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弱国无外交?这个故事告诉了你弱国的存亡之道

小龙文史哲 2023-03-10 18:10:03

我们都常听说一句话叫做弱国无外交,放眼历史任何时期,这句话都像是真理一般无可撼动。从历史上看,弱国的生存之道只能把自己与强国的利益相绑定才能获得一丝的喘息机会。今天,我们就从《左传》中来窥探一下弱国的生存之道。

春秋时期郑国是周初分封时的公国,初期曾一度强大,春秋小霸郑庄公还曾击败周讨伐大军,迫使周天子屈服。但随着争霸战争的深人,郑国逐渐衰落,至春秋中期以后,便只能靠高明的“外交”策略,周旋于强国之间,在夹缝中求生存了。

公元前630年,秦国和晋国两个最为强大的国家包围了郑国,讨伐的理由是郑国对晋国无礼,之前郑国虽参加了晋文公主持的践土王官的会盟,但是晋楚城濮之战时,郑文公却把郑国军队交给楚国,准备和楚联合攻晋,所以晋打败楚后,联秦围郑。其实这件事情也不能怪郑国,因为弱国的生存之道就是要反复无常,投靠晋国会被楚国攻打,投靠楚国会被晋国攻打,两边都不站保持中立那么就是两边都得罪,因此郑国的处境可谓是难上加难。

那么在这个最危急的时刻,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两国的军队都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从他的话,叫了烛之武来商量。烛之武推辞说:“我在壮年的时候,都还比不上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啦!”郑文公说:“我不能早用你,现在事情危急了才来求你,这是我的错误。但是郑国灭亡了,对你也有不利呀!”于是烛之武答应了。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烛之武年轻的时候并不受重用,然而现在头发都白了,国家遇到紧急事情时才想起他,他的内心必然有怨言,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他还是接受了。

晚上,他用绳子绑住身体,从城上吊下去。烛之武见了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了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麻烦你们也值得。请想一想,秦国要越过晋国的国土才能占领我们郑国,使郑国成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那何苦灭了郑国去增加您的邻国——晋国的领土呢?邻国的实力雄厚了,就是您本身的实力削弱了。

这段话的杀伤力可谓是相当大,因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就是秦国和晋国,作为秦国君主的秦穆公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晋国的野心,烛之武抓住了大国之间那脆弱的信任,并且把自己的利益和秦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因此秦穆公的内心出现了动摇。那么下面烛之武开始了他的第二段游说。

“如果您不进攻郑国,让它做东方大路上的主人,贵国外交官经过郑国时,如果资粮不足,郑国可以供给。这样,您也没有什么吃亏的。再说,您曾经施恩给晋惠公,他答应把焦邑和瑕邑送给您作为报酬,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筑城加强守备,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它有什么满足的?它已经灭了郑国,把郑国当做它东边的国界,必定要扩展它西边的国界。如果不侵占秦国的土地,还能到哪里去取得地盘呢?削弱秦国来使晋国得好处,只请您考虑这件事。”

我们先看看他说完这话之后秦穆公的反应。

秦伯悦,与郑人盟。

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就和郑国订立友好盟约,还派杞子、逢孙和杨孙带兵帮助郑国防守,自己带兵回去了。晋国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也灰溜溜的带兵回去了,因此郑国解除了亡国的危机。

烛之武的劝说,其实说的通俗一点,就在告诉秦国三件事:一,灭亡郑国对你有害。二,保留郑国对你有利。三,小心晋国的贪欲。

我们知道一句话,大国之间的信任是脆弱的,烛之武所做的,就是把郑国的利益和秦国的利益绑在一起,同时不断地去攻击两个大国之间的信任,往事重提刺激秦穆公的内心,终于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大国君主的意志,从而保全了自己。

本文展现了烛之武那巧妙的外交辞令,在祖国危亡之时,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从秦国利害上分析,终于说服了秦穆公,拆散了秦晋联盟,使郑国转危为安,化解了一场灭国之灾。

0 阅读:40