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当下的地位,可以说是无法撼动的,自从航海时代开始,英语便随着殖民活动的开展,传播到了全世界。
时至今日,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的语言依旧是英语。但现在就全世界而言,能够在学习英语同时还保留住本土语言文字体系的国家却很少了。
当全世界都快要被字母占领的时候,只有中国还在保留坚持,并且还在不断让汉字体系进化发展。为什么汉字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01 世界范围语言的改变论世界范围内语言的种类,足有成千上万种,大大小小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复杂多变,但现在所通行的,影响较大的语言却寥寥无几。英语、法语、汉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是联合国当下通行的工作语言。
而其中,范围最广的无疑是英语。当然英语能够成功成为世界范围的语言,和殖民时期强大的影响力有关。
大航海时期,殖民时期,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技术发展,一跃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对全世界造成了巨大影响。
而文化源流自英国的美国,在二战之后,更是稳坐世界第一的交椅,使得英语继续发光发热,影响着全世界。
并且在二战之后,美国还大力推行文化渗透主义,使得英语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甚至中国在某些时期,也深受英语的影响。
尤其是在近代时期,中国面临列强的入侵,国家危亡之际,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中国的知识界也有人提出了全盘西化的方式。
简而言之,在当时,中国的境地,的确无比困难,西方列强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进步,使得中国备受打压。
因而中国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出现了问题,比不上西方,因而才出现了全盘西化的观点。要将中国的汉字全部废除,采用英语。
这种观点在当时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认为中国想要进步和发展,必须摒弃传统文化,向西方靠拢。
当然这个观点并没有持续多久,实际支持的人也并不多,最终自然也是不了了之。而随着中国的独立、强大,在世界舞台之上话语权越来越重,自然也没有人再去提全盘西化了。
并且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年英语在中国的热度也开始下降,而汉语却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
为什么汉语能够在时代浪潮之中保持本心,没有被西方文化大肆侵占,其实是有着多个原因的。
02 汉语持续发展的原因首先就是汉语本身的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早就使得汉语自成体系,从先秦时期,到汉唐明清。汉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在进步,发展,改进,使得汉语本身越来越完善,适应时代的需求。
例如将现代人放在先秦时期,根本无法和先秦人流畅沟通。其中既体现了汉语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汉语之所以在进步,就是因为其包容性和进步性。而不是固步自封,最终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汉语从书写到诵读,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矩,因而外来的文化想要去侵蚀、改变汉语,难度很大。
而那些被替代、消失的语言,我们会发现其都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例如语言体系不成熟,本身就有着种种缺陷,当面对相对完善语言冲击的时候,很容就被替代。
甚至一些语言仅仅是口头语,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这样的语言根本没有优势可言,面对英语、法语这些成熟的语言之时,毫无招架之力。
其次,汉语之所以能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保存下来,还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清朝末年,中国就已经有了四万万人,也就是四亿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西方文化想要同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会出现全盘西化的观念呢?
全盘西化的观念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之中,那些上层知识分子,对于整个中国而言,他们的占比微乎其微。可能很多人会说,数千年来,在中国不都是少数决定多数的发展吗?
诚然,历代王朝的更迭等,确实是由少数人主导的。但这都是在不动摇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元朝和清朝,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并且最初也想要推行少数民族文化。
但最终我们发现,不论是元朝还是清朝,最终还是向汉文化靠拢,才能够真正维持他们的统治。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汉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想要彻底西化,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西化,而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西化。对于中国传统民众而言,在没有接触西方文化的情况下,实现西化,完全是不现实的。
上千年的宗族文化、儒家思想所影响下的中国人,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很困难。
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就是建立在汉字基础之上的,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那个全世界被西方所影响的时代,我们依旧能够保持汉文化的完整。
曾经的日本、韩国、越南等都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从衣食住行到文字语言,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近代之后,我们发现,韩国、越南的文化早已被西方文化渗透得七零八落,各种文化拼凑之下韩国文化早已面目全非。
再者就是中国的殖民时期并不长,并且没有被全部殖民。
这里就涉及中国在殖民时代和其他殖民地的不同。虽然在十九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性质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家危亡。
但我们和其他的国家还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我们并没有被完全殖民,被殖民的区域也只是一小部分。
而且当时想要殖民中国的殖民国家数量众多,德国、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都想要在中国分一杯羹。这就使得中国面临的危机并不是单一的,我们需要同时对付多国的入侵。
并且由于外国殖民,大部分国家将重心放在了经济掠夺、政治气压之上,文化渗透反倒较少。就连全盘西化的观点也是中国人主动提出的,并不是西方打压之下的妥协。
即便到了日本侵华时期,也不曾因为文化入侵而堕落。当时的日本一心推行日本文化,想要奴役中国。但日本却没有认识到,日本文化本就是中国文化延伸的结果。日本文化之中的精华,大部分来自中国。
因此用学习中国文化而成长起来的日本文化来奴役中国,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另外在信息时代,中国汉字也曾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输入技术的普及,中国面临着巨大危机。在上个世纪末,电子设备的输入方式依托的是拉丁字母,但却没有汉字的输入设备。再加上电脑本身就是西方国家所发明的,一切设计优先服务西方。
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来说,用不了多久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汉字由于无法适应,我们还是不得不向西方靠拢。
但就在这个时候,王永民发明了著名的五笔输入法,从而实现了汉字的完美输入。
不仅是近代有着全盘西化的论点,即便是20世纪末期,这些论调依旧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就是汉字拉丁化。
所谓汉字拉丁化其实就是汉字拼音化,最终实现的就是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这个观点,承接的就是近代全盘西化的观点。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公布了第二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观念,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普通民众的学习成本,提高识字率,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同西方国家接轨。
但由于文化本身的差异,使得这个过程尤为艰难,等到上个世纪末汉语的信息化进入日程,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使得汉语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入,不再受制于技术上的差距。汉字拉丁化的方案便被废除了。
其实在那个时期,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同西方国家经济差距大,使得一些文人专家将中国早年的贫弱归结于汉字之上。
但却没有认识到,中国数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正是在汉字基础之上创造的。
随着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汉字的优势再次凸显了出来,对于汉字拉丁化这种行为,也就不再提倡。
并不是说当时的专家目光短浅,而是受到了时代局限,他们的目的是好的,但方向却错了。
现如今,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强,汉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学习汉语,成为很多外国人必要活动。
因而保留自己的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才是未来,而不是贬低自己,强行向他人靠拢,最终只会变得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