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周恩来见到卫戍区司令就问:哑巴同志还在吗?众人又惊又喜

历史尘埃录 2023-12-23 12:54:00

引言

北京石景山区的八宝山陵园,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柏和整齐的墓地,它就是八宝山。八宝山是周总理亲自下令修建的最高规格的陵园,凡是能进入八宝山陵园的,要么是国家元首,要么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功臣,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除了一处墓地之外,其他地方都会有墓主人的名字。在东院的东边2间房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哑巴同志”

1935年6月,在十七位英勇战士的帮助下,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没有得到任何休息,继续前进,到达了“夹金山”的山脚下。六月的四川,本来就是个多雨的季节,再加上连日的行军和敌人的战斗,让他们的行军变得更加困难,所以他们只能在这里扎营。

夹金岭并不好爬,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甚至于在当地的民谣中这样传唱夹金岭:

“夹着一座金山,夹着一座金山,一只鸟都逃不掉。只有仙人下凡,才能翻越夹金山!”

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红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当地人身上,他们派出了一支队伍,在村子里寻找幸存者。可是,由于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他们一听到风声就四散奔逃,红军们既没有帮手,也没有问路的人。

正因为如此,士兵们只能等到雨停了,能见度更高的时候,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然而今天吃完饭之后,一名侦察班的班长肖士杰意外地发现了那个“带路人”。

肖士杰带着一群人在一座山洞里发现了他,他身材矮小,衣衫褴褛,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可当他第一次见到肖洛的时候,他的腰间还挂着一把斧子,别说普通人了,就算是特工,也没有遇到过,这让肖士杰等人很是警惕。

为了保险起见,所有人都将这人给抓了起来,然后开始审问。但不管他们怎么做,那人就是不停地惨叫。

哑巴了?藏族人?你是彝族人吗?众人心中纷纷猜测,却没有一个人敢下定论。众人无可奈何,生怕此人真是奸细,生怕自己一走,就会危及红军的安危,便将此人押了回来。

那个男人被抓起来之后,在红军战士的盘问下,他什么都没说,没办法,只能把他留在了军队里,有专人盯着,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危险。

一番交谈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个男人是个聋子,也是个哑巴,难怪被抓起来之后,一言不发,那天的士兵们见抓错了人,都跑来向他道歉。

很快,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这个又聋又哑的男人,竟然能了解他们的话,而且还是个本地人,很适合当向导。

有了这位向导带路,队伍前进的速度明显加快,原本预计三日后才能赶到泸定桥,没想到竟然比预计的时间还要早,这让驻守泸定桥的敌军大吃一惊,“惊喜”来得太突然了。

最后,正是这支神奇的军队,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才让在大渡河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这个向导。

过了大渡河之后,红军就劝他回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回家总比跟随红军要安全,大部分人都会马上回到自己的故乡。

谁知道,无论怎么劝,他都不肯走,非要跟着大部队去,没办法,只能让他参军。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专门把他安排在了厨房,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名叫熊世皮,但后来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哑巴同志”。

经过两天的观察,得知哑巴真的不能讲话,队长就把他调走了。可是哑巴却不愿意离开,执意要跟在红军后面,还自告奋勇的把最辛苦的工作揽在了自己的身上。连长再三劝,哑巴还是发了脾气,一个劲地比划:

“当红军就是好,有衣有粮,我不要再回去,要和红军一道去。”

于是,上级同意了,哑巴就留下来了,他的主要任务是背着行军锅和炊具。这也是他在长征途中,唯一一个不会说话的红军。

哑巴刚参军没多久,就遇到了爬山过草原的艰难行军。这种高强度的行军,对别的红军战士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是从小就在那里长大的哑巴,早就习惯了这种艰难的行军方式,并且发挥出了惊人的潜能。

翻过夹金山,本来空气就不太好,对于那些扛着几十公斤的炊事用具的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每次有士兵走不动了,哑巴都会自己扛着。上山的时候,连里的厨具都搬到了哑巴的身上。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锅碗瓢盆,战士们忍不住赞叹。

越过雪山就是草原,为给同志们减压,哑巴肩膀上挑着一百多公斤的东西,有时还要背着死去的同志们的背囊和枪。无论路途多么艰辛,哑巴从不抱怨。

有一次,班长不小心跌进了沼泽里,为了不让同伴受到牵连,他大声呼喊,让大家赶紧撤离。哑巴看到这一幕,当即就把军用铁锅放在了泥坑中,他自己则站在里面,用绳索拴住铁锅的把手,另一端递给岸边的同伴。

