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罕见的强雨雪天气席卷我国多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在这场天气的 “大戏” 中,暴雪、水汽、冷暖气流交汇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气象状况。
冷暖气流的激烈交汇,拉开了这场强雨雪天气的序幕。首先,黄淮地区成为了天气变化的 “主战场”。受冷暖气流强烈碰撞的影响,该地区迎来了历史罕见的强雨雪天气过程。河南中部、山东中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甚至出现大暴雨,众多站点的雨量不仅创下当地史上最早的暴雨日纪录,还一举打破了当地 3 月的日雨量纪录,一天的雨量几乎相当于 3 月全月雨量的两倍之多。

随后,冷空气强势南下,天气形势进一步转变。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中北部地区出现大面积雨转雪天气。河北南部、山东中北部地区降下中到大雪,而山东中部更是遭遇暴雪到大暴雪,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特大暴雪。济南在昨天经历了暴雨转特大暴雪的极端天气,国家站 13 - 14 时单小时降雪量高达 11.1 毫米,创造了当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雪纪录,同时也是今年冬季我国出现的最强降雪过程。截至昨晚 20 时,山东中部的积雪深度普遍达 10 厘米以上,严重影响了当地的道路出行,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交通事故风险也随之增加。
好在这一轮雨雪过程来去匆匆,随着江淮气旋快速东移入海,带走了陆地的大部分水汽,河南山东大部的雨雪在昨天傍晚前后快速减弱结束。然而,此次雨雪过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由于副高和南支槽的位置稳定,我国的水汽通道依旧畅通无阻,今天凌晨起,新一轮水汽从西南地区汹涌涌入我国,与南下的冷空气再次交汇,引发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

与昨天的雨雪分布不同,今天北方大部已被冷空气主力牢牢控制,水汽难以北上,冷暖气流的交汇中心向南转移到江淮、江汉以及江南地区。这些地区今日迎来阵雨或雷雨,雨量中到大,局部暴雨。江南部分地区还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极端天气,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在田间地头,农作物可能因强降水和大风而受损;在城市中,强降水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雷暴大风和冰雹则可能对建筑物、电力设施等造成破坏。
与此同时,今天我国仍有大面积降雪天气。内蒙古南部、陕西北部和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北部、安徽西北部地区将迎来大到暴雪,局部大暴雪。其中,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西北部地区成为强降雪中心,这里水汽条件极佳,需警惕出现类似昨天山东中部的超预期强降雪天气。数值预报显示,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的日降雪量普遍在 10 - 15 毫米,山区极值在 20 毫米上下,逼近大暴雪量级。由于该地区山区众多,地势复杂,强降雪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更为显著,道路结冰现象极易出现,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挑战。不仅公路交通受阻,山区的铁路运输也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比之下,山东南部、苏皖北部地区预报有中到大雪天气,但由于这一带气温偏高,起初会先下雨,具体雪量取决于转雪时间。值得庆幸的是,就目前预报来看,今天的强降雪避开了几个主要大城市。郑州位置偏北,水汽相对较弱,仅有小到中雪;西安、武汉、合肥气温偏高,以降雨为主,武汉、合肥可能在降水末段短暂出现雨夹冰粒的天气,对出行影响相对较小。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强雨雪天气,各地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交通部门应加强道路巡查,及时清理积雪和结冰,确保道路畅通;农业部门要指导农民做好农作物的防护工作,减少损失;居民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意出行安全,提前做好生活物资储备。在大自然的极端天气面前,唯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