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真实案例改编,情节略有润色,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文章仅为警示世人,并无其他目的,请勿模仿)
莎士比亚曾说“没有一种亲情,比起父母对子女的爱更为纯粹和强大。”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干了什么,对于自己的子女,心中永远是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的,心中都是爱孩子的。
而本案中的杨菊芬,不仅仅是黑老大的情妇、赌徒、毒品头子,更是一个五岁女儿的妈妈,只可惜她醒悟的太晚了,在已经铸成大错之后,杨菊芬也只能通过捐赠自己遗体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罪孽,为女儿积德。
这一切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或许杨菊芬自己也不得而知。
杨菊芬出生于云南保山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里没钱,她小学就早早辍学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
因为较好的相貌带来的自信,杨菊芬觉得自己不应该只在大山里,像其他人一样找一个农村丈夫,简单地过完这一生。
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16岁的杨菊芬只身一人前往瑞丽,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活。
为了赚钱,杨菊芬进了一家电子厂,尽管挣得不算多,但比起在家务农要强得多。
但是很快,杨菊芬迷恋上了城市里的灯红酒绿,但是从电子厂赚的钱并不够支持杨菊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让杨菊芬十分苦恼。
而2004年,一个姓张的朋友找到杨菊芬,让她去自己的洗脚城工作,杨菊芬欣然同意。
不仅仅是因为洗脚城待遇比电子厂好,还因为杨菊芬长得好看,总有客人给她不少小费
而在这些给小费的客户中,最显眼的当属一个叫蒋家田的男人。
当时蒋家田51岁,而杨菊芬的父亲都48岁了,换言之他比杨菊芬的父亲都大。
而且由于每次蒋家田来消费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群小弟,明显身份不简单。
种种理由下,杨菊芬拒绝了蒋家田的第一次追求。
尽管杨菊芬知道蒋家田很危险,但见识过蒋家田丰厚的家底,和他对自己宠爱的态度,杨菊芬动摇了。
而最终,杨菊芬迷失在蒋家田为其打造的美好生活中,立即辞去工作和他同居。
之后蒋家田每个月都会给杨菊芬一大笔钱,过了没有多久,杨菊芬就知道了蒋家田是黑老大而且会贩毒。
尽管心中害怕,但是杨菊芬更多的是对现在富贵生活的不舍。
因为自己心中贪恋这种挥金如土的生活,杨菊芬并没有选择离开蒋家田,反而是接着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
为了留条后路,杨菊芬把蒋家田给的钱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分给自己的父母。
但这笔钱显然不是一个在洗脚城工作的杨菊芬能赚到的。
杨家父母怕自己的女儿走上歪路,追问女儿钱到底是从哪来的。
杨菊芬经不住父母的追问,说出实情,杨家父母这才知道自己的女儿据然和一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男人交往,而钱都是那个男人给她的。
杨家父母当即劝说女儿赶紧离开蒋家田,可就在杨菊芬终于愿意尽快离开蒋家田的时候,她忽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对于自己的孩子,即将当母亲的杨菊芬,实在无法狠下心打掉它。
为了给自己未来的孩子一个家,杨菊芬决定回到蒋家田身边,而杨家父母得知女儿怀孕不愿堕胎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一切。
2006年,杨菊芬生产了,是个女孩。
而兴奋的蒋家田在孩子满周岁的时候,摆下十几桌酒席,也是这场周岁宴上,杨菊芬第一次以“大嫂”的身份出现在小弟面前。
从此之后,蒋家田开始带着杨菊芬出入各种黑帮聚会,随着被黑社会的日渐腐蚀,杨菊芬染上了赌瘾。
蒋家田在知道后不仅不怪她,反而给了她更多钱,让她赌博个够。
尽管已经被黑社会腐蚀,但是杨菊芬还是希望给女儿一个干净的未来,于是2007年,在和丈夫蒋家田商量后,杨菊芬提出买一个客车来做长途客车生意。
生意很不错,一个月有几万块钱的利润,但在赌博成瘾的杨菊芬眼里,还不如自己在牌桌上一局输得多。
为了赚更多的钱,她把目光放在了暴利的毒品行业。
这次她不仅自己贩毒,还把全家都组织起来,集体贩毒。
父亲杨国应负责联系境外“货源”,大哥杨枝能将毒品运回昆明。
毒品不会直接交到买家手上,而是先藏在杨菊芬母亲蒋满英的住处,由杨菊芬的手下去寻找买家。
2008年9月12日,父亲杨国应以为在取货的途中出了点小问题,但其实当时云南警方已经盯上他们一家,之所以不逮捕他们,只是为了将这个贩毒家族全部抓住。
最终警方在杨国应踏入国门的一刻将其逮捕。
顺着杨国应,警方逮捕了幕后的杨菊芬和蒋家田。
2009年12月7日经审判蒋家田、杨菊芬、杨国应、客车司机谢明祥等人皆被判处死刑,杨菊芬的母亲蒋满英也被判了无期徒刑。
看着身带镣铐的家人,杨菊芬悔不当初,泪洒当场。
一审下达后,蒋家田提出上诉。
二审后判决:除杨国应被改判为死缓外,其他人均维持一审原判。
而这时,杨菊芬已经十分平静,知道自己死期将近,杨菊芬心中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成为孤儿的女儿。
自知自己罪孽深重,为了给女儿赎罪,杨菊芬选择呈交一份遗体捐献申请书给上级监管部门。
而得知自己的女儿已经被姐姐带到四川抚养后,杨菊芬心中再无牵挂。
只是希望临死前再看自己女儿一眼,但又不希望女儿因为知道自己的罪孽而受伤。
“我希望她不要太有钱,不要重复妈妈走过的路,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就好”,狱中的杨菊芬如是说。
从这次案件中,我们能够感觉到杨菊芬对女儿深深的爱,但更多的是对走上不归路的杨菊芬的惋惜。
假如她能守住自己的底线,不那么贪婪,她会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杨还是有良知的
良心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