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举报还是正当维权?商家如何化险为夷!
在电商平台上,每天都有无数商家为了自己的品牌努力经营,但突如其来的投诉,往往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一家专注于传统工艺首饰的商家收到了一封来自天猫的侵权通知,理由是“著作权-不当-美术、文字作品侵权”,涉及商品为“螺钿-千里江山胸针”。这起投诉的知识产权所有人是胡晓润,知识产权编号为赣作登字-2024-F-00093062,备案日期为2024年5月8日。商家发现,如果申诉失败,不仅商品链接会被下架,甚至影响整个店铺的正常运营。
突如其来的投诉,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当商家收到投诉时,他们第一时间对比了自家产品与投诉方的作品。然而,深入分析后发现,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螺钿工艺,并结合了千里江山图的美学元素,并非简单复制他人作品。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诉方的著作权备案时间仅为2024年5月8日,而商家的产品早已上线,且设计过程可追溯至更早时间。
这不禁引发了商家的警觉:难道这又是一起“恶意备案”后的“钓鱼式”投诉?换句话说,某些个人或机构可能并未真正创作该作品,而是通过后续备案抢注,再对已在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举报,从而谋取不正当利益。
步步紧逼,商家如何成功翻盘?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商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收集证据,坚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最终,经过一番合理合规的抗辩,平台认定该投诉存在明显瑕疵,商家的申诉成功,商品链接恢复,处罚撤销。
案例启示:面对投诉,如何理性应对?
本案的成功申诉,不仅让商家摆脱了不必要的损失,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恶意投诉的潜在风险。对于电商商家而言,提前做好产品设计归档、保护原创内容、妥善留存相关证据,才能在面对突发投诉时从容应对,避免因不实指控而影响正常经营。
本案的核心关键词:恶意备案、钓鱼投诉、合理抗辩、成功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