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最大的一个案子呀,当属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案。从洪武13年到洪武25年,胡惟庸案牵连甚广,保守估计呢,前后共诛杀了3万多人,这不保守估计,就得有六七万了。胡惟庸本身并不出名,甚至是碌碌无为,之所以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就是因为他精明能干呐,这精明能干的高管到底犯了什么大忌,惹的老板是大开杀戒呢?胡惟庸作为一个高管呀,他首先犯的大忌有三个。
第一个大忌就是。自以为是,故作聪明,起初胡惟庸还是谨小慎微的,他每次都能猜中朱元璋的心思,他专挑大老板喜欢的事儿干,可是慢慢的,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就开始故作聪明自以为是了。他竟然还找起了老领导徐达、刘伯温的麻烦。据说啊,刘伯温就是被胡惟庸故作聪明,给毒死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胡惟庸啊,还真是精明过头儿了。胡惟庸在职场管理上。
第二个大忌呢,就是任人唯亲。他在朝廷做了七年的宰相,在朝中遍植朋党,不断专行,他不请示,不汇报,把老板朱元璋当个摆设,用现在职场管理上的话来说呀,他就是没有做好向上管理。老板朱元璋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目的何在,自然逐渐就对胡惟庸起了戒备心。在任人唯亲的队伍里,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人给他货真价实的建议。有一次,朱元璋和太子外出休假,胡惟庸竟然在皇帝的武英殿里犒赏将士,俨然就是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朱元璋知道后呀,就很不爽。
第三个大忌,也是最要命的,就是越俎代庖,他竟然企图干掉朱元璋这个大老板,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说自己家里发现了祥瑞,请朱元璋来参观。可谁知当朱元璋走到西华门儿时,有人报告大事不妙。朱元璋登上宫墙一看,只见到胡家尘土飞扬,到处都是兵马。朱元璋顿时大怒,当天就处死胡惟庸。从此,中国历上再也没有真正的宰相,再也没有丞相一职胡惟庸死了。
可是案子并没有结束,肃清胡党持续了十几年,可惜呀,如果朱元璋等得用管理制度牵制胡惟庸,就不至于。让他膨胀到无法控制的程度,而如果胡惟庸呢?他懂得做好向上管理,他也不至于做出不向老板汇报工作的行为,更不至于在朝中独断专行,一味的拉帮结派和越权,最后呢,让大老板朱元璋对他起了疑心,而如果他能够在懂点儿团队管理知识,他就应该知道,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点儿有潜力的下属,为自己分摊压力,也不至于任人唯亲,到最后,团队里没有一个可以建言献计有真本事的人。也从此以后,封建王朝便再也没有了丞相这个古老的官职,胡惟庸也成为了最后一位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