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硅谷最硬核的‘爱国者’是谁?”——不是实验室里的芯片专家,也不是谈判桌上的外交官,而是一群每周只工作4小时、年薪20万美元却自称“在挖美国墙角”的华人工程师。
斯坦福最新研究显示,硅谷9.5%的程序员是“幽灵工程师”,效率不足普通人的10%。
而在这群人中,一位自称“老仇”的华人工程师坦言:“我的爱国KPI,是在美国混吃等死。”
核心论点:
“反向爱国”的经济战逻辑
《孙子兵法》现代版:老仇引用“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认为在美低效消耗资源,相当于为国内减轻竞争压力。
数据佐证:硅谷“幽灵工程师”每年浪费企业数十亿美元,若裁掉他们,美国科技巨头利润可提升5%。
“潜伏者”的极致自律
文化隔离:12年不看美剧、抵制TikTok,英文词汇量仅2600(相当于国内高中生水平)。
流量战争:拒用Facebook、Quora,称“每次点击英文网站都是给美国递刀子”。
争议与反思
利己VS爱国? 网友质疑:“若国内有百万年薪摸鱼岗,你回不回国?”他回应:“组织需要,明天就打包”。
历史对照:抗战时期“沦陷区破坏”与“解放区建设”的双线战略,在全球化时代演变为人才与资源的博弈。
结尾:当“爱国”被简化为非黑即白的站队,这群硅谷华人用荒诞却严谨的逻辑撕开一个真相:在霸权博弈的棋盘上,每个人都是棋子,但你可以选择做哪一方的“闲子”。
老仇的故事或许极端,却叩击着时代的灵魂拷问:当我们谈论爱国时,到底在谈论什么?是地理标签、劳动价值,还是那颗无论身处何地都跳动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