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最近挺热闹,各种发布会眼花缭乱,新车一辆接一辆。但要我说,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多了几匹马力,也不是多了几块屏幕,而是车企是不是真的把“用户”俩字放在心上了。问题来了,嘴上喊着用户至上的车企一大把,真正能做到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又有几个?大家都说这是“用户定义汽车”的时代,可别最后只是“汽车定义用户”啊。
说起用户,就不得不提最近上汽搞的“2025上汽之夜”,主题是“懂车更懂你”。懂车这事儿,各大车企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懂你”这俩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毕竟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众口难调啊!上汽这次的发布会,与其说是秀技术,不如说是亮决心,告诉大家他们要玩真的,要把用户当回事儿。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说的“平权”,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把好东西普及化,让大家都用得上。以前觉得高科技是少数人的专属,现在上汽想让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些东西,走进千家万户。可这“平权”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得真金白银砸进去,还得跟合作伙伴一起努力。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用“鸡蛋破壳”来形容这次转型,一个是从外打破,变成食物;一个是自己破壳,迎来新生。上汽觉得自己要“新生”,要从内部焕发活力,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的。
上汽到底要怎么“新生”呢?总结下来,就是“三套拳法”:内家拳,外家拳和组合拳。
所谓的“内家拳”,就是自己练内功,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这些核心部门整合起来,劲儿往一处使,目标更明确。这就好比一个高手先把自己的身体练结实了,才能打出更有力的拳头。
“外家拳”呢,就是和高手过招,互相学习。继续和大众、通用这些老伙伴深化合作,巩固自己的优势;积极拥抱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这些新势力,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打造更有吸引力的产品。这就好比高手之间切磋武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组合拳”就更厉害了,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上汽要把全球市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推出个性化的产品方案。不仅要卖车,还要把中国的汽车标准推广到全世界,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的骄傲。
光喊口号不行,还得拿出真东西。上汽也透露了一些技术上的规划。比如,要整合底盘技术,打造更先进的线控底盘;要推出新一代电子架构,让汽车具备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还要加速固态电池的量产,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
在追求智能化的路上,安全是底线。上汽认为,智能化的前提必须是安全,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他们要用最严苛的标准,打造“不怕撞”、“不会撞”的汽车。就算万一真的发生了碰撞,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上汽和华为的“和解”,也引人关注。以前大家都觉得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是对立关系,现在看来,合作才是王道。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也说了,汽车行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行业,需要更多的体验和商业闭环。华为和上汽合作,可以共同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
上汽还表示,要坚持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怕跨界竞争。他们要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全新的用车体验。
说了这么多,其实上汽的核心思想就一个,就是“用户”。王晓秋在短短的致辞中,提了23次“用户”。可见,在这次转型中,用户是上汽最重视的因素。
那么,上汽这次的转型,真的能让用户满意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也有人觉得上汽这次的发布会有点“务虚”,说了不少大方向,但具体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光靠喊口号是赢不了的,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才行。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很关心自动驾驶技术,上汽也说要大力发展。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这些问题都需要上汽给出更明确的答案。
再比如,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仍然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上汽的固态电池技术,到底能把续航里程提升到什么程度?充电速度能不能更快?这些也需要上汽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用户思维”这个词,现在已经被用滥了。很多车企嘴上说着用户至上,但实际上还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产品。真正的“用户思维”,应该是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尊重用户的选择,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来。
上汽这次的转型,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汽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有传统车企,还有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大家都在抢夺用户。上汽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以前大家只关心汽车的性能和价格,现在更关心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个性化。上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外,上汽的转型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上汽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上汽这次提出的“平权”理念,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平权”意味着降低标准,牺牲品质。但上汽表示,“平权”并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还有人认为,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可能会影响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但上汽认为,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可以学习华为的先进技术,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上汽这次的转型,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它不仅关系到上汽的未来发展,也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影响。上汽能否成功转型,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把“用户”放在心上,能否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上汽的转型之路,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只有克服这些挑战,才能真正实现“懂车更懂你”的目标。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上汽这次发布会的重点内容:
第一,上汽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全面转型。
第二,上汽要通过“三套拳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第三,上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
第四,上汽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五,上汽要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全新的用车体验。
至于上汽这次转型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对上汽自身的影响:转型成功将提升上汽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其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并加速其全球化进程。转型失败则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甚至被竞争对手超越。
2. 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上汽的转型将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加速自主品牌的崛起,并提升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 对消费者的影响:上汽的转型将为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并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上汽转型的背景,我们不妨来看一些数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美元。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根据J.D. Power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自主品牌的质量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正在缩小。这表明自主品牌正在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在2023年的销量数据也反映出其转型的紧迫性。尽管上汽仍然是中国汽车销量最高的企业之一,但其燃油车销量正在下滑,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相对较慢。因此,上汽必须加快转型,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保持其领先地位。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502万辆,同比下降5.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4.1万辆,同比增长23.8%。虽然新能源销量有所增长,但相比比亚迪等竞争对手,仍有差距。
所以说,上汽这次的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看上汽怎么做了。毕竟,用户才是最终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