也是防不胜防。一时间,幽州城内一片混乱,燕军四处逃窜。晋军一鼓作气登上城楼,拔掉燕旗,换上晋旗,然后趁乱捉拿刘守光。
此时,刘守光已经带着妻子李氏、祝氏,儿子刘继珣、刘继方、刘继祚等人逃出城外,向南逃往沧州。只有他的父亲刘仁恭还被幽禁在城中,被晋军轻易擒获。此外,刘守光家族的三百多口人,因为来不及逃走,全都成了俘虏。
晋王李存勖进入幽州城后,下令禁止士兵滥杀无辜,安抚百姓。他任命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并兼任侍中,改命李嗣本为振武节度使,随后又派人去追捕刘守光。
可怜刘守光一路抱头鼠窜,向南奔逃。途中,他们迷失了道路,在荒僻的小路上走了好几天。由于出门匆忙,他们身上没有带干粮,只能饿着肚子逃难。(真是应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逃到燕乐境内时,他们看到了几个村落。刘守光让妻子祝氏到农户家去讨饭。这祝氏穿着华丽,哪像个讨饭的样子,农户见她可疑,便向她盘问。祝氏也不知是还想着自己皇后的身份,还是脑子糊涂了,竟毫不隐瞒地说出了实情。农户主人张师造假意留她食宿,还派人去请刘守光,让他也一起来。可暗地里,张师造却派人飞速向晋军报告。晋军得到消息后,迅速赶来,将刘守光以及他的两个妻子、三个儿子一起捉住,戴上刑具押送到军门。
此时,晋王李存勖正在宴请犒劳将士,看到将领们把刘守光押来,便笑着说:“你可是这座城的主人,怎么反而出城躲避客人呢?”刘守光吓得趴在台阶下,不停地磕头求饶。晋王下令把他和刘仁恭一起囚禁在馆舍里,还供给他们酒食。刘守光正饿得前胸贴后背,见有吃的,乐得饱餐了一顿。
过了几天,晋王下令班师回朝,让刘守光父子戴着枷锁随军同行。刘守光的父母看到他,又是吐口水,又是大骂:“逆子!你毁了我们的家,竟然落到这般田地!”刘守光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军队路过赵州时,赵王王镕设置了盛大的帐篷,迎接并犒劳晋军。他请晋王上座,举起酒杯为晋王祝寿。酒兴正浓时,王镕站起来请求说:“我希望能见一见大燕皇帝刘守光。”晋王听了,命令将领把刘仁恭父子牵进来,解开他们的枷锁,让他们入席一起饮酒。这可真是极尽挖苦之能事,但凡有点骨气的人,恐怕都无脸继续苟活。可这刘仁恭父子却毫无羞耻之心,见到王镕便下拜,王镕也回拜,还送给他们衣服和鞍马。刘守光更是像没事人一样,吃喝自如,一点惭愧的神色都没有。
等晋王辞别赵王,回到晋阳后,他用白色的绳索把刘仁恭父子牵进太庙,亲自监刑。刘守光临死前还喊道:“我死了也没什么遗憾,只是让我不投降的,都是李小喜一个人啊!”晋王把李小喜召来对质,李小喜瞪着眼睛斥责刘守光说:“你囚禁父亲、杀死兄长,还奸淫父亲的侍妾,这些事难道也是我教你的吗?”晋王听了,愤怒地指着李小喜说:“你好歹也曾是燕国的臣子,怎么能如此无礼!”
于是喝令左右,先把李小喜斩首,然后下令斩杀刘守光。刘守光还不死心,大喊道:“我擅长骑马射箭,大王您要是想成就霸业,不如开恩赦免我,让我为您效力。”晋王还没来得及答话,刘守光的两个妻子在旁边斥责他说:“都到了这种地步,还想苟活?我们情愿先死!”说完,就伸长脖子准备受刑。而刘守光直到刀起头落,还在不停地哀求,真是连两个妇人都不如。
晋王唯独留下了刘仁恭,没有立即处死他。他另外派节度副使卢汝弼押着刘仁恭到代州,挖出他的心来祭祀先王李克用的陵墓,然后再把他的头砍下来示众。刘氏家族的所有人口,也都被处死,至此,燕王刘氏一族彻底覆灭。
王镕和王处直推举晋王李存勖为尚书令,晋王再三推辞后才接受。之后,他开始建立府署,设置行台,效仿唐太宗的旧例。紧接着,他又命令李存审会同周德威,率领幽州的兵马,进攻后梁的邢州。后梁的天雄节度使杨师厚发兵救援邢州,晋军的前锋部队失利,只好带领军队先行撤回。
这五代十国时期本就是一个战火纷乱的时代,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晋燕之战如火如涂,那边淮南杨隆演又在上演徐氏专政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