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真正的重头戏终于来了,这回真能砸破冰坚吗?如何在实现市场活跃的同时,避免过热和炒房呢?
房地产真正影响至少未来10年的重大措施来了。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救市政策频出,直到9月份认房不认贷等三大救市措施出台,市场才有所松动,部分城市交易量有所恢复,但是很多城市仍然没动。
我们之前讲过,今年救市措施的真正目的,是去泡沫去库存,有人说是债务转移。
目前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泡沫化和高库存,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老百姓的房地产债务都很重,这对于要卸下包袱,重启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讲,压力是很大的。
所以要去泡沫和去库存。去泡沫是要降金融风险,避免过度炒房;去库存包括开发商的库存,老百姓囤积的房子,都要转售给真正有需求的人,同时地方债也要降下来。
为了避免一下子放开风险过大,看似眼花缭乱的救市政策,每次释放出部分需求,把库存削下去一部分,债务转移一部分。
但这些都没有触及根本,不足以把市场扭转过来,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重头戏。
这个重头戏,就是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到底有多大决心和规模,能不能撼动楼市厚厚的坚冰,同时又要避免过去炒房教训和泡沫化风险。
这是一项坚巨的任务,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最近住建部的新闻出来了《住建部: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将分三类实施》。
大家最关注的还是规模到底有多大?最新的数据,从7月份中央经济会议确定实施城中村改造,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已经有162个城中村项目,纳入了改造名单。
这就是两个月拿出来的成绩单,已经相当震撼了,也说明各个城市的急切心情以及市场的殷切期待,没有城市不想要这波国家级红利。
但是,26年的教训很深刻,这次所讲的分三类实施,到底是什么呢?
所有人都已经明白,房地产不能再走老路,但更不能就此沉沦下去。
所以,这次有三个方面的重点措施,既可以保障大规模启动市场,又能够有效规避以往的风险。
第一个方面的措施,城中村改造分为三种类型:拆除重建、不拆,整治提升和拆一部分,提升更新一部分。
这充分体现了未来10年城市化2.0的核心思想,城市规划和建设不再一味追求规模,避免盲目大拆大建。
我们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城镇化,搞了很多建设,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了,很多城中村并不都是需要全部拆除的,所以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基础,避免过度浪费资源。
第二个方面的措施,净地出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什么叫净土地出让呢?这可以说是25年货币化棚改的最大教训,那时候的方式是一古脑承包给开发商,从拆迁、安置到拿地、盖房、销售,都是开发商在一手操作。
那时候市场是一片混乱的,没有人知道规则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出现了大量拆迁款讨价还价,过度高额补偿,甚至很多强拆的案例。
同时,开发商承包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只能靠大量融资借债,后期再卖房子还债,这也是今天开发商高债务的源头。
从本质上讲,那时候的城中村改造,开发商越界承担了一部分的政府职能,造成前期矛盾突出,后期负担沉重。
所以,这次一定要把拆迁安置和建房卖房分开操作,政府要有政府的作为,开发商做开发商的事情。
第三个方面的措施,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
这里面提到了可以由当地政府筹措资金,也可以引入社会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给予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支持。
有专家认为,这次大概率,中央会为这些拆迁准备低成本的金融工具,或者说针对这些超大特大城市定向放水。
定向融资的方式,可以对开发商资质有效审核,保证专款专用,有效监督和控制风险,避免冲击金融体系,造成混乱。同时,可以单独设置资金成本,避免过去开发商融资渠道五花八门,成本高昂,甚至失去控制。
这简直保姆级的措施啊,既然保证你有足够的资金,又不让你成本太高,还帮你控制风险,但是你必须要守规矩,不能乱来。
中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迎来了全新时代。
借着这个政策红利,162个先行启动的城中村,中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正式迎来城市化2.0时代。
城市化2.0其中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城改和升级基建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城市基础资源,为人口流入做好承接准备。
过去我们一味追求城市规模,未来在保持适当规模和城市群联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内生化改造。
这将是中国房地产的完善形态,也是中国城市的未来形态。
#鲲鹏计划#
一轮又一轮的割韭菜后,手里是真没钱了!
把二十年以上的7层以上没有电梯的房子都拆除,岂不是更厉害![呲牙笑][呲牙笑]
旧城改造,下一波是进一步城镇化。
金科股份八连板庆祝一下
还是想卖地。8.0都是整钱。
卖方挺不住,不出手银行的利息都还不上。 买方不要急,不出手银行的钱还能生利息。 看谁急,谁先熬不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