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俩四年赚1800多万”事件,撕下多少“知识分子”的遮羞布

颖红聊电影 2023-02-16 00:30:00

现在的很多学校和机构,申请学位、评定职称等都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如果是学术研究的论文还好点,也算是有一点技术含量。

但是像教师职称评定这种论文,这种论文写来有什么 又有几个人是自己写的,又有几篇论文是有价值的?

基本上都是一些老掉牙的观点,从很早的资料上抄录下来,然后翻来覆去地组合起来写,别说创新思想和看法了,一点新词都没有。

但是这种看似极不正常的“要求”,却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是在寻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去正规的期刊发表论文太难,不仅要求高、审核严格、发稿周期也是很长,也对于那些想尽快获得职称,而且还不想努力付出的人就是一大难题了。

这怎么办呢?既然有需求,那就有供给。

于是,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开始仿冒一些期刊杂志,然后开始进行征稿,并私自印刷假冒刊物。

而对于那些想上期刊发表论文的“客户”,就很简单了,只要交钱就行。而且这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很多人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对于买卖双方来说,可谓是“双赢”的局面。

最近,据北京日报报道:

北京顺义法院近期审理了一起非法经营案,杨某姐弟召集代理人员,在网上发广告称可以代发论文,仿冒正规期刊进行征稿。

他们收取的费用,也真的是很“良心价”,每篇论文的“版面费”只有几百元,有的甚至不到100元。

即便是这种“薄利多销”的生意,也让姐弟俩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获利高达1800多万,他们的“期刊”发表的文章,居然有十几万篇之多,真的是生意火爆啊。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他们甚至制作了山寨网站,实现论文上网,并提供检索截图。这样可以便于客户的论文看起来更加的有“技术含量”,更容易的评上职称和通过评审。

他们的期刊服务面也是很广,几乎是涉及到教育、电力、医学、化工、物理、建筑等各行各业,以及各种的科学领域。

有的客户写的论文太不堪入目,他们也会找专业人士进行润色,真实服务周到。

然而这两姐弟的学历才有高中水平,真是讽刺至极,两个高中学历的“骗子”,帮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甚至一些博士生写论文,发表到期刊。

最近几年的学术造假事件频发,涉及到了很多知名的高校和单位。

2022年中旬,昆明某高校副院长,被爆出其在西南交通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的论文有严重的抄袭行为,其查重率居然高达88%,这和直接把别人的论文进行复制黏贴有什么区别?

而所在单位对他的处理就是,收回了硕士学位,后面也就再没有下文了。

这种造假行为,近几年在一些重点科研单位,也盛行起来。

有这么一位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他叫丘成桐。

他是第一个获得号称“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之后第二个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和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举世瞩目,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

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说出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科学是无限的,但是对于一个中国学者来说,却是有限的,那就是成为“院士”。

在他看来:

中国数学领域论文涉嫌造假被曝光是一个很严重的学术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纠正,将会阻碍中国学术界的进步。学术作假的背后是道德品质不好,这样的人,学问也不可能做好。

这些话真的是切中要害,让人警醒,讽刺的是这些话虽然是用汉语说出来的,却是出自一个美籍华人的口中。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李爱珍”这个名字吗?她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奠基者,功勋人物,她曾凭自己一己之力在国内创立与半导体相关的实验室,打破西方想要控制对我们国家实行禁运的科学家。

可就是这么一位做出过卓越的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居然去了美国,在美国被评上了院士。

原因很简单,她先后在国内进行了4次院士申请,都没有评上。

四次都没有评上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很搞笑:

论文数量不足,推荐人数量不足,年龄大,有更老的前辈需要“院士”名额。总之评院士看很多因素,唯独不看对科学的贡献。

更据讽刺的是,李爱珍原本是一名在美国的华侨,回国后想为国家做一些贡献。

等到她把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带动起来,准备永远的留在国内的时候,却因为一个“院士”名额又回到了美国。

现在的学术界,已经不是“知识分子”的领域了,而是成了一些“文字游戏”玩家的娱乐场所。

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又爆出46起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2名学者。

全都是国内顶级一流的大学,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对于这种事情的泛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就给出了十分中肯的分析:

学术不端背后的现实原因不容忽视,有些评选职称、晋升提拔的过程,会要求申请人必须有规定内容的科研成果。

但是科学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实验结果有可能与申请时所写的内容有所出入,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能够顺利结项,所以会出现篡改研究数据、伪造论文等现象。

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邵兴江,也曾经给出了严厉的警示: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下高等教育和评价体系存在漏洞的表现,如果不杜绝这种行为,会对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术积极性与成果产出带来负面冲击,人们将不会在奋发进取,科技发展也就没了动力。

这种现象真的该整治一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这方面都充斥着“假大空”的话,后果将会是很严重!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