所有人都用上了吃奶的力气,把平底锅往班长面前一推,哑巴使劲拉着班长的手臂,众人合力把他往外拉。上了岸以后,班长兴奋地搂住了哑巴,嚎啕大哭起来。要知道,当年正是他怀疑哑巴是间谍,才将他抓回来的。

红军长征以后,哑巴跟着队伍到陕北去了,他在伙房里做些杂务,还担负着挑水,烧火,喂马等活。不只是士兵,就是中央的领导,也是很关心他的。

不久,毛主席、周总理也知道了聋哑人参军的事,他们俩都很高兴。

他们给聋人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征兵典礼,人们都叫他“哑巴同志”。

随后,军队再次出发,开赴陕甘。

路途中有一处草丛,危险重重,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泥沼之中,哑巴同志在前面带路,每隔一段距离,他都会在沿途做下标记,将那些安全的区域标注出来,让后方的人可以放心的通过。

就在他们以为安全的时候,班长马堂贵不小心掉进了沼泽里,而此时的班长已经筋疲力尽,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往上爬了,所以不停地向其他人发出警告,以免给同伴带来麻烦。

这时,那个哑巴同志上前一步,使出吃奶的劲,用力把大锅往班长身边一扔,又把绳索系在自己的腰上,让同伴们拽着绳索,自己则是硬生生地跳进了锅中,把班长给拖了上来。

士兵们被哑巴同志的英勇所打动,连班长也对他另眼相看,众人纷纷鼓起掌来,只是他脸红了,有点不好意思。

在哑巴的心中,他早已与红军合为一体,同志的难处即是他的难处,同志的性命便是他的性命。

1934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两万五千多里,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重重围困、围追堵截,实现了向北反侵略的战略大转移。

长征成功,队伍在延安扎营,虽然不像长征时那样艰苦,但哑巴同志还是坐不住。他每天给士兵们生火煮饭,喂马,劈柴,他不怕脏,不怕累,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儿,还和毛泽东,朱德等领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九四二年,哑子被调到中央警备队当伙夫,工作之余,他也常与他的战友张思德一起种田,一起种菜,一起除草,有时张思德也帮着哑巴同志打水、打饭。

一日,一夜大雨,山道上积着许多水洼,哑同志打水回家,与张思德不期而遇,张思德见他脚不大对头,脱掉鞋一瞧,只见哑巴同志的脚面裂开一道大口子,血流如注。

张思德赶紧将哑巴同志安置好,又小心地用盐水清洗了一下他的腿,又给他抹了些土豆泥,数日之后,伤势果然好转。

两人的友谊日渐深厚,哑同志视张思德如己出,再后来,张思德同志的死讯传来,哑同志失去了理智,连续痛哭了几夜。

他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的建立,他都跟随着我们党。

一九四九年,哑巴跟着中央警备队到了北京,又从团部炊事班转到师部的炊事班,因为现在大城市里已经通上了自来水,炊事班也用上了煤炭,水、火都不用了,这让哑巴同志感到很不舒服。

所以他经常带着扫帚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发现不干净的地方就立刻清理,如果是周日,有很多人在这里洗澡,他就会自告奋勇的去维护秩序。

事实上,那时候哑巴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了,再上一次体检中,他被诊断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血压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师长刘辉山为他引荐到大连的一所荣军院进行调理,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回到北京,请求另一份工作。

此时,师长想起部队里有一块荒地,要发展成一个果树园,于是就把果树园的管理工作交给了哑巴同志负责。

那时候,哑巴很高兴,接下这个任务后,从此,他便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果园之中,除了浇灌,就是除草,为了节省时间,他还将一日三餐都从食堂带到了果园。

一九八三年,89岁的哑巴同志于北京去世,六月二十日早上,遗体告别典礼和追思会在八宝山陵园圆满地进行,管理部门的人无法掩饰悲痛,在收拾他的东西时,发现了他所有的东西:一顶老红军长征时期的八角形帽子;一对泛黄的红军军服,四件新的军服,五双胶鞋,六个奖章。

八宝山革命公墓

自从参加革命以后,哑巴同志兢兢业业,数十年来,他都坚持着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是一名红军战士,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样的老同志,至今任让我们无比怀念。

0 阅读:0

历史尘埃录

简介:探寻古今之谜! 见证古今变迁!解锁尘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