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分房会那么困难?
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分到廉租房?
一是在分廉租房的时候,刚刚申请换单位,本来预计分给我的房子,因为换单位,就不再考虑分给我。
为什么我要换单位?
这里有太多不能细说的情节,如果要写,可以写成一本书,几十万字的那种,限于时间和精力,就不展开。
简单地说就是干得不舒服,想挪个地方。
多种因素叠加,让我由想法付诸实际行动,提交了调动申请,换了单位。
这其中有别人的原因,但更多还是我自己的原因。
结果就是我既没有分到原单位的廉租房,也没有分到新单位的廉租房。
完美错过。
那次分房是机会最好的一次,因为刚刚才建了两栋,4-500间廉租房,即便是四五百间,也还是不够,没房的人太多。
但后来就没有廉租房规划建设的消息了。
所以,如果这次没分到廉租房,估计也得等到十年八年以后去了。
可能十年八年之后,也未必会再建廉租房,完全是个未知数。
一种大胆的预测就是,我在这里,可能永远都分不到廉租房。
不是没有可能。
廉租房是如何分配的?
两个步骤。
一是县级层面统筹各单位指标,把计划的指标数分配到各单位。
二是各单位把县级层面下发的指标数,分配到单位个人。
县上的廉租房是以每个单位分配指标的,比如一个单位20个编制,那就分15个指标;另外一个单位10个编制,分8个指标。
总有个别的人无法分到廉租房。
这种分配方法是以单位为对象分配的,不是个别职工为对象分配的。
不管你来县工作了几年,只要你所在的单位没有指标了,或是指标用完了,单位也没人调走、退休,那么你就不能分到房。
当然,大多数单位内部还是以来单位时间的长短为分房要素,来单位时间越早,越优先分到廉租房。
各单位的廉租房数量,是由县上按指标统筹安排的。
但在县级层面,就是按上述指标来分配,对象是单位,不是单个的职工。
在这个层面,是把廉租房统筹分配到各单位,不是个人。
所以,当你错过第一次分房,下次你就要等很久了。
如果完全按照现有人员编制来建设廉租房,就不会存在分不到房的情况。
但是,县财政就只有那么大一块,有很多地方需要开支,比如给重残、特困发放兜底保障,资助建档立卡户(脱贫户)医保参保,报销建档立卡户(脱贫户)住院费用以及其他一些建设项目的经费等等。
所以,廉租房的规划建设,就再没消息。
如何才能分到廉租房?
只有等所在单位的职工调走,或是单位职工退休才有可能分到。
又或是等县上清理廉租房,清出来,空余的再做分配时,争取要一套。
又或者是把自己的情况给分管领导汇报,让他们帮忙协调一套。
除此之外,再没别的办法了。
客观实际就是僧多粥少。
以上就是县域内廉租房的一个基本情况。
地方要发展,资金、项目很重要。
但人才也很重要,有了资金和项目,要人才能把这些工作推动起走啊。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懂。
想法是一回事,但现实情况又是另外一回事。
但总的来说,当下县域内的基础建设、职工福利待遇已经比前几年改善太多。
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吧?那也不现实。
多给一点时间,相信、确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总得有点希望,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