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乔冠华查出自己患癌,仍放声大笑,当众说出8个大字

南书房 2024-12-03 21:25:45

乔冠华,这个名字在中国外交史上如雷贯耳,他不仅以卓越的外交才华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还以其不拘一格、乐观豁达的个性深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人们常常提到“酒仙李白”,却鲜有人知道,近代中国也有一位被誉为“小李白”的人物,他就是乔冠华。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书香门第。年少时,乔冠华便展现出超凡的才智,6岁便进入私塾,16岁考入清华大学,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他未来将成为一位出色的学者。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赴日和德国留学,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基础。乔冠华当时的志向并非从事外交工作,而是希望能成为一位世界级的哲学家,然而,命运的转折让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1937年,日本的侵略使得祖国陷入危难,乔冠华毅然放弃学业,回到香港参与抗日活动。他选择了通过文字来抗敌,而非用枪炮上战场。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国际视野,乔冠华很快在香港的各大报社崭露头角,发表了大量痛斥侵略者的文章。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的文字:“乔冠华的文章可以顶两个坦克师。”这些文章不仅在国内激励人心,也使得乔冠华逐渐在国际间声名鹊起。

然而,乔冠华的成名之路远不止于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他投身到了国家的外交工作中,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中坚力量。乔冠华在外交领域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那一历史性时刻。

1971年10月25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恢复之后的11月15日,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昂首阔步地走进联合国大会议厅。当时,面对记者的提问,“乔先生,您此时此刻坐在‘China’席位上,感觉如何?”乔冠华毫不犹豫地放声大笑,笑声响彻整个大厅,仿佛是对外界的回应,也象征着新中国的崛起。记者们纷纷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照片迅速传遍世界,成为象征中国重新崛起的重要画面。乔冠华的这一笑,笑出了中国的气势,也笑出了世界对中国崛起的尊重。

然而,乔冠华的外交事业并未因此止步,他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与西方列强的谈判,还是为中国争取国际权益,他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坚韧的毅力。乔冠华不仅仅是外交部的副主任,更是新中国对外交流的名片,见证并创造了中国外交史上的辉煌篇章。

可惜,命运却对这位杰出的外交官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77年,乔冠华突感不适,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出他患有冠心病。不久后,他又被查出罹患肺癌,这对年逾花甲的乔冠华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面对疾病的侵袭,乔冠华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曾坦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没有因病魔而沉沦,反而以更加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即便在生死面前,乔冠华也未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时常以一笑应对一切困境。

1983年,癌症复发,尽管乔冠华尽力治疗,但病情依旧未能得到控制。尽管身体日渐虚弱,乔冠华始终不忘诗文,时常吟咏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写照,也是他面对死亡时的态度。在临终前的最后一段时光,乔冠华与老友夏衍畅谈,告别时他依然轻声吟诵着这句诗,似乎在表达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与坚守。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安然离世,享年70岁。时至今日,乔冠华已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不可或缺的伟大人物,他的才华、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仍为后人所铭记。乔冠华的遗体安葬在北京八宝山,妻子在为他立碑时,特意将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刻在碑上,作为他一生的写照。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