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曾任上海市长,去世8年之后骨灰从八宝山迁出,这是为何?

友鸿阅览趣事 2024-12-28 08:30:35

曾经的上海市市长黄菊为上海市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去世之后,骨灰一直存放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里。

然而就在8年之后,黄菊的骨灰却从八宝山里迁出,这是何原因呢?为何在为国为民的好干部去世之后,还要将其骨灰换地方呢?

上海的变化

上海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地方。直到近代在清朝末年开放通商口岸,上海才展现了它的强大的海外贸易能力,才逐渐在国家的城市中地位重要了起来。

然而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主要战争地就在上海,一场战争将上海几十年的发展又打回了虚无。

整个上海市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不止。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市的发展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建国后,出于对上海市的重视,中央任命陈毅元帅为上海的第一任市长。随后中央的江泽民同志和朱镕基同志都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长,由此可见国家对上海市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是极高的。

但是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重点城市发展却一直不太理想。邓小平同志对此也十分重视。当时任命朱镕基做市长的时候经常去紧抓上海市的发展,但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不太理想。

很快,朱镕基的任期到了,调任后,中央任命黄菊作为上海市市长。这次任命将彻底改变了上海的风貌。在黄菊的带领下,上海的GDP短短的几年时间翻了5倍不止。

直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许多上海人都十分的爱戴黄菊这位市长,纷纷表示在黄市长的带领下脱贫致富,日子逐渐过得好了起来。

黄菊的生平

黄菊在1938年的时候在上海诞生,当时的淞沪会战刚刚结束,中国军队惨败最终将战线拉后退守上海沦落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上海是犯下诸多暴行。

黄菊很小的时候,就眼睁睁的看着国人受尽欺辱,于是自小便立志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国家富强起来,不再受侵略者的袭扰。

很快在黄菊成年之后,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电机制造专业。因为当时中国刚解放,很多工业产业都十分落后,家里人便希望黄菊在学校学好技术,学成之后通过技术来报效祖国。

黄菊在毕业之后想回到自己养育自己十几年的上海,带动上海的经济发展,于是便填写申请,到了上海的一家机械厂工作。

首先,华菊毕业于中国科技类最顶尖的高校,刚到机械厂的时候。厂长的十分重视黄菊黄菊也不负众望,在工作中屡创新绩最终从一个技术员一步步升到了厂长的秘书。很快又被调任成为车间的党支部副书记。

但好景不长,在1966年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导致黄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黄菊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很快到了1980年,黄局一跃成为机电工业局的副局长,党委成员等职务。

开启了黄菊同志的从政生涯,王军先生从政后比起很多老一辈的干部思维要活跃很多。也有很多新的想法。

所以在单位里黄局的工作能力十分出众,很快便受到了组织上的关注,在短短的两年之后,黄局就被提拔为上海市委常委,与上海市的市委秘书长。

在职期间,黄菊展现了他极强的政治天赋,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度,旨在提升上海市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1991年的时候,黄局再次受到提拔,升职为上海市的市长,这次提拔彻底的改变了经济一直不温不火的上海市,由于黄菊从小就在上海市长大,上海从民众到领导层的问题,黄菊都十分清楚。

两大政策让上海富裕了起来

在黄局担任上海市市长后,首先主抓的便是上海市的工业,因为黄菊也在机械厂待了许多年,很清楚上海缺乏庞大的工业体系。

于是在任职期间一边推动政府发展内部建设,一边与外部企业联合招商引资,带头在上海市做起了改革开放的先锋。

于是在刚上台的时候便下了许多道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当时也有不少人反对,因为都觉得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黄局本身又比较年轻,担心他考虑不足,只是性格冲动。

但很快黄菊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只是一个说空话的领导。

当时黄局上任之后,对上海市影响最深的两个政策,一个是土地批租,一个是浦东开发。

其中土地批租制度是跨时代的,这个当时在国内没有任何先例,完全是黄局通过分析上海市的经济政策最终提出的。

因为一次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黄局作为市长亲自接见了国外商人,当时国外商人对中国的经济低迷很不理解。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说道:“你们的经济为什么一直发展不起来?”

黄菊先生听闻苦笑着说:“没办法,因为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也没有发现很好的致富道路。”

“可是你们要有广袤的国土面积,这些不都是经济来源吗?土地也可以变成钱啊。”这一句话点醒了黄菊,随后经过多日思考,最终颁布出了土地批租制度。

由于国家的土地都是公有制,而非国外那样的私有制。这一政策一方面是为了统一分配,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像以前地主土豪的再次产生。但政府部门的资源有限,反反复复只能使用那几块,商业集中区域的地或者周边。

导致一个城市虽大,但土地利用率极低。很多农民家里面有几块地在种地,但也有很多去城里务工人员,家里的地就放在那里荒着了。

而当土地批租制度提出后,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该制度是将国家所有制的土地以书面合同的形式出租给社会各界的企业或者是个人使用。

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收入比例或者是递增金额来收取租金,该收入统一由国家财政预算管控。

这一政策的实施迅速带动了上海市经济,乃至进一步全国经济的带动也受到这项制度的很大的影响。

当时刚提出该制度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于是黄菊便以市长的身份亲自来为这个政策做宣传,向全世界介绍批租制度的好处并且亲自参与土地批租制度的谈判与签约。

很快这项制度获得了巨大成功,也迅速蔓延全国,全国各地市纷纷效仿。而身为先锋的上海,吃上了该政策的第一波红利,经济迅速飞速增长,吸引了许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和落地,给上海市各个领域的经济增长都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由于各地企业和外资的疯狂涌入,很快上海市的原本的城区面积便不够出租了,这个时候黄局又将发展的重点看向了原本破落贫穷的浦东区。

浦东区的面积很大,但是由于主城区一直没有向浦东发展,导致浦东区一直处于贫困阶段。

于是让上海市经济再上一层楼的政策出现了,针对浦东而制定的《浦东开放总体规划》。这一政策的落实迅速让许多企业和外资将目光瞄向浦东,因为浦东原本贫穷,所以浦东区的土地出租相对便宜,但是浦东区离上海原本的商业区很近。

于是原本在上海没有租赁到地或者资金不足的企业,又纷纷往浦东涌入,导致浦东的地价水涨船高。很快整个上海市的经济又翻了一番。

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而黄菊市长也因为杰出的贡献被提拔一直到副总理,这一晴天霹雳,让整个国家都蒙在阴霾中,上海市市民更是纷纷自发组织为其送上花圈。

最终在中央领导的决定一下,将黄菊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规格最高的公墓之一,以视为对这位为了改革开放奉献了一生的杰出领导人的尊敬。

虽然黄菊被葬在了八宝山公墓,但是去之前是透露黄菊在生前曾经就说过,自己死后想葬在上海,因为他大半辈子都在上海为上海的发展鞠躬尽瘁,并且生于上海,长于上海,所以想最终遗体埋葬的地方也在上海。上海市市民也纷纷表示出,希望黄菊的骨灰能迁回上海安葬。

这一决定最终得到了中央与上海市市政府的肯定。

于是在2015年10月12日的时候,实施的第8年。由中央派遣人员将黄菊同志的骨灰迁回了上海的公墓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当日有许多上海市市民纷纷自发组织前往黄菊同志的公墓进行悼念。

这样一位让人民爱在让国家富强的好领导,回到自己的故土,也算了却了黄菊先生的一桩心愿,黄菊先生的一生不仅让上海富强了起来,也为全国的经济带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致敬这样一位伟大的同志。



0 阅读:357

友鸿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