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上新”,11个重点项目落地,百亿元级科技成长基金成立……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近日面向社会各界发布倡议,联合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等创新主体,推动建设最具价值投资之城。
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14日,在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11个重点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其中,国内最早进入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企业——中驰车福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这次将中国运营中心落地海淀,回到了最初创业的地方。
“北京人才济济,海淀有很多国际化的企业,在人才储备、培训等方面具备优势。”中驰车福董事长兼CEO张后启告诉记者,“我们回到北京,将中国运营中心放在海淀,看中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包括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空间。”这家志在构建汽车产业供应链数智化云平台的产业互联网企业,已于2024年8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包括中驰车福在内,西苑医院、华大集团北方总部、深信新药、华谱科仪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不少企业将自己的全球创新中心、北京总部、研发中心或重要技术平台落地海淀,项目涵盖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
海淀汇聚众多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遥遥领先;万亿GDP的超大市场和人工智能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蓬勃兴起;投资机构云集,股权融资金额长期名列前茅。2024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907.1亿元,占北京全市的25.9%。
以近来持续火爆的人工智能为例,海淀区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基础最好、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已发展成我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2024年,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年,海淀区对标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标准,开启人工智能集群能级跃升的新征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北京市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揭牌,将打造数据标注领域标杆;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器启动,则支持中关村科学城企业“走出去”。
中关村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海淀区将按照做强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的思路,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打造特色园区载体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舒适合用的承载空间。2025年,海淀进一步拓宽土地空间供应渠道,全年计划供应土地约151.37公顷。同时,对18个园区(楼宇)共计368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及更新改造的城市高品质空间进行集中推介。这些园区聚焦量子科技、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与海淀区整体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从土地供应看,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作为创新引擎,以翠湖组团、永丰组团和上庄组团为承载,计划供应办公研发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商品住宅用地共计109.37公顷。秉承南北协同、均衡发展理念,以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打造集科技创新、商业繁荣与生活便捷于一体的活力新城。海淀南部计划供应4宗产业用地,为新兴产业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这些优质地块除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还将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更能解企业燃眉之急的,是大幅释放的园区产业空间。“今年,海淀迎来高质量空间释放期。”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空间处副处长汪洋告诉记者,此次遴选的18个重点科技园区,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希望激发经营主体投资海淀、聚集海淀、扎根海淀的信心和动力,为科创驱动、产业带动、空间联动发展提供新选择。
这些产业园区各具特色,一改以往写字楼式同质化的刻板印象,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了多元产业空间。其中,中关村综保区(一期)创新研发主楼,在层高、承重、机电条件、管道预留等方面优势显著;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可定制化、个性化设计建设,覆盖“孵化-小试-中试-生产”全产业链条;中关村科学城四季科创中心,则设立了1500平方米的科技展厅……
近年来,海淀区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载体,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前沿产业。这些园区承载着海淀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功能,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
丰富的产业空间资源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扎根。据悉,海淀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空间效能、强化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集合利好助力创新
如今,海淀不仅有承载产业的个性化空间,更打造出让企业一展身手的多样化场景。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在海淀揭牌,以“数据”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医药健康真实世界数据场景验证暨首批应用企业”启动,将形成医疗数据资产的典型案例,为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转化提供强大支撑。
场景之外,海淀还集合政策、基金、平台,用一揽子利好,助力各类创业主体创新发展。
在政策方面,《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升级版政策,提出“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布局”“强化人工智能算力高效供给”“拓宽高价值语料供给渠道”“夯实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关键支撑”“构建全域全时应用场景开放体系”;修订《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若干措施》《海淀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破解要素和成本等阻碍企业成长的关键难题,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做优做强……
“原来对营业收入到达千万元量级以上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研发投入支持,为鼓励更多企业积极进行研发投入,我们将获得这类支持企业的门槛下探到了营业收入500万元,让更多企业有机会获得专项支持。”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服务体系建设处处长刘钊说。
同时,海淀区政府投资基金迎来再度扩容——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三期基金重磅发布,规模100亿元,科技成长基金总规模增至200亿元。科技成长三期基金将通过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广泛合作,设立覆盖科技企业全成长周期的基金组合,形成覆盖全产业体系的基金谱系,营造最活跃最开放的科技投资生态。
与此同时,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子基金举行签约仪式,君联资本、汉康资本、九合创投、达晨财智、峰瑞资本5家头部投资机构与海淀区政府共同开启合作新篇章。目前,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已公示合作子基金11家,首批签约的5家投资机构前期累计已投海淀项目数近300个,投资金额超百亿元。
“在我们投资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北京有55家,其中总部或分支机构在海淀的有40家。”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说,“作为扎根海淀的基金管理机构,也是首批签约的子基金之一,君联资本将布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与海淀形成深度协同。”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杨